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成本会计

封面

作者:李青,施飞峙主编

页数:249页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29587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针对现代成本管理的内容,结合高等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需要,《成本会计(第二版)/“十三五”规划教材·会计系列》在2015年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首先,该书从成本计算方法的通用性为出发点,以生产过程为完整、典型的工业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核算的程序、各种成本计算的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其次,为了更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其他行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书还以商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这四类行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及其基本的核算方法。再次,为了体现当今会计工作的重点由核算转向管理这一必然趋势,使学习者对成本会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该书还补充了成本计划和控制的内容,这也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重点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要求。最后,为了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的要求,该书每章后边都附有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自测。另外,为了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该书每一章都以相关案例导入方式,让读者看起来能够耳目一新并增加学习的兴趣。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二章 成本核算原理

第一节 成本核算概述

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费用的分类

第四节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账户设置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三章 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

第二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第三节 工资费用的核算

第四节 折旧费用的核算

第五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第六节 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七节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第八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四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第一节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第二节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第三节 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五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第一节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第三节 简化分批法及应用

第四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八章 成本计划与成本控制

第一节 成本计划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成本计划编制方法

第三节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 成本控制基本方法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九章 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第一节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

第二节 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

第三节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十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第一节 成本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成本报表的编制

第三节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练习题

参考文献

节选

《成本会计(第二版)/“十三五”规划教材·会计系列》:  第三节 费用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费用构成内容复杂,发生频繁,为了正确核算成本费用,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首先应对费用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分类有两种:一是按费用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分为若干要素费用;二是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进行分类,分为若干成本项目。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经济内容所作的分类称为要素费用,其主要包括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为物化劳动耗费,即物质消耗;活劳动耗费即非物质消耗,具体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7项要素费用。  ①外购材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从外部购入的一切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②外购燃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包括液体、气体和固体燃料。  ③外购动力,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包括电力、热力和蒸汽等。  ④职工薪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  ⑤折旧费,是指企业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⑥利息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余额)。  ⑦其他费用,是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如租赁费、外部加工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保险费等。  费用按经济内容划分,将同一性质的费用,不管发生的地点和具体用途,均按费用发生时归集于同一要素之内。这样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哪些费用,数额各是多少,可以用于分析企业各个时期费用的构成和各要素费用所占的比重,进而分析考核各时期各种要素费用支出的执行情况;同时可以反映外购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的实际支出,为核定各项消耗定额提供依据。但是这种分类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因而不便于分析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合理,是否节约,不能说明这些费用与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企业发生的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可分为计人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计人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为了具体反映计人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经济用途,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成本项目,或称产品成本项目。企业应当按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或成本性态等设置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的设置应根据管理上的要求确定,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现分述如下。  (1)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2)燃料及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  (3)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薪酬。  (4)制造费用,是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内部生产单位(分厂、车间)的管理人员薪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或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例如,如果废品损失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在管理上需要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和考核,则应单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又如,如果工艺上耗用的直接燃料和动力不多,为了简化核算,可将其中的工艺用燃料费用并人“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将其中的工艺用动力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二)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以下三个项目。  (1)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金、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和业务招待费等。  (2)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短期借人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3)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销售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成本会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