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永新
页数:274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00713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严格依据相关考试大纲编写,由中公考试研究院多位资深讲师根据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及命题趋势的全面预测完成,其中突出重点考查范围,对各考点和知识点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总结。标记重点命题知识点,为考生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提分突破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具有如下特色:
1.解读真题,分析考点。本书在细致讲解考点和解题方法之前,正文开篇就设置了“河南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综述”版块,介绍近年来河南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基本情况,并精选了部分新真题,给出详细的解析。
2.揭示方法,讲解深入。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由中公师资团队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每种题型的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3.移动学习,视频伴学。本书不仅以纸质图书为考生呈现只是要点,而且还配套了同步高清微视频,并且购书可享有移动自习室等,帮助考生在线学习、为考生答疑解惑。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扫码关注,回复“自习室”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目录
章选词填空(8)
节词义辨析(8)
一、词语的理性义(8)
二、词语的色彩义(10)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12)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12)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14)
三、常考近义词习惯搭配(15)
第三节成语(16)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16)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19)
第四节关联词(20)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20)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20)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23)
第二章语句表达(25)
节病句辨析(25)
一、病句六大类型(25)
二、解题指津(27)
第二节语句连贯(31)
一、题型解读(31)
二、解题指津(31)
第三章阅读理解(35)
节主旨观点题(35)
一、题型解读(35)
二、解题指津(35)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38)
一、题型解读(38)
二、解题指津(38)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41)
一、题型解读(41)
二、解题指津(41)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42)
一、题型解读(42)
二、解题指津(43)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45)
一、题型解读(45)
二、解题指津(45)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48)
一、题型解读(48)
二、解题指津(48)
第七节文章阅读(51)
一、考查词语(51)
二、考查句子(53)
三、考查语句连贯(54)
四、考查细节信息(55)
五、考查主旨观点(56)
六、考查文章标题(58)
章数量关系——数字推理(60)
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60)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60)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62)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64)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66)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67)
六、分式数列(70)
七、组合数列(71)
八、整数拆分数列(73)
九、创新数列(74)
第二节数字推理实战技巧(76)
一、数项特征分析(76)
二、运算关系分析(77)
三、整体特征分析(78)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80)
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80)
一、数的整除特性(80)
二、大公因数与小公倍数(81)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83)
四、同余与剩余(84)
五、尾数规则(85)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86)
一、计算问题(86)
二、和差倍比问题(88)
三、行程问题(89)
四、工程问题(91)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93)
六、几何问题(97)
七、利润问题(100)
八、容斥问题(102)
九、推理问题(103)
十、统筹问题(104)
十一、浓度问题(105)
十二、抽屉原理(106)
十三、牛吃草问题(106)
十四、鸡兔同笼问题(107)
十五、盈亏问题(108)
十六、日期问题(109)
十七、方阵问题(109)
十八、植树问题(110)
十九、年龄问题(111)
二十、时钟问题(111)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112)
一、代入排除法(112)
二、特殊值法(114)
三、方程法(116)
四、图解法(118)
五、十字交叉法(120)
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22)
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22)
图形构成(122)
一、点线角面(122)
二、封闭开放(125)
三、图形部分(126)
四、图形种类(127)
五、元素位置(129)
几何性质(130)
一、对称性(130)
二、重心(131)
三、面积和体积(131)
图形转化(132)
一、移动、旋转、翻转(132)
二、图形叠加(133)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34)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134)
二、顺推型图形推理(135)
三、九宫格图形推理(137)
四、空间形式图形推理(138)
五、其他形式图形推理(140)
第二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43)
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43)
必然性推理(143)
一、直言命题(143)
二、复言命题(149)
可能性推理(156)
一、论证知识(156)
二、削弱型题目(157)
三、加强型题目(160)
四、前提型题目(163)
五、解释型题目(166)
六、评价型题目(167)
七、结论型题目(170)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172)
一、找突破口法(172)
二、假设法(174)
三、排除法(175)
四、排序法(176)
五、图表法(176)
六、计算法(178)
第三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79)
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79)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179)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180)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180)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181)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82)
一、单定义判断(182)
二、多定义判断(188)
第四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190)
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90)
一、类比推理考查方式(190)
二、类比推理解题步骤(191)
三、类比推理解题技巧(191)
四、类比推理出题陷阱(193)
第二节类比推理考点分类精讲(194)
一、概念间关系(194)
二、近反义关系(195)
三、描述关系(196)
四、条件关系(197)
五、语法关系(198)
章资料分析概念(200)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00)
二、增长量(201)
三、增长率(202)
四、比重(206)
五、倍数和翻番(208)
六、平均数(209)
七、进出口额(210)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11)
一、尾数法(211)
二、首数法(211)
三、有效数字法(212)
四、特征数字法(213)
五、范围限定法(214)
六、乘除法转化法(215)
七、同位比较法(215)
八、运算拆分法(217)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217)
章国情地理(222)
节国情概况(222)
一、我国的疆域(222)
二、我国的地势和地形(222)
三、我国的河流与湖泊(223)
第二节自然地理(224)
一、大气(224)
二、常见气候类型(224)
三、陆地(225)
第二章政治(226)
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26)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226)
二、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227)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228)
一、哲学及哲学的基本问题(228)
二、物质和意识(228)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229)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30)
一、邓小平理论(23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31)
三、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31)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31)
第三章法律(233)
节宪法(233)
一、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233)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33)
三、国家机构(234)
第二节民法(235)
一、民事主体(235)
二、民事权利(236)
第三节刑法(238)
一、刑法的概念(238)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238)
三、犯罪(238)
四、刑罚(240)
第四节行政法(240)
一、行政行为概述(240)
二、具体行政行为(241)
第四章经济(244)
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4)
一、国民收入分配(244)
二、收入分配制度(244)
第二节微观经济(245)
一、需求及其决定(245)
二、供给及其决定(245)
三、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45)
第三节宏观经济(245)
一、宏观调控(245)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46)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46)
第五章人文与历史(247)
节文化常识(247)
一、文化思想(247)
二、文学作品(247)
三、科技成果(248)
第二节历史常识(249)
一、中国古代史(249)
二、中国近现代史(251)
三、世界历史(253)
第六章科技与生活(255)
节高新技术(255)
一、通信技术(255)
二、计算机高新技术(255)
三、新能源技术(256)
四、生物工程技术(257)
第二节生活常识(257)
一、物理常识(257)
二、化学常识(259)
三、生物常识(261)
四、医学常识(262)
第三节计算机基础知识(262)
一、计算机概述(262)
二、Word2010(263)
三、Excel2010(264)
第七章管理与公文(265)
节管理学基础知识(265)
一、管理的概念及特性(265)
二、管理职能(265)
第二节公文基础知识(266)
一、公文的种类(266)
二、公文行文规则(266)
三、公文格式(268)
2018年河南事业单位课程体系(27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3)
节选
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本部分内容包括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三大题型。其中选词填空主要讲解词义辨析、语法与语用、成语及关联词等内容,考生要仔细学习,做到融会贯通,甚至能举一反三;语句表达重点讲解常考的病句辨析和语句连贯等知识要点;阅读理解涵盖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考生要重点掌握片段阅读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章选词填空
节词义辨析
词义辨析是选词填空题中一大考查重点,正确理解、准确辨析词语的含义,对解答选词填空题至关重要。
词语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理性义和色彩义。
一、词语的理性义
词语的理性义是词语含义的核心部分。近义词,指的就是理性义相近的词语。
很多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多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语素;同理,之所以意义不同,则是因为具有不同的语素。因此辨析近义词词义,可以从相异语素着手,根据相异语素的字形、字义以及其组成的惯用词语来判断该近义词的范围、侧重点和轻重程度。
(一)看词义所指的范围
范围有大小的不同,也有所指对象的不同。事业单位考试中,对范围大小不同的近义词辨析考查较少,多是对词义所指对象的考查。
【示例1】“度过”vs“渡过”
度过:过去的意思,多用于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对象,如“光阴”“童年”等。
渡过:渡,水字旁。指经过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等,也指经过困难、危机等。
【误用】社会各界好心人士捐款共计20余万元,帮助这家人暂时度过了难关。
【辨错】句中说的是“难关”,应该与“渡过”搭配。
【示例2】“驱除”vs“祛除”
驱除:驱,马字旁。赶牲口的意思。故“驱除”的适用对象为蚊虫、敌人等具体事物。
祛除:祛,示字旁。故“祛除”的适用对象多为疾病、疑惧或迷信等抽象事物。
【误用】经过众多专家的会诊,王教授的头风病终于被驱除了。
【辨错】句中说的是将疾病治好,疾病为抽象事物,故应用“祛除”,而非“驱除”。
(二)看词义的侧重点
有些词语虽然表示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在表现对象上却有不同的侧重。做题时,考生需仔细体会选项中相近词语的不同侧重点,找出与题干内容契合的一项。
【示例1】“精准”vs“精确”
精准:侧重指很符合、没差错。
精确:侧重指精细、确切,如: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数。
【误用】8号选手的远投非常精确。
【辨错】句子说的是投篮投得准,所以“精确”应改为“精准”。
【示例2】“简洁”vs“简捷”
简洁:“洁”,干净利索。简洁侧重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啰唆,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捷”,快捷。简捷侧重指简便、快捷,直截了当。
【误用】他的文章立意很好,行文也简捷流畅。
【辨错】句子要表达的是“简明扼要”的意思,而不是“快捷”的意思,故“简捷”应改为“简洁”。
(三)看词义的轻重程度
有的近义词虽然表示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轻重、强弱的不同。
【示例1】“批判”vs“批评”
批判:对错误的或敌对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较重。
批评: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或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较轻。
【误用】过去开会,有些人总是拖拖拉拉爱迟到,经过批判教育,这种不良的现象已经不再出现了。
【辨错】“批判”针对的是错误或敌对的思想、言论等,而“开会迟到”没有那么严重,不能用“批判”,应改为“批评”。
【示例2】“相信”vs“信任”vs“信赖”
相信:认为正确,不怀疑,词义较轻。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词义较重。
信赖:信任并且可以依靠,词义重。
【误用】大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众多部落的拥戴和舜的信赖,继舜之后担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辨错】由“继舜之后担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可知,句子侧重说的是舜对禹的相信与托付,故用“信任”比“信赖”更合适。
经典真题1处理入侵物种的方法必然是将其清除。可是,如果某些濒危物种已经对入侵物种产生了,那么就面临“除则损濒危,不除则害整个生态系统”的困境。如何在这两种保护需求间
,成为一个难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依托进退维谷B.依存顾此失彼
C.依赖平衡协调D.依附博弈调整
解析:此题答案为C。第二空,填入词语应能破除“除则损濒危,不除则害整个生态系统”这一困境,“进退维谷”“顾此失彼”都是失败的结果,排除A、B。空,“依赖”意为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或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依附”意为依靠、附属。“依赖”比“依附”程度更重,由文段中“除则损濒危”可知,用“依赖”更恰当。
经典真题2当时间流逝,手边的书也渐渐发黄时,才觉察到还没有细细年轻的滋味,年轻已与我们无声告别。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悄悄品评B.匆匆咀嚼
C.悄然品尝D.缓缓品味
解析:此题答案为C。空,“匆匆”“缓缓”分别侧重于形容快慢,根据句中“才察觉到”“无声告别”可知,句子强调的是时间流逝得悄无声息,而不是快慢,故排除B、D。“品尝”侧重“尝”,指仔细尝味道,通常与“滋味”搭配。“品评”侧重“评”,指辨别优劣,评议高下,通常与“文章”等搭配。
经典真题3只有勤俭节约,铺张浪费之歪风,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厉行提防漫延B.力行防止漫延
C.力行防备蔓延D.厉行防范蔓延
解析:此题答案为D。空,“力行”的“力”常组词为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力行”侧重亲自实践;“厉行”的“厉”是严厉的意思,“厉行”侧重严格执行。根据“只有……才……”可知,“厉行”更适合,排除B、C。第三空,“漫延”的“漫”为水字旁,一般用于水流向四周扩散;“蔓延”的“蔓”为草字头,一般用于植物或火灾的生长或发展,抽象事物的扩展多用“蔓延”。
经典真题4为英雄金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约束淡去B.制约淡忘
C.约束淡忘D.制约淡去
解析:此题答案为A。空,“约束”有制约之意,但“制约”只能来自对方,而“约束”既可以来自对方,也可以来自自己。题干中的束缚是来自“自我”,因此选“约束”。“淡去”是淡化、稀释、褪去的意思,“淡忘”指印象逐渐淡薄以至于忘记。题干说的是“火红的时代背景”,用“淡去”表示对这种鲜艳的“火红”色背景的淡化、稀释,符合句意。故第二空选“淡去”。
二、词语的色彩义
词语的含义除了理性义以外,还有附着在理性义上的色彩义。理性义使语言表达得准确,色彩义则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更形象。所以,大家在做选词填空题时,不仅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理性义、搭配习惯,还需要认真体会词语的色彩义,揣摩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独特含义。在词语的理性义非常相近,或者无法从理性义判断答案时,辨析词语的色彩义将是解题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
根据词语感情色彩,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大家在做题时,需要根据现有句子所提供的语境,判断作者的感情态度和褒贬意味,从而选出与作者感情色彩相符合的词语。
(二)词语的语体色彩
根据词语语体色彩,词语可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口头语的主要特点是自然、通俗,常用于日常交谈,或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书面语的特点是文雅、庄重,多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从试题选材来看,事业单位考试多考查考生对书面语的掌握情况。
从表达内容来看,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不同的语体色彩表现出不同的语体风格。如公文语体用词比较规范、庄重,政论语体的词语感情色彩比较强烈、逻辑性强,科技语体的词语比较严密、规范,文艺语体的词语则相对文雅、抒情。
(三)词语的形象色彩
有些词语除了具有一般意义,还能给人以一种特别的形象感,它往往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让人们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上的感受,以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某种形象的联想,这就是词语的形象色彩。有些选词填空题,从词语的理性义、感情色彩、搭配习惯等方面都不太好判断答案,这时对词语的形象色彩进行辨析有可能成为我们攻克难关的法宝。
经典真题1美国国会的新“意向”,了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失衡心态,是冷战时期“零和思维”继续的结果。人们不得不怀疑,他们利用台湾问题和中日钓鱼岛争端达到“遏华”“制华”的目的。至于如何切实维护中美关系,切实促进中美战略互信,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决定左右图谋B.表明影响妄想
C.揭示泛滥计划D.暴露作祟企图
解析:此题答案为D。空,由“失衡心态”“利用台湾问题和中日钓鱼岛争端达到‘遏华’‘制华’的目的”可知,文段对美国国会的新“意向”持反对态度,所填词语应与这一语境相符,含贬义。“决定”“表明”“揭示”均为中性词,“暴露”为贬义词,与语境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