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你应该阅读的世界名家杂文(平装)

封面

作者:徐景林

页数:375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500276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你应该阅读的世界名家杂文》所选百余篇经典作品均为国外杂文创作之作,或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或求索真理、剖析人生,或托物言志、论述文艺,或感悟生活,歌颂生命,篇篇构思精巧、见解独到、文笔精美、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这些历经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对当代读者思想重塑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本书特色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  《你应该阅读的世界名家杂文》选择中国杂文创作的经典之作,旨在充实当代读者的思想。

目录

[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人格的世界

[日本]夏目漱石

杂忆录之二十四

[日本]川端康成

关于美

[日本]大江健三郎

核时代的乌托邦

[加拿大]里柯克

美国人真古怪

怎样发大财

借钱之道

富人幸福吗?

[加拿大]皮埃皮·伯顿

权宜之计

[美国]华盛顿·欧文

英国乡村

[美国]梭罗

垂钓

[美国]马克·吐温

漫谈理发师

[美国]薇拉·凯瑟

不带家具的小说

[美国]尤金·奥尼尔

戏剧家笔记

[美国]詹姆斯·瑟伯

堤坝决口的那一天

[美国]威廉·福克纳

他的名字是彼得

[美国]兰斯顿·休斯

上万张床

[美国]莉莲·罗斯

万圣夜会

[美国]托妮·莫妮森

剥夺的语言与语言的剥夺

[奥地利]赖·马·里尔克

论艺术

[奥地利]卡夫卡

乡村大道上的孩子们

[捷克]扬·聂鲁达

天使是女的吗?

[英国]弗兰西斯·培根

论狡猾

谈读书

谈美

[英国]斯威夫特

预拟老年决心

关于一把扫帚的沉思

[英国]理查德·斯蒂尔

绅士,好个漂亮的人物

[英国]约瑟夫·艾迪生

戏剧

[英国]玛丽·涯特莱·蒙太古夫人

赴宴

[英国]奥立佛·哥尔斯密

铁勃斯宴客

黑衣人

[英国]查尔斯·兰姆

拜特尔太太谈打牌

酒鬼自白

退休者

[英国]莱·亨特

握手

[英国]萧伯纳

贝多芬百年祭

在我看来

百万富翁的悲哀

[英国]阿尔弗雷德·乔治·加德纳

旅伴

[英国]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鲸的喉咙是怎么长成的

[英国]约翰·高尔斯华绥

远处的青山

[英国]亚瑟·克拉顿·布洛克

大战前的星期天

[英国]培洛克

与猫谈话

[英国]帕特兰·罗素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

论老之所至

假如动物会说话

[英国]罗柏特·林德

钱匣

[英国]弗吉尼亚·吴尔夫

笑的价值

[英国]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女人,多么自以为是

公鸡似的女人和母鸡似的男人

[英国]维克多·索顿·普利切特

爱尔兰人的性格

魁北克

[英国]约翰·布·普列斯特列

论无所事事

[英国]威廉·戈尔丁

谈谈《蝇王》中的寓意

[法国]雨果

群像

[法国]苏利·普吕多姆

关于爱情的沉思

[法国]法朗士

人类的良心

[法国]阿兰

绵羊

读书之乐

[法国]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为《卡门》辩护

[法国]季奥诺

路易

[法国]让·保尔·萨特

关于写作

[法国]阿尔贝·加缪

堂璜作风

[德国]赫尔曼·黑塞

读书:目的和前提

[德国]库·图霍尔斯基

向情人坦白

女人爱虚荣。男人呢?从来不

谎话卡片

[德国]布莱希特

卡先生的故事

[德国]弗兰茨·卡尔·魏斯柯普夫

轶闻六则

[德国]海因利希·伯尔

我眼中的废墟文学

[德国]西格弗里德·伦茨

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德国]布龙克

女友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支

愿你有福了

[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作家的自白

此情可待成追忆

[俄罗斯]屠格涅夫

猎狗佩加兹

[俄罗斯]安·巴·契诃夫

生活是美好的

[俄罗斯]费奥多罗夫

童年的发现

[俄罗斯]瓦·别洛夫

婚礼

节选

《你应该阅读的世界名家杂文》:  核时代的乌托邦  [日本]大江健三郎  崛田善卫先生:  如果我告诉您,我在美国的根据地是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克莱分校,您大概首先会想起“原爆之父”奥本海默博士。并想到越南战争时期这里的学生运动吧。  我从这里出发,去访问中西部的芝加哥。在芝加哥大学。望着穆尔为纪念核能量的最初释放而创造的雕刻,它的规模是那样巨大,我只能这样认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人类,仍寄希望于核。我想,在那纪念雕刻之侧,如果不放置铭记最初投放核武器行为的广岛原爆蘑菇云图案,就不能充分表现出我们的核的实际状况。  接着,我和美国众多的市民一起观看了电视上的电影节目《那以后的日子》。那是以苏联从日内瓦核裁军会议退场为契机。美国核弹头在欧洲配备的一周。电影里有这样一个场面:最终将毁灭的阿肯色市的一位市民说:“这个城市一无所有,大概不会受到核攻击吧?”他的朋友听了这样乐观的话后说:“Nowhere?There is now nowhere anymore(意为已经不存在那样的地方了)。”  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可能存在逃离核威胁的自由场所。在电影放映之后的讨论会上,科学家科尔·赛根围绕全球性环境破坏问题,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我则想起在大学初年级时学习“乌托邦”一词的构成的事情。追溯一下合成Utopia的希腊语词根,是ou,not+topos,a place,也就是Nowhere,处于这种核状况,乌托邦,在世界上不存在了。这,不正是上述剧作者的本意吗?我想将其叠印到托马斯·莫尔终生的思想里去。在受到宗教战乱影响的英国,莫尔生活于巨大的责任感与懊恼之中,并终遭惨死……  置身如此险恶的时代,却不能不活下去,应该怎样生存?难道不正需要怀抱大希望吗?纵使是弱小者,如果不常衔希望的种子。对日益恶化的核状况的认识,可能压迫得人痛苦不堪。坦率地说,这是我多年积累的经验。  为燃起自己内心的希望之火,有一句作为精神支柱的话。那是从芝加哥大学教授、宗教史家埃利亚代的日记里发现的一段话。埃利亚代是一生厄运的知识人,他阅读关于古代狩猎者的书,获得了启示:人不能被自身毁坏。即或就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来说,一个人生活着或曾经生活过的事实,是不能抹杀的。从那里透露出的微光来看。现代,不论如何悲惨,对于个人的存在,除了称之为“indestmctibility(不可毁灭)”,别无其他。埃利亚代定义说:“当我们这样思考时,我们便与人的存在不可毁坏的神之显现相遇。”  没有宗教信仰的我,引用“显现”这一词汇,虽然有些不相宜。但事实上,我也曾有过获得埃利亚代所说的那种启示的经验。我的大孩子带着病症出生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去医院;望着保育器里的婴孩,不经意间,我感受到了那启示——无论是谁。也无法取消这一可怜的生物存在的事实。因此。我准备和这个孩子一起生活下去,并且想记录下他的生活。  我创作了《新人呵,觉醒吧》,描写成长到二十岁的孩子与家庭的共同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不断增加新病症,并时常发作。在美国滞留期间,从孩子的信里,我最初得以知道,孩子痛苦发作而又意识清醒,甚至想把头脑浮现的念头语言化;在去职业训练的福利作业所途中,因发作而蹲伏在车站的台阶上,孩子的信写道:“我吼叫……了起来。”我估计可能是吼叫的内容,孩子接着这样写:“我完蛋了!活了二十年,太难了呵!”  不必说,孩子一忍过发作之苦,就会恢复健康的。在现在的核时代,我们忆起穆尔的同国人奥威尔的小说——人类完蛋了!“一九八四年”,创造了文明,这始末;吐出这微弱的声音。但即便如此,无论如何,也祈望拓出对再生的展望。我们的情况大致与此相同吧。我也是如此,为激励自己朝向那一展望,我在儿子诞生里发现契机,至今也仍想不断在他身上继续发现。人的存在不可毁坏的神之显现,重新立于我们的眼前。  崛田善卫先生,我没有采取可以称之为行动的行动,我基本上是一个书斋里的人。我长期注视着广岛、长崎被爆者团体“被团协”深深植根于现实且思想水平很高的核抵抗运动。因此,我不说:开始吧!我们立于各种各样生存经验之上、以人的存在不可毁坏的“显现”的思想为基础、解决核时代问题的行动,开始吧。我想说,把这一已经开始了的行动继续下去,推广开来。我不断地这样祈念着:如果说,人的存在是不可毁坏的,那么,无论如何,我想朝向用二十世纪末人们的手能将其明晰呈现出来的方向前行。  宗诚译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你应该阅读的世界名家杂文(平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6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