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增订本)

封面

作者:许钧

页数:526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47754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流派纷呈,作家辈出,无论诗歌抑或戏剧,小说抑或传记,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影响波及世界文坛。而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与文学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中,法国文学的身影清晰可见。作者在百年来中国对法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中细致梳理,探本穷源,从法国文学流派与代表性作家着手,全面展现其在中国因时因势而变的译介与研究历程,以及对中国文学乃至社会潜移默化的作用: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荒诞派戏剧等对中国文坛和社会的影响逐步扩大;法朗士、罗曼·罗兰、纪德、普鲁斯特、杜拉斯、罗兰·巴特、勒克莱齐奥等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傅雷、盛澄华、罗大冈、柳鸣九、郭宏安等在译介与研究上孜孜不倦;戴望舒、路翎、王小波、余华等的创作从法国文学中受益良多……

本书首次以中国视角全面描绘出一幅二十世纪中法文学交流图卷。

作者简介

许钧: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外国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并担任《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外国文学》《译林》等国内外10余种学术刊物的编委。已发表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200余篇,著作7部,翻译出版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30余部,译著《追忆似水年华》(卷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诉讼笔录》及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翻译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翻译学概论》等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999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201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宋学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南京翻译家协会副会长;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现为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教育部法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著有《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受》《走进傅雷的翻译世界》等,译作有《在马热拉尼》《副领事》等。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成就卓著、影响广泛,百年之间各种流派、众多作家及其作品经译介为广大中国读者所认识、接受,并参与到中国文学乃至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依据大量一手资料,系统整理,立足于法国文学自身情况与百年间中国各方面实际,分上下两篇,研究介绍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荒诞派戏剧等法国文学代表流派与罗曼·罗兰、普鲁斯特、杜拉斯等代表作家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历史。对于以下问题,亦可在本书中获得启示:《追忆似水年华》问世六十余载才得以和中国读者见面,它的翻译出版历程中有着怎样的曲折?《小王子》在中国的译本数以百计,该如何从中选择?杜拉斯曾深刻影响中国年轻女作家,而王小波对杜拉斯及其译者王道乾又作何评价?……

目录

绪论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1

第一节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译介的历史回顾……………………………………1

第二节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译介的特点………………………………………………19

上篇 思潮篇

第一章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5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概述……………………………………………35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寻踪……………………………………………45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对超现实主义的研究…………………………………………53

第二章 法国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存在”历程………………………………………………65

第一节 法国存在主义在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中国………………………65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对存在主义文学的翻译………………………………………74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对存在主义文学的研究………………………………………78

第四节 存在主义文学在我国新时期的影响和接受………………………………92

第三章 新小说在中国的探险之路…………………………………………………………102

第一节 最初的评论与翻译…………………………………………………………102

第二节 新时期对新小说的翻译与研究……………………………………………104

第三节 新小说在中国的接受………………………………………………………111

第四章 荒诞派戏剧在中国的回响…………………………………………………………120

第一节 早期批判式的评介…………………………………………………………120

第二节 开放时代的翻译、研究与评论……………………………………………122

第三节 荒诞剧在中国:接受与反响………………………………………………125

第四节 “荒诞热”之后的研究………………………………………………………129

下篇 人物篇

第一章 法朗士与人道主义的新声…………………………………………………………135

第一节 法朗士在中国的译介历程与特点…………………………………………135

第二节 新文学革命与法朗士在中国的形象塑造…………………………………143

第三节 新时期的译介与“人道主义斗士”形象的确立……………………………149

第二章 罗兰与中国光明行……………………………………………………………………15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罗曼?罗兰的中国之旅…………………………………………15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之旅……………………166

第三节 《财主底儿女们》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不解之缘………………178

第三章 纪德与心灵的呼应……………………………………………………………………186

第一节 “谜一般的纪德” …………………………………………………………187

第二节 理解源自相通的灵魂………………………………………………………190

第三节 独特的目光与多重的选择…………………………………………………195

第四节 延续的生命…………………………………………………………………203

第四章 普鲁斯特与追寻生命之春…………………………………………………………209

第一节 迟到的大师…………………………………………………………………209

第二节 跨越语言障碍,理解普鲁斯特……………………………………………219

第三节 普鲁斯特在中国的影响……………………………………………………234

第五章 莫洛亚与大师生命的重生…………………………………………………………241

第一节 传记大师在中国……………………………………………………………241

第二节 大师与其笔下的大师………………………………………………………245

第三节 永远的魅力…………………………………………………………………250

第六章 莫里亚克与人性的剖析……………………………………………………………255

第一节 莫里亚克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255

第二节 探照灵魂深渊………………………………………………………………260

第三节 剖析人生内核………………………………………………………………263

第四节 莫里亚克创作面面观………………………………………………………267

第七章 圣埃克絮佩里与另一种目光………………………………………………………273

第一节 “小王子”在中国………………………………………………………273

第二节 是战士,也是作家………………………………………………………280

第三节 永远活着的“小王子”…………………………………………………284

第八章 尤瑟纳尔与思想的熔炉……………………………………………………………294

第一节 走近“不朽者”……………………………………………………………294

第二节 探测历史的回声……………………………………………………………297

第三节 理解尤瑟纳尔………………………………………………………………300

第九章 杜拉斯在中国的奇遇…………………………………………………………………303

第一节 选择杜拉斯…………………………………………………………………303

第二节 杜拉斯及其作品研究………………………………………………………306

第三节 《情人》的东方情结:杜拉斯与中国作家…………………………………308

第十章 勒克莱齐奥与诗意历险……………………………………………………………323

第一节 勒克莱齐奥与中国之“缘”……………………………………………323

第二节 翻译的选择与渐进的理解…………………………………………………328

第三节 勒克莱齐奥在中国的诗意历险与阐释……………………………………339

第十一章 罗兰?巴特与文论…………………………………………………………………355

第一节 罗兰?巴特在中国的译介历程……………………………………………355

第二节 译介与反思…………………………………………………………………364

第三节 罗兰?巴特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371

主要参考书目……………………………………………………………………………………381

法国作家和学者及其作品索引…………………………………………………………………393

中国学者、译者和作家及其著译作品索引……………………………………………………431

代结语……………………………………………………………………………………………522

再版补记…………………………………………………………………………………………525

节选

在译介外国文学、促进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方面,我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界和翻译界人士始终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者与别的语种的同行一起,实际上担负着对整个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研究、选择、翻译与传播的工作。法国文学源远流长,流派纷呈,在世界文学之林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者一方面对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进行了有选择的译介,无论是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宗教文学与骑士文学、市民文学,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文学、七星诗社,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还是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或是十九世纪的象征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无一不纳入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他们关注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的发展,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慢慢打开,中外文化的交流日渐频繁,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者有机会与法国文学界、出版界进行直接的交流甚至对话,得以不断加深对法国文学的认识与理解,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对法国二十世纪的文学的译介工作,取得了令中国外国文学界瞩目的成绩。北京大学中法文化关系研究中心和北京图书馆参考研究部中国学室曾合作编了一部《汉译法国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图书目录》[1],据编者的话,该图书目录收录了从十九世纪末到1993年3月出版的汉译法国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图书的书目资料。全书共333页,其中文学书目占209页,包括复译在内,约有1800种。尽管如编者所言,因“我国目前图书呈缴制度不够完善”,所收书目不全,但我们通过该书目,至少可以看到法国文学在中国译介的一个概貌。

从时间上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被译介的二十世纪法国文学作品较少,且多为零星的译介,比较成规模成系统的译介工作是在八十年代之后进行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对法国当代文学也有持续的译介。从体裁来看,译介最多的是小说,但具影响的传记、诗歌、戏剧和文学理论作品也有部分译介。中国翻译界曾有人撰写文章,认为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太少,当代作品的译介更是少之又少。但从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情况看,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据不完全统计,被译成汉语的二十世纪法国文学作品超过六百种,这是法国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译介所远不能相比的。在中国,与其他语种的文学的译介相比,法国文学翻译的成绩也是十分突出的。

[1] 北京大学中法文化关系研究中心、北京图书馆参考研究部中国学室主编:《汉译法国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图书目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增订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6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