
作者:朝克塔米尔那敏
页数:45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1317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对鄂温克族濒危或严重濒危的语言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搜集、整理与分析研究,对我国东北寒温带地区远古历史文化与文明、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均有深远而现实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同样,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东北亚诸民族、北极圈诸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对于我国正在实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对于濒危或严重濒危的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化的抢救性保护,进一步提升我国包括人口较少民族在内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豪感、文化自信心,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各民族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话语权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鄂温克族濒危语言文化抢救性研究(上下)(精)》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鄂温克族濒危语言文化抢救性研究”的子课题之一,包括朝克、塔米尔著的《鄂温克族社会历史文化》和那敏著的《鄂温克族狩猎故事研究》二册。
作者简介
朝克,1958年生,鄂温克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掌握汉语、蒙古语、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达斡尔语、日语;还学过英语、俄语、朝鲜语、日本阿依努语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着多年专门且深入的研究。专著有《鄂温克语研究》(汉文版),民族出版社,1995;《阿尔泰语言学导论》(汉文版),与力提甫等合著,民族出版社,2002;《鄂温克族萨满圈》(汉文版),与汪力珍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鄂温克族宗教信仰与文化》(汉文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鄂温克语形态语音论与名词形态论》(日文版),东京外大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3;等等。
本书特色
对鄂温克族濒危或严重濒危的语言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搜集、整理与分析研究,对我国东北寒温带地区远古历史文化与文明、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均有深远而现实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同样,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东北亚诸民族、北极圈诸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对于我国正在实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对于濒危或严重濒危的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化的抢救性保护,进一步提升我国包括人口较少民族在内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豪感、文化自信心,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各民族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话语权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卷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鄂温克族濒危语言文化抢救性研究”的子课题之一,包括《鄂温克族社会历史文化》《鄂温克族教育文化》二册。
目录
《鄂温克族社会历史文化》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鄂温克族的历史文化第一节 历史文化认同第二节 历史沿革及文化变迁第三节 历史与经济文化
第二章 鄂温克族的早期社会组织第一节 “毛昆”社会组织第二节 “乌力楞”社会组织第三节 “尼莫尔”社会组织
第三章 鄂温克族清朝时期的社会组织第一节 索伦八旗社会组织第二节 清代布特哈八旗社会组织第三节 索伦驻防呼伦贝尔第四节 西迁新疆伊犁的索伦营
第四章 鄂温克族现有行政辖区第一节 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二节 鄂温克族苏木乡一级行政辖区第三节 鄂温克族集中生活的村屯
第五章 鄂温克族的家族姓氏文化第一节 姓氏文化的社会关系第二节 姓氏文化的社会内涵第三节 姓氏文化的外来社会文化影响
第六章 鄂温克族的婚姻文化第一节 婚姻制度文化及其婚姻关系第二节 婚前准备及婚礼习俗第三节 婚后相关习俗第四节 婚姻制度及婚礼习俗的发展变化
第七章 鄂温克族的丧葬文化第一节 丧葬习俗及其社会历史文化第二节 传统丧葬文化及其特征
第八章 鄂温克族的语言文化第一节 鄂温克族族称及社会关系第二节 鄂温克语的文化特征第三节 鄂温克语社会与外来语言文化的关系第四节 鄂温克语社会接受外来语言文化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后 记
《鄂温克族狩猎故事研究》目录
前 言
一 狩猎叙事的文化背景1 狩猎叙事的历史文化渊源2 狩猎叙事的自然生态根源3 狩猎叙事的精神信仰根基4 小结
二 狩猎故事的区域类型1 鄂温克族流域文化与狩猎故事的区域特点2 雅鲁河、阿伦河、嫩江流域狩猎故事3 辉河、伊敏河流域狩猎故事4 莫尔格勒河流域狩猎故事5 额尔古纳河流域狩猎故事6 小结
三 狩猎故事的核心内容及其特征1 人兽关系主题2 禁忌主题3 小结
四 狩猎故事中的主要形象1 莫日根形象2 魔怪形象3 山林意象4 小结
五 狩猎叙事——追忆与重构1 狩猎叙事的复言——记忆与遗忘2 当下语境中的重构3 小结
结 论
附录一 各流域狩猎故事及俄罗斯鄂温克族狩猎故事
附录二 故事索引
附录三 林区鄂温克语方言中狩猎词汇
参考文献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