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丽
页数:303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060495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目前能翻阅到的关于影视文化方面影响力研究成果中,无论从研究成果的容量,还是内容深度来说,都鲜有振聋发聩之作,更无法与在心理学领域的那些鸿篇巨制相提并论,自然也很难对当下的电影创作和产业实践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这自然有多方面原因。影响力研究肇始于于心理学,主要应用于管理学和市场行为学领域,在艺术学领域,影响力更多的是一个传播学概念,是较为边缘、甚至是交叉学科的研究纬度。加之,国内电影研究学者一贯侧重于艺术形态、艺术表现及技法层面的研究,电影产业研究也是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形态的逐渐兴起才得以重视,研究人才储备不足,自然相关研究也难成气候。 然而,随着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和创作实践发生了巨大变革,尤其是全球化、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电影相关研究亟待突破和创新。
作者简介
于丽,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作品有《电影发行放映与企业管理》《电影市场管理论文集》《中国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史》《电影市场营销管理》《电影市场营销(修订版)》《中国影视制片管理》《电影经济学》《我国县级电影院改造及建设研究》《国有电影制片厂转制研究》,曾担任《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委,编译《好莱坞电影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等,并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一、电影市场影响力的相关概念
二、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的具体阐释
三、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的评价指标
上篇·中国电影市场国内影响力评估
第一章 中国电影市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评估
第一节 评估范畴
第二节 电影市场与金融市场相互影响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电影市场对金融市场影响力的评估
第二章 中国电影市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评估
第一节 评估范畴
第二节 房地产市场概述
第三节 电影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相互影响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电影市场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力的评估
第三章 中国影市场对互联网市场的影响力评估
第一节 互联网市场概述
第二节 中国电影市场对互联网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影市场对互联网市场的影响力评估
第四章 中国电影市场对电视市场影响力评估
第一节 评估范畴及评估方法
第二节 电视市场概述
第三节 电影市场与电视市场相互影响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电影市场对电视市场影响力的评估
第五章 中国电影市场对图书市场的影响力评估
第一节 中国图书市场的现状
第二节 中国电影市场对图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影市场对图书市场的影响力评估
第六章 中国电影市场对游戏市场的影响力评估
第一节 中国游戏市场的现状
第二节 中国电影市场对游戏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影市场对游戏市场的影响力评估
第七章 中国电影市场对游乐园旅游市场影响力评估
第一节 中国游乐园旅游市场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电影市场与游乐园旅游市场的关联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影市场对游乐园旅游市场的影响力评估
……
中篇·中国电影市场国际影响力评估
下篇·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提升策略
结语
节选
《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 二、电影市场与金融市场相互影响的发展历程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尝试性公开放映电影,全球公认这一天为世界电影诞生日。在其后的一年时间内,电影便开始脱离其技术实验阶段而常规性地与观众见面,电影市场的雏形初步形成。从那个时候开始,电影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人们的关注,金融资本紧跟着电影观众的步伐,在随后两年内便开始关注电影企业的投资。 电影市场与金融市场最早的联姻,有据可考的案例是1898年法国的百代兄弟公司。当时,里昂企业家格里伏拉斯投资了百代兄弟公司,随后,银行资本开始跟进支持百代,创始人查尔·百代在其后的五年内,巧妙利用金融的力量,把这个尚处于手工业式的企业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电影工业,百代的家乡樊尚也因此在当时成了电影的首都,支配着全世界的电影市场,电影史称“百代时期”。 随后几年,很多国家的电影在摄制方面开始由手工业模式转变为工业生产,全世界的电影市场空前活跃,金融资本对电影市场关注力度逐渐加大。“一战”以前,统治全球电影市场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欧洲,当时,法国、意大利和丹麦是全球电影市场主要的出口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电影创作的能力和热情,却给美国的电影工业带来了机会。“一战”以后,金融市场与电影市场的交融在美国表现得尤为亲密,当处于萌芽阶段的电影工业遇到了美国西海岸充沛的金融资本时,电影迅速成了美国文明最庞大的事业之一。银行资本开始直接支持电影公司,一些成熟的电影公司已经开始通过证券交易所尝试发行股票为电影事业筹集资金,华尔街甚至开始派出大批有金融背景的新人出任电影公司的监督人。具体的案例如杜邦和汇丰银行支持埃德加·塞尔温和塞缪尔·高德温新办的电影公司。劳乌、百代、福克斯公司开始尝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米高梅和环球公司步伐稍微慢一点,但是在1925年也开始通过发行股票为其电影项目筹集资金了。最典型的案例是劳乌公司的厂长哈维·吉布逊竟然同时兼任国家银行的行长。在金融市场的助推下,好莱坞电影市场迅速崛起,电影市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愈加明显。派拉蒙、华纳、米高梅、福斯、雷电华、环球、哥伦比亚、联美这些几近垄断全球电影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公司,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摩根财团或洛克菲勒财团发生了实质性的金融资本关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华尔街一件新鲜亮丽的金融工具的角色。法国影评家乔治·萨杜尔在其《世界电影史言》里面描述:“在摩根和洛克菲勒分别支持的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主政白宫的这样一个国家里,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国家的事务。这两个大财阀在各方面控制着好莱坞的八大影片公司。‘华纳’和‘福斯’两家影片公司在有声电影初期曾试图对这种控制进行反抗。他们不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来提起诉讼,但这一斗争结果是以垄断资本家获胜而告终。”或许,好莱坞的崛起,也是金融市场对电影市场纠缠和控制的一个结果。 现代金融市场崛起后,电影与金融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的纠缠影响: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税法规定,美国联邦税法改革,允许投资于电影市场上的资金可作为报税时预扣款项,以及相应的加速折旧等相关规定,这些税法条款的改变吸引了一大批金融资本进入电影市场。二、20世纪90年代,金融市场自由化发展,新金融理念和技术诞生,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理论应用于电影市场,保险资金、退休资金纷纷涌人,这些资金常常采用一个投资组合包括二三十部电影的方式进行投资,电影市场的投资风险被有效地分散。三、融资创新和私募基金的兴起,华尔街出现一批电影投资基金,成为电影市场的投资新力量。他们以高收益债、低收益债和优先股等金融产品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促进电影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提高了金融市场投资主体对电影市场的认识。后来,随着美国保险制度和完片担保制度的完善,美国的电影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纠缠更趋复杂。 中国电影市场的萌芽几乎与世界同步发展。在1896年8月11日,西方商人在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中国电影市场有了第一次放映记录。在其后几年,茶馆、酒楼内的流动电影放映成为上海娱乐的时髦。随后,中外资本纷纷看好中国未来电影市场的潜力,影戏院成为首先吸引国外资本介入的选择。如西班牙人安东尼奥·雷玛斯从1903年到1921年先后在上海投资建设7家影戏院,其中包括现今的嵩山电影院和新华电影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