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不可不知的1500个世界历史常识-经典典藏

封面

作者:朱立春

页数:418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13084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参考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主编《世界通史》时遵循的“写世界历史应该诸区并立,重视各个地区的相互交往、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但又不排斥某一时期以某一区域为重点”的理念,以时间为经,将世界历史分为“古代社会”“中世纪”“近代史(上)”“近代史(下)”“现代史”“当代史”六大部分。在每一部分中,以对重点区域、重点国家的讲述为纬,既有相互穿插,又相对完整独立;以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为主,也兼及文化与科技。全书内容基本以简短词条的形式呈现,并配以200 余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多样的图片,浓缩历史知识,囊括历史精华,很适合随时翻阅,以充实和提高自己。

本书特色

朱立春编著的《不可不知的1500个世界历史常识》内容取舍上既不脱离历史的主线,又充分考虑读者群的兴趣和爱好,是获取世界历史常识,进而把握历史内在规律的捷径。

全书在一个严谨科学的框架体系内,将所有世界历史常识以词条的形式呈现,简明扼要,既是一本实用的历史知识工具书,又可作为一本随时翻阅的通俗历史读物,让你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轻松徜徉于历史长廊,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目录

第一章 古代社会

第一节 史前人类

第二节 亚非文明古国

第三节 古代亚非文化

第四节 爱琴文明

第五节 古代罗马

第六节 西方古典文化

第二章 中世纪

第一节 中世纪的亚非国家及美洲文明

第二节 中世纪的欧洲国家

第三节 中世纪亚欧的文化与科技成就

第四节 地理大发现及殖民掠夺

第三章 近代史(上)

第一节 近代英国

第二节 近代法国

第三节 俄国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美国

第五节 近代欧洲其他国家

第六节 日本的发展

第四章 近代史(下)

第一节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二节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第三节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四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节 近代社会的科技与经济成就

第六节 近代社会的文学艺术

第五章 现代史

第一节 苏联的革命和建设

第二节“ 一战”后的政治经济形势

第三节 “ 一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四节 法西斯的兴起

第五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节 现代文化与科技

第六章 当代史

第一节 “ 二战”后的政治、经济变化

第二节 美苏争霸

第三节 “ 二战”后的革命与战争

第四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五节 当代世界的文化与科技

节选

第五章
现代史

第一节 苏联的革命和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4 月,在国外侨居10 年之久的列宁回到了俄国,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万岁”的响亮口号,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它标志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6 月16 日,列宁在彼得格勒召开第一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7 月1 日,首都的游行表明列宁的策略在首都开始获得信任,布尔什维克获得了工人士兵的拥护。
10 月,列宁在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党立即领导工人、农民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建议,并得到了托洛茨基、斯大林、捷尔任斯基等多数委员的赞成。
1917 年11 月6 日夜,托洛茨基等人控制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动了起义。到7日凌晨,彼得格勒被革命者掌握了,布尔什维克党人接管了俄罗斯的政权。“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当天参加了炮击冬宫的战斗。当晚10 时,列宁参加了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著名的《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还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被选为主席。早晨6 点,全俄工人士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社会主义万岁”的欢呼声和雄壮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俄历10 月25 日成了人类历史上一个被永久纪念的日子。通过这次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列宁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学说和事业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者,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导师。1917 年11 月7 日( 俄历10 月25 日),他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提议成立了共产国际;他积极领导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即列宁主义阶段;他还同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4 年,列宁逝世。列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全人类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月提纲》
1917 年4 月17 日( 俄历4 月4 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所做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因发表在四月,故称《四月提纲》。提纲指出:当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政权应该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继续的战争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要摆脱这场战争,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还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在经济上,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明确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七月流血事件
1917 年7 月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游行示威的事件。1917年7 月中旬,临时政府在前线发动进攻遭到惨败的消息传到彼得格勒,人们群情激愤。16 日,群众自发地展开反对临时政府的示威游行。由于当时俄国革命时机尚未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把武装示威变成一次有组织的和平示威。翌日,参加示威游行的人达50 多万,他们要求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夺取政权,但遭到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持的苏维埃的拒绝。军事当局派军队枪杀示威群众,死56 人,伤650 人。随即着手解除工人的武装,并捣毁了《真理报》编辑部和印刷厂以及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办公处所。19 日,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政权完全转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从此,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时期告终,武装起义的任务提上日程。

苏维埃国内战争
1918 — 1920 年苏维埃俄国与外国武装干涉者及国内反革命武装所进行的战争。1918 年初,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军队入侵苏维埃俄国,占据了大片领土。国内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纷纷叛乱。德国占领者霸占了乌克兰、白俄罗斯
和波罗的海沿岸。苏维埃共和国四面受敌,3/4 的领土为反革命所控制。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创立红军,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共和国”的口号,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到1918 年底,在东线,红军把敌人打回了乌拉尔地区;在南线,红军赢得了察里津保卫战的胜利。从1919 年初到1920 年底,协约国又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均被红军打败。至1920 年底,反苏武装的基本力量已被歼灭。苏维埃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布列斯特条约》
即《布列斯特- 立托夫斯克和约》,1918 年3 月苏维埃俄国和德国在布列斯特- 立托夫斯克签订的和约。和约共14条,另有一些附件。主要内容是:双方终止战争状态;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以及部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地区的管辖,交由德奥政府;苏俄军队撤离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由德军进驻;俄军撤离芬兰、乌克兰,承认它们为独立国(实为德国附属国);俄国军队全面复员。同年8 月27日在柏林签订的补充条款中,规定苏俄赔偿德国60 亿马克。和约对苏俄来说是一个掠夺性的条约,它使苏维埃国家失去了100 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但它使苏俄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争得了喘息的时机,巩固了政权,恢复和整顿了经济,并创建了红军。1918 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威廉二世的政权,苏维埃政府随即于11 月13 日宣布废除此条约。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不可不知的1500个世界历史常识-经典典藏》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7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