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历史学家的作坊(精)

封面

作者:邓文初

页数:356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7055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以独到眼光、尖锐笔锋,对历史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行个案诊断、文本剖析,指出历史从来没有过的这种重要性乃是民族国家的产物,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性规划,是现代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作者揭示了“意底牢结”的编织技法、消费模式与精神兴奋模式,披露了作为历史知识生产者的史家隐身其后的目光、意图与手段,展现了知识生产从Du家垄断向民众自产后所引发的阅读焦虑与公共危机,并尝试提出突破双重困境的可能路径以及公众应有的心智准备与理性担当。

作者简介

邓文初,1968年生,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民国史、现代思想史、抗战史、民族主义史等。著有《民族主义与国家安全》、《民族主义之旗》和《抗战总动员》。 作者具有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背景,曾长期在电视台担任策划、编辑等职务。在第一最、爱思想网与腾讯思享会等设有主页或专栏,有较大规模的的读者群。笔下文章,问题兼顾学术与现实,表达颇多具象且流畅;文字诗意不失哲理,思想明晰而多有原创。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历史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历史是如何编写的?

民众是如何想象历史的?

国家的历史编撰与个体的历史记忆为何总是不同?

本书围绕这些很少被关注却又极为重要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采用 “历史知识生产”这样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分析问题。

目录

前言 在历史的废墟上 / 001

第一章 历史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导读 / 011

历史学家真的值得信任吗? / 019

傀儡戏是如何嫁接历史观的? / 024

伪史何以盛行? / 031

起源神话是历史研究的“学术公敌” / 038

记忆之战 / 045

不立一真,唯穷流变 / 053

史家的精神 / 060

第二章 历史是如何编写的

导读 / 069

历史预言何以会像巫术一样? / 077

国家的神话 / 084

偶像的黄昏 / 091

“我们正患着一场恶性的历史狂热病” / 097

一个幻觉的起源 / 102

群氓的诞生 / 109

真相是如何淹没的? / 116

亡灵的苏醒 / 123

第三章 民众是如何想象历史的

导读 / 132

真实何以令人反感? / 137

民众是如何认识历史的 / 143

历史理解与历史评判 / 149

让世人听到幸存者的声音 / 156

响器: 中国文化的寂寞 / 163

戊戌的遗产 / 170

我们是如何错过国际法的 / 184

消失了的传统 / 192

探寻真相的冒险

——光绪之死 / 202

第四章 史学批评是如何可能的

导读 / 217

“失语”的中医 / 224

学术本土化的意义

——从严复论“rights”的翻译说起 / 236

近代究竟意味着什么? / 247

常道与偏锋 / 252

黄兴的时代 / 260

殷海光的困境 / 265

被打断的与仍持续的

——近代中国史的一个重要面相 / 278

第五章 史学周边是如何反思的

导读 / 289

看,人这个动物!

——一个动物学家眼中的人类社会 / 294

“要将人类学做到绝望,庶几近之” / 301

伟大的平衡 / 310

“科幻片”与“本体危机” / 318

从鬼故事到野史笔记

——史官文化之外的“小传统”为何重要? / 326

田野工作者的绝望与悲鸣

——我们永远都是外人 / 334

附录 人文史观重建摭言 / 341

后记 / 351

节选

史学大师布克哈特在《世界历史沉思录》中说,我们关于历史的许多图像,说到底不过是虚构而已,是从我们的现状引申出来的映像。对这句话的极端化理解,可能就会走向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泥坑,然而,大师说出的却是历史学的真相,我们心中的历史其实大多只是我们心象的映射,是我们认知、思维模式的投影。

但要认识这一点,却远比认识历史真相艰难,因为,历史真相毕竟多少还有些实证的依据或线索,而心象却为纯粹的幻象,内在于我们的语言、思维及其记忆之中,没有反观内省、自我清明的能力,根本就无法认知它的存在。史学对于所谓的客观真相已经聚讼纷纭了,而在这客观真相之后却是更加虚无缥缈,却又无处不在的制约着我们思想与行动的幻象,要探寻其究竟,自然会有“蜀道难”之叹。

马克思主义史家霍布斯鲍姆说,恢复和重现过去的要求如此缥缈,以致几乎没有现实可能。可人们偏偏相信能够恢复“历史真相”,这种近乎强迫症的虚假渴望往往导致人们把历史冲动变成赝品加工厂,那种崇高而纯粹的恢复过去的动机弄出的则是一堆劣质品,不客气地说,甚至是一堆垃圾。

我们所见的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历史的正统解释;历史知识叙述的大多数并非真相,而是符合正统观念的解释。对此,至少部分历史学家是有清醒认识的,因此,一些历史学家强调,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与其说是历史真相,不如说是历史的表相;历史学所追寻的,与其说是客观真实,不如说是在探究人类对历史的叙述及揭示隐藏其背后的意图、利益。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所重建的“过去”与其说是史实,不如说是一种记忆,集体记忆或社会记忆。

但我们却拒绝承认这样的事实,更愿意相信幻觉。

事实上,历史学所处的困境,有超乎我们想象处;历史学前行的艰难,亦超乎我们现有智力的视域。而近代中国历史学所走上的那条金光大道,表面看是大道如砥,其实却是不归之路;一些先行者探索出来的曲折幽径,又被掩埋在他们荒草萋萋的墓庐旁了,尽管,那些林中小路也许正是前贤们为我们开辟出的新途。

历史总是在走循环套,那是因为我们的历史认知在走循环套。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却如同老驴拉磨一般将历史打造成一枚金质的牛轭,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人类就这样围着自己划定的圆圈打转,不管是蒙着眼罩还是放眼凝视,中心是永在那里如如不动的。

“若把地球来端详,中国并非在中央”,戊戌变法之前少数国人的地理学知识启蒙曾经触犯众嫉,古史辨派大师顾颉刚提出的打破正统史学的偶像也是大音希声;尽管现代考古学基本上认同“多中心多起源”“星月漫布”说,知识界也在照搬“中心与边缘”等后现代话题,但历史叙述其实还是坚守正统派的山头。

中心与边缘、正统与异端、常道与偏锋、必然与偶然、过去与现在、真相与表相等对立话题,曾经构成我们的历史叙述辩证法,但似乎大家都忘记了,在这样的二元对立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巨大而模糊的中间地带,一个隐没在暗夜中的灰色地带;忘记了唯有“灰度”才是真相;忘记了历史呈现出来的的鲜亮与暗淡,多少都与曝光失当有关;忘记了唯有处理好灰色地带,才能处理强光与浓阴,处理历史表相那变化多端、色彩斑斓的复杂事实。

阴面事实自然不讨人喜欢,但世界何能由单面构成?

亡灵苏醒,列阵走来,我们亲证历史的复活,其实却是深陷在臆想的幻觉中;远古预言、祖先叮嘱,我们以为听到了历史的呼喊,其实却是听到自己胸腔里空洞的回声。

作家乔伊斯说,历史犹如一场梦魇,人困在历史中,历史亦困在人之中。我们需要一场双重的突围,才能摆脱历史的重荷,逃离史学的制约,割断历史的脐带,获取心智的成熟与心灵的自由。才能真正做到历史的回归历史,现实的重回现实,臻于“不立一真,唯穷流变”的学术层次,达到“万物静观皆自得”的思想境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历史学家的作坊(精)》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6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