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欧亨利等
页数:1072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
ISBN:24022720000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套装收录《欧亨利小说精选》《马克吐温小说精选》《杰克伦敦小说精选》《芥川龙之介小说精选》。其中《欧亨利小说精选》展现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悲悯、独特的幽默和永远猜不到的结局。欧?亨利的作品每次都能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在你的目瞪口呆中扬长而去,只留下你独自思索,独自流泪,独自微笑。
作者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他与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并称世界四大短篇小说,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一生共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其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诙谐机智,结局出人意料。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等。1918年,美国设立一年一度的“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短篇小说的成就。
本书特色
★2018全新典藏版,欧亨利与莫泊桑、契诃夫、马克吐温并称世界四大短篇小说!收录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二十年后,海明威、昆德拉、村上春树、鲁迅一致盛赞!
★高端牛皮云萱纹封面纸,内文典雅轻型纸,内外双封面,装帧精美,高端大气!版式疏朗,设计唯美,是您书架上的颜值担当。回归阅读,回归文学本身!
★《欧亨利小说精选》分为带泪的微笑、骗子哲学、城市悖论、西部的心四个主题,每个主题收录数篇欧亨利经典小说,每个主题用不同的分析角度,让读者充分了解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1918年,美国设立一年一度的“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短篇小说的成就。
★欧亨利像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老水手,总能很自然地将他人生中的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他每次都能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在你的目瞪口呆中扬长而去,只留下你独自思索,独自流泪,独自微笑。
目录
带泪的微笑/001
麦琪的礼物/011
最后一片叶子/ 020
爱的牺牲/ 031
二十年后 / 042
阿卡迪亚的过客/048
骗子哲学/ 059
丛林里的孩子/ 067
醉翁之意/ 078
双料骗子/ 102
城市悖论/ 123
警察与赞美诗/ 131
繁忙的证券经纪人的浪漫史/ 142
财神和爱神/ 149
家具齐全的出租房/ 160
钻进钱眼的情人/ 171
回合之间/ 182
西部的心/ 193
公主与美洲狮/ 199
红发酋长的赎金/ 210
索利托牧场的许革亚/ 228
节选
译者序
欧.亨利(O. Henry,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他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以往的文学评论大多从现实主义出发,认为其轻松、诙谐、幽默、自嘲都是为了反讽社会的凉薄,从而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问题,这样的视角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日常。由于早期的文学评论的导向影响,中国普罗大众能够接触到的欧·亨利作品类型比较单一,近几年则出现了全集,完全不筛选。这部精选短篇小说集列出了四个主题,并根据文学分析的框架做了少许导读。“带泪的微笑”是文学评论中比较公认的主题;“骗子哲学”围绕着骗子的故事,这类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相当分量。现在的文论中颇有一些按照故事的地域背景来区分欧亨利的作品,因此有美国大城市、美国西部、拉丁美洲三种。译者参考了这个角度,将第三和第四的主题定义为“城市悖论”和“西部的心”,但是译者认为地理的特质确实能给故事带来特定的设定,但也不是唯一的标准,所以并未简单地从地域角度来思考这两类作品。除了需要交代遴选篇目的缘故,译者还想就原文略为说明,熟悉旧译本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本书的情节似乎和您熟悉的版本有出入。译者的原文都是基于美国官方文学网站提供的原文,旧译本或许是基于其他版本,或许是原译者进行了编译。
文学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读者群体的迁延,本书不仅特意规避了前人的妙笔,还有意照顾了现代读者的语言习惯,从语汇、结构、修辞等角度彰显了现代性,也算一种与时俱进吧。同时考虑到文学出版物存续文化的责任,文中用语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或许有些读者更青睐于平实、简约的文字,本书译者则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将作者在斟酌词句中的那番努力、那种细腻传达出来。译者不过是个搬运工,挚爱着文学作品本身,还对两种语言的美恋恋不舍,所以译者不肯简简单单讲故事,希望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苦恼不是将穷尽十年枯坐之功写就的心血作品卖出去,而是找不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读者;同理,译者的悲哀不是稿酬微薄,不敷日用,而是明明有好的作品,没有同好者欣赏它。恳求诸位静下心,不急于了解谁是谁非、情节结局,不要从最后一页开始读起,文学里的世界是曾经的真实,幸而本书的作者戏谑有趣,幸而本书的译者找到了热爱它的出版社。
每每在推介一个主题时,译者刻意地采取了不同的分析角度,并不是说某一篇只能从这个角度,而另一篇也只有那个角度。译者认为多元的解读有利于滋养文学心灵,通过这些解读或导读的文字,让年轻的读者获得一些基本的文学评论常识,同时借由这些空间推介译者本文无法正式发表的论点也是一个小小的期待。年轻的文学评论者是没有话语权的,因此当一个平台展露在我的面前时,我惊喜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