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互惠资本主义-从治愈商业到治愈世界

封面

作者:[法]布鲁诺·罗奇[美]杰伊·雅各布

页数:192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86952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 资本主义的新型商业解决方案:旧式“金融资本主义”商业模式对商业、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该书则基于互惠经济学的理念提出了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构建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这三种“非金融资本”的度量体系,以此来引导市场经济实现良性运转,相信对于中国当代企业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历经多地试点实证,可靠有效:其新型商业模式已经在非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商业试点中得到实施,创造了更为出色的业绩,还成了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最倡议的一部分,这一切都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商界与学术界大咖联袂推荐: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科林•迈耶(Colin Mayer,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前院长)、林祥源(Lim Siong Guan,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前集团总裁)等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布鲁诺·罗奇(Bruno Roche),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玛氏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领导了催化剂(Catalyst)智库。催化剂是一个全球思想领导力智库,也是玛氏的内部智库,书中的想法正是在此首次被提出。罗奇也是世界经济论坛的成员。
杰伊·雅各布(Jay Jakub),玛氏公司催化剂智库的外部研究高级主管,2007年加入催化剂智库,与罗奇共同领导了这项开创性的新商业模式项目。他也是《间谍与破坏者》(Spies and Saboteurs)的作者。

相关资料

这本书在创造一种对所有人有效的经济模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书中思维严谨,并以细致的研究为后盾,关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方面基于互惠的实践如何能够改变社会的经济福祉。如今这本书为私营企业设定了一个黄金标准,可以引导它们少做口头承诺,多对世界产生重要且积极的影响。
——彼得•布洛克(Peter Block),《完美咨询》(Flawless Consulting)及《社群》(Community)作者
世界正在迅速变化,企业必须适应新的游戏规则,否则就会落后。罗奇和雅各布为我们提供了企业可持续繁荣的蓝图。这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和环境创造更大价值的方法,同时也能带来卓越的商业回报——对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来说,这是一种“多赢”。但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与正确的人一起努力。这种经营企业的新方式适用于所有经济领域。它不仅能做好事,而且对商业有益。
——奥利维尔•古戴(Olivier Goudet),JAB控股公司(JAB Holding Company)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
这是一部抱负远大的著作,它不满足于批判以逐利为最目标的旧式资本主义,而是提出了建立新型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是构建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这三种“非金融资本”的度量体系,以此来引导企业与个人、社会乃至自然界的互动互惠,实现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于有志成为新时代商界领袖的中国企业家,该书既是思想启蒙,又是实操方案,值得大家去品味、去践行。
——许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
所有渴望有所作为的领导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我在玛氏公司供职20多年,这让我有机会且有幸与像布鲁诺、杰伊这样的伟大思想者共事。我们需要对股东在商业中最为看重的东西提出质疑,将使命置于我们经济模式的中心,而现在正是最的时机。能够参与其中,我深感荣幸。
——伊恩•伯顿(Ian Burton),玛氏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我在玛氏公司工作了10多年,亲眼见证了布鲁诺和杰伊对“互惠经济学”的坚定信念,见证了他们鼓舞和激励整个组织赋予“互惠经济学”以生命的历程,我坚信它能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它值得每一位商业领袖停下脚步,以一种新的视角来思考一个伟大而严肃的问题——“什么是恰当的利润水平”。如果你还在认为利润越高越好,那么你该读一读这部心血之作了。
——刘红,玛氏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

本书特色

过去50年里,商界一直被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谓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主导。这种模式指出,企业最的社会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化,进而将其分配给股东。但是过于强调股东利益最化正是导致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罗奇和雅各布在书中指出,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提供资源的星球,改变资源形态并为其增加价值的人,以确保体系中的流动性为首要目的的金钱或利润。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注意这三大要素。
罗奇和雅各布不满足于仅仅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或者慈善来削弱资本主义的负面影响,而是提出了建立新型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是构建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这三种“非金融资本”的度量体系。该模式已经在非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商业试点中得到实施,并且取得了更为出色的业绩,而这正是因为它同时调动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
最 本书旨在丰富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研究,分析该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并基于互惠经济学的理念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过去50年里,商界一直被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谓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主导。这种模式指出,企业最的社会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化,进而将其分配给股东。但是过于强调股东利益最化正是导致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罗奇和雅各布在书中指出,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提供资源的星球,改变资源形态并为其增加价值的人,以确保体系中的流动性为首要目的的金钱或利润。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注意这三大要素。
罗奇和雅各布不满足于仅仅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或者慈善来削弱资本主义的负面影响,而是提出了建立新型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是构建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这三种“非金融资本”的度量体系。该模式已经在非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商业试点中得到实施,并且取得了更为出色的业绩,而这正是因为它同时调动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
最 本书旨在丰富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研究,分析该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并基于互惠经济学的理念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目录

推荐序一
李稻葵 Ⅸ
推荐序二
科林•迈耶 ⅩⅡ
推荐序三
马丁•拉德万 ⅩⅤ
推荐序四
林祥源 ⅩⅧ
引言
根除金融资本主义的功能障碍001
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对芝加哥学派的相关性提出质疑002
恰当的利润水平和两个推论问题002
作者的展望003
简单谈谈我们探索中的关键点004
我们为什么关注跨国公司006
旅程007
培育经济发展所需的三项投入——但没有平等的报酬007
近期新的(可疑的)金钱价值008
从柏林墙的倒塌到华尔街的即将倒塌010
稀缺形式不同,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经济模式相同011
经济模式的改变是趋势,不是例外013
激活和增强商业恢复力的机会014
使这一模式成为现实016
一个非常非常古老的理念019
第一章
资本的扩展含义021
2008年危机警钟和日益加剧的紧迫感023
全球性企业在发展和制定新型模式中的作用024
隐性原则需要化隐为显025
利润和增长无关:是自然法则,还是令人担忧的
意识形态产物026
超越传统界限和金融资本去衡量业绩029
体系中货币过剩030
其他资本形式的潜在匮乏032
需要新的衡量标准作为确立新型管理方法的基石033
不作为的诱惑和行动的必要034
一种务实的方法035
一种违反直觉的道德视角035
新范式的新方法038
目前的地球指标是不成熟的,其关注外部报告而不是
资源效率038
人才指标,既不相干又不成熟,而且更多的是用于
做报告和进行标杆管理041
管理指标vs北ǜ嬷副042
外部商业指标vs蹦诓可桃抵副042
思想上的合作044
开发非竞争利益的新模式044
第二章
衡量人力资本和工作福祉的五个指标051
人力资本和福祉的常规与非常规来源053
工作福祉、人力资本和经营业绩054
衡量人力资本和福祉的方法055
适用范围、数据来源和方法056
主要研究结果057
总结对人力资本和福祉的主要发现061
第三章
衡量社会资本——群体如何影响增长063
我们如何探讨社会资本的概念065
对非洲的外国援助无效——仅靠大量注入资金是行不通的066
社会资本的不同定义067
衡量上的难题069
主要研究结果074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077
总结对社会资本的主要发现077
第四章
衡量自然资本——以少制多079
学术文献中两大环境学派:投入法与产出法081
选择投入082
总结对自然资本的主要发现089
第五章
重新校准金融资本——互惠如何驱动利润091
总结对共享金融资本的主要发现098
下一步的需求099
第六章
马乌阿——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案例研究101
马乌阿的背景105
混合价值体系106
业绩评估108
启动马乌阿109
马乌阿的迅速发展111
对设计和结果的反思112
把马乌阿带到菲律宾115
远大理想117
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118
第七章
咖啡——自然资本:案例研究121
自然资本的下一步计划125
第八章
为新的资本形式计酬127
货币化的诱惑129
一种更完整的方法130
第一原则:公休日131
第二原则:在类似的基础上计酬133
第三原则:进一步解读和记录资本类型之间的关系134
第四原则:有意识地、坚定地寻找“恰当”的利润水平135
总结
将商业重新定位为恢复性治愈力量139
转变的痛苦143
新想法源于古老真理145
有利于系统性转变的环境146
知识的责任152
注释157
致谢163
关于作者166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互惠资本主义-从治愈商业到治愈世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6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