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治泽
页数:316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1140667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国际物流地理的知识,供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使用.
本书特色
本书结构完整,既有从事物流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包含了物流活动所需要的大量国际物流运输地理知识以及案例分析和课后习题。本书可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运输行业各级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进修或自修用书。
目录
节选
依托教育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项目负责人上海
第二工业大学黄中鼎教授牵头,组织多所院校的专家编写了本套推荐教材。本书为
其中之一。
运输与自然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地理因素和气候条
件的影响,可以说,自然地理条件在现阶段影响着物流运输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从而导致国
际物流活动迅速发展。快速发展的国际物流对各国运输条件和运输设施要求不断增
加,对各国物流自然地理环境信赖程度加大。尽管现代科技发展能够改变许多自然
环境,但还不足以完全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对物流的影响,自然地理和气候依然是影响
国际物流活动的重要因素。掌握各国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港口机场设施、运输条件和
气候知识,是从事国际物流活动的先决条件。
基于这种背景,编者撰写了该书。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尽量使理论简明扼要,突
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性。本书结构完整,既有从事物流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又包含了物流活动所需要的大量国际物流运输地理知识以及案例分析和课后习题。
本书可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运输行业各级管理人员
及业务人员进修或自修用书。
本书由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林治泽担任主编并负责对全书框架结构的设计及最后
定稿,由陈蕊、尹健、关善勇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分工为: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林治泽编写第一章、第二章;沈阳工程学院尹健编写第三章、第四章;辽宁职业学院刘
丽玲编写第五章;抚顺职业技术学院陈蕊编写第六章、第七章;辽东学院李树奇编写
第八章;辽东学院关善勇编写第九章、第十章。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景平老师担任
主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同行专家的有关著作、教材及各种数据,在
此表示感谢。
编者
2007年6月
第六章 欧洲物流地理
本章导读一
欧洲经济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一体化进程最高
的经济贸易区。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
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欧盟对外贸易
总额已占世界的一半左右,是世界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了解欧洲经济区及欧元区的发展背景;
了解欧洲的物流地理概况;
了解欧洲主要国家的物流地理环境;
掌握欧洲主要海峡及运河的地理位置及作用。
第一节欧洲经济地位
一、欧洲经济区及欧元区
欧洲经济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域,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
贸易区域。主体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
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建立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拆除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壁垒,力求形成一个统一的
欧洲市场。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经济和货币联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三大
支柱。欧洲共同体原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总
称。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六国签订
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总部设在布
鲁塞尔。《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73
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1981年初希腊成为欧洲共同体的第十个成员国。
1986年初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成员国扩大到12个。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
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
《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
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又成为欧盟新成员
国,这样,欧盟便扩大为15个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
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
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10个中东欧国家正
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10个国家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
次扩大。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
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
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对外贸易总额已占世界的一半左右,是世界最大的经济
贸易集团。
1999年1月1日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
11个欧盟国家首批成为欧元国。2000年6月,欧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费拉举行的首
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2002年1月1日零时起,欧元正式流通。2006年7月
11日,欧盟财政部长理事会正式批准斯洛文尼亚在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这
是欧元区的首次扩大。同时该国成为新加入欧盟的10个中东欧国家中第一个加入
欧元区的国家。
欧元自流通以来地位不断加强,现已占世界货币市场的1/4,债券市场的1/3,外
汇市场的2/5。在欧元区以外有50个国家和地区与欧元汇率挂钩,这标志着作为经
济一体化组织的欧共体已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联邦”过渡。
二、欧洲经济地位
欧洲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文化与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进
入资本主义时代后,欧洲许多国家在世界上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并大量向海外殖
民,其势力和影响扩及全球,曾经一度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唯一的中心。在19世纪的
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1/3~2/3和世界贸易
的1/5~1/4,并垄断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海上运输。当时的欧洲是世界的工业中
心,其他地区是欧洲各国的粮食、原料供应地、工业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20世纪
后,欧洲的国际地位开始下降。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破坏;美国、日本在二
战后快速发展壮大;另外,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也使欧洲资本主义受到沉重的打击;
同时,广大亚非拉国家正在兴起,欧洲已不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了。但是,二战后欧
洲经济的高速发展表明当代欧洲仍是世界上一个关键性的地区,它在世界的经济贸
易地位尤其突出。
欧洲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占世界各洲首位,约占各洲总和的1/2,拥有世界上著名
的大工业带和高度集约化的农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欧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
中,仍然和美、日一起保持三足鼎立之势。1992年底欧共体的统一大市场形成,取消
了“经济边界”,实现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单一市场,它对欧洲乃至全世
界经贸格局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欧盟条约的签订,欧元的流通使欧盟
地位不断上升,成为GDP总和超过10万亿美元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最高的经济
贸易集团。它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与美国旗鼓相当。目前,欧盟对外贸易总
额占世界贸易的一半左右,在金融、保险业务以及旅游业等方面,欧洲长期居于领先
地位。现在欧元已占世界货币市场的1/4、债券市场的1/3、外汇市场的2/5。在欧
元区以外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与欧元汇率挂钩。
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欧
洲的语言,特别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在世界各地为不少人所使用。1958年成
立的欧洲共同体,经过短短的不到50年的时间里,其成员国由最初的6个国家发展
到现在的27个国家,并且还在继续扩展,而且经过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向
完全一体化方向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欧盟经济迅速增长的表率作用,无
疑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第二节欧洲物流地理概况
一、欧洲地理概述
欧洲现有44个国家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北、西、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大
西洋、地中海及黑海。东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和黑海为界与亚洲
相连。面积1016万km。,占世界陆地面积6.8%,为世界第六大洲。欧洲实际上是
亚欧大陆西部伸向大西洋的一个大半岛,大陆海岸线长3.79万km,曲折而复杂,多
半岛、内海、海峡、岛屿和优良的港湾,便于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