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2018)幼儿文学教程/许凯

封面

作者:许凯

页数:332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45568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幼儿文学教程/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十三五”规划教材》是一部视野开阔,资料翔实,重视实践的富于针对性的教材。由于执笔者均为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幼儿文学教学的教师,个个教学经验丰富,了解学生实际。能针对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文学知识的需求,教材能给学生以理论与实践的有用知识。  从教材内容看,编著者努力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幼儿园师资培养的特点出发,体现时代的先进性和创造性,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中等幼师教育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等,方方面面,编著者都作了慎密的思考和讨论,尽可能从新科研成果中吸收,并注入编著者的创见,渗透到教材之中。

目录

第一章 幼儿文学与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性
第一节 幼儿文学概说
第二节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性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 幼儿文学的本体特征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第三章 幼儿文学的功能
第一节 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文化功能

第四章 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世界幼儿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幼儿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五章 幼儿文学的创作和改编
第一节 幼儿文学作者的修养
第二节 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改编

第六章 幼儿文学的传递
第一节 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传递途径及方式

第七章 儿歌
第一节 儿歌的概念和功能
第二节 儿歌的特征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第八章 幼儿诗
第一节 幼儿诗概说
第二节 幼儿诗的特征
第三节 幼儿诗的分类
第四节 幼儿诗的创作

第九章 幼儿图画故事
第一节 幼儿图画故事概说
第二节 幼儿图画故事的特征
第三节 幼儿图画故事的分类
第四节 幼儿图画故事的创作和改编

第十章 幼儿童话
第一节 幼儿童话概说
第二节 幼儿童话的特征
第三节 幼儿童话的分类
第四节 幼儿童话的创作和改编

第十一章 幼儿寓言
第一节 幼儿寓言概说
第二节 幼儿寓言的特征
第三节 幼儿寓言的分类
第四节 幼儿寓言的创作和改编
第五节 幼儿寓言与幼儿童话的区别

第十二章 幼儿故事
第一节 幼儿故事概说
第二节 幼儿故事的分类
第三节 幼儿生活故事
第四节 幼儿生活故事的创作

第十三章 幼儿散文
第一节 幼儿散文概说
第二节 幼儿散文的特征
第三节 幼儿散文的分类
第四节 幼儿散文的创作

第十四章 幼儿科学文艺
第一节 幼儿科学文艺概说
第二节 幼儿科学文艺的特征
第三节 幼儿科学文艺的分类
第四节 幼儿科学文艺的创作

第十五章 幼儿戏剧
第一节 幼儿戏剧概说
第二节 幼儿戏剧的特征
第三节 幼儿戏剧的分类
第四节 幼儿戏剧的创作和改编

参考书目
后记

节选

  《幼儿文学教程/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十三五”规划教材》:  (四)思维  幼儿的思维是从婴儿时期开始产生的,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幼儿开始出现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思维活动。但是这种思维仍处于人类思维的低级阶段,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直觉行动性,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他们只能在动作中思考。比如小女孩儿在玩布娃娃时,她们会考虑到这是女娃娃还是男娃娃,给娃娃喂完饭时,她们会想到是不是该睡觉了;男孩儿玩“开火车”的游戏时,会在一定的阶段给“火车”加油,会指挥着“乘客”“上车”“下车”等等。而这一系列的活动并不是幼儿在游戏之前就想到的,而是幼儿在游戏的进行中忽然想起来的。考虑到幼儿的这种思维特点,在给幼儿创作或选择文学作品时,就应该选择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生活的作品,要通过描绘他们熟悉的生活来塑造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的人物形象,使他们在易于模仿的动作中丰富思维的向度,进而通过丰富了的思维再现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节,以此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五)想象  由于经验与语言发展的限制,l~2岁幼儿的想象只是处于萌芽的阶段,或者说他们的想象只是一种生动的重现而已。例如,当幼儿拿到布娃娃的时候,他们会给布娃娃穿衣、喂饭;拿到汽车模型,他们会吵着要坐进去让“汽车”行驶。这时,他们脑中出现的是妈妈穿衣喂饭、爸爸带他坐车游玩的情景。3岁时,随着经验和语言的发展,想象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这时的布娃娃和玩具汽车就成为他们游戏中想象出来的主角。五六岁的幼儿的想象力就有了较大的发展,听故事时,他们百听不厌,这是因为他们往往会陶醉于想象的过程。这时的儿童文学作品应以接近他们生活内容的故事为主,但可以适当地增加内容奇妙、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表达方式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荒诞、变形等艺术手法,以此促进幼儿想象力的进一步发展。  (六)情感  幼儿的情感外露而易变,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和影响,易被他人的情绪感染。在不正确的教育下,幼儿也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但如果教育引导得法,幼儿的情感就会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因此,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的是非观念及良好情感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文学作品内容应该健康、向上,情感积极、乐观,要能以情动人,具有初步的思想内涵和美好的情感内涵。  (七)语言  一岁半之前的幼儿处于理解语言的初级阶段,到三岁左右,幼儿的语言已经得到积极良好的发展。三岁以后,幼儿语言的概括性及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已大大增加,他们掌握了一定量的内容丰富的词汇,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对语言的运用主要还依赖于对话,而且对抽象词汇的理解也还存在困难。因此,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简洁易懂,要多用短句,多用简单句,多用口语化的句子。幼儿教师在结合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通过对话逐渐发展幼儿语言的独立性及连贯性。比如在对幼儿讲述完故事《乌鸦喝水》后,可运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内容,逐渐发展幼儿语言的连贯性及表达的条理性。  二、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  幼儿受生理、生活条件的制约,心理分化刚刚开始,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都非常缓慢,他们往往分不清哪是“自我”,哪是“他人”。幼儿审美心理中“自我中心”思维非常突出,其基本特征是主体和客体不分、主观情感和客观认识合而为一,而且总是把客体“依附”于主体,形成幼儿审美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  (一)幼儿的前因果观念  前因果观念是指幼儿在对事物的认识尚未产生理智的解释之前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其实就是所谓的“想当然”,这种“想当然”并不反映事物之间的客观因果关系,只是幼儿根据自己有限的感知对各种事物作出解释而已。前因果观念表现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就是谐趣横生、异想天开。幼儿的前因果观念是以下几仑观念的基础和前提。当问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梦时,他会说那是因为我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情;鹅卵石沉到湖底是因为它的颜色是白的;月亮挂在天空是因为它有黄色的光芒等等。在幼儿的眼中,太阳会慢慢长大,云在漂浮是因为它活着,黑夜为什么不见太阳是因为它睡觉了,飞机轰鸣而过是因为它在笑等等。  幼儿的前因果观念和他们所表现出的“泛灵观念”和“人造观念”等观念是相关的。因为它们是和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状态及其带来的独特逻辑相一致的。幼儿忽视了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区别,这是幼儿形成“前因果观念”的根源。直到七八岁以后,随着他们思维的发展,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客观世界中的因果观念。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018)幼儿文学教程/许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6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