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惠民
页数:41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001636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石家庄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庄,1902-1907年,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先后由此经过,石家庄于是“因路而兴”,成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其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是中国近代农村城市化的典型案例。
近代石家庄城市化进程起步晚,起点低,城市发展以铁路枢纽为中心逐步向四周发展蔓延,在传统城市以政治军事为主的功能之后,出现了两个城市新功能——商贸集散和工业制造加工,工商企业同时起步,使石家庄经济呈现出“商重工轻”的特征。同时,经济功能的发挥,对军政中心和省会城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书在研究石家庄“因路而兴”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从20世纪初到1949年石家庄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以及近代铁路交通枢纽城市化发展的一般特点,详细研究了近代小城镇城市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各种城市功能叠加的逻辑关系。此外,作者利用详细的档案史料清晰地揭示了近代石家庄在铁路枢纽、城市行政、文教娱乐、衣食住行等城市史重要节点上的史实,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也是一部研究石家庄的城市简史。
作者简介
李惠民,1954年出生,历史学博士,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石家庄分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方向为太平天国史、近代城市史。曾在《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历史档案》《城市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学术著作有:《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中华书局),《太平天国北方战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特色
一部研究近代石家庄城市化进程的简史
20世纪初,石家庄处于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的交汇处,石家庄于是“因路而兴”,从一个小村庄发展为一座集政治、经济功能和交通运输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它的发展有别于中国传统城市和沿海开埠通商城市,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作者利用翔实的史料,重点对石家庄成为交通枢纽前后的发展进程、发展特征、存在的问题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力求还原石家庄在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风貌。
目录
第一编 概述综论
近代石家庄城市史研究述评
石家庄城市史研究的起点问题
近代石家庄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历史分期
近代石家庄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近代石家庄城市工商业的特征
近代石家庄区域军事中心城市的特征
近代石家庄城市空间的拓展
近代石家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近代石家庄城市人口的跳跃性增长
近代石家庄城市移民人口的地域构成
第二编 铁路枢纽
论近代石家庄铁路枢纽的形成
清末石家庄兴修铁路前后的变化
近代石家庄铁路枢纽的特点
铁路枢纽对近代石家庄城市经济的牵引作用
铁路枢纽对近代石家庄城市中心地位的影响
第三编 城市行政
近代石家庄城市名称的六次变更始末
20世纪20年代围绕获鹿县署搬迁石家庄的博弈
石家庄“市自治”新论(1923~1928)
石家庄“市自治”若干史实辨析
石家庄“后市自治时期”城市管理体制述评(1928~1937)
1925年石家庄更名石门原因新解
第四编 文教娱乐
近代石家庄传统戏剧的转型
民国时期石家庄电影业的特点与地位
民国时期石家庄报刊刍论
近代石家庄城市大众文化的变迁
略论近代石家庄的公立新式学堂(1901年~1937年7月)
略论近代石家庄的企业办学
沦陷时期石门市竞马大会述论
第五编 衣食住行
近代石家庄城市居民衣饰穿着的变迁
近代石家庄城市居民饮食就餐的变迁
近代石家庄城市建筑民居的变迁
近代石家庄城市交通出行的变迁
第六编 城事探微
近代石家庄城市化起点的人口规模研究
吴禄贞殉难新探
石家庄大石桥考释
石家庄大石桥续考
石家庄大石桥百年来的功能变迁
后记
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