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2019)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公版)/四川省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

封面

作者:李永新

页数:243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04363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9四川省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公版)》基于四川乡镇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命题变化趋势及具体考情,系统讲解了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这五大专项的所有核心考点,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述了行测解答技巧,旨在帮助考生快速掌握答题思路和各种突破方法,真正实现合理复习、科学备考。

作者简介

李永新,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研发了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广大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

本书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四川省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具有如下特色:

1.覆盖核心考点,精讲作答技巧。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由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中公老师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每种题型的核心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2.学习解题方法,突破分数瓶颈。本书除考点讲解外,还总结出各题型实用的解题技巧。力求为各位考生呈现每一道题目的快解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突破瓶颈,从而提升考生的竞争力。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扫码关注回复“我要上岸”,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目录

节政治(2)

第二节经济(11)

第三节法律(15)

第四节科技与生活(23)

第五节人文与历史(26)

第六节国情与地理(36)

第七节农业农村政策文件(40)

节逻辑填空(46)

语境分析(46)

词义辨析(51)

第二节阅读理解(58)

主旨观点题(58)

细节判断题(75)

词句理解题(80)

推断下文题(82)

标题添加题(84)

第三节语句表达(87)

语句排序(87)

语句填充(91)

节数学运算核心知识储备(96)

算术基础(96)

几何问题(105)

第二节数学运算常考题型(110)

行程问题(110)

工程问题(114)

利润问题(116)

容斥问题(117)

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119)

推理问题(123)

第三节数学运算扩展题型(124)

抽屉问题(124)

分段计价问题(124)

时钟问题(125)

牛吃草问题(125)

鸡兔同笼问题(126)

盈亏问题(126)

年龄问题(127)

日期问题(127)

方阵问题(128)

植树问题(129)

第四节数学运算解题方法(129)

方程法(129)

代入排除法(130)

特殊值法(130)

图解法(131)

十字交叉法(132)

节数量型图形推理(134)

线条数与笔画数(134)

封闭区域数(135)

点的个数(136)

角的个数(137)

特殊元素的个数(138)

图形部分数(139)

图形种类数(140)

数量换算(141)

第二节特征型图形推理(142)

对称性(142)

直曲性(142)

封闭与开放性(143)

结构特征(144)

构成特征(144)

一笔画特征(145)

第三节位置型图形推理(146)

图形移动(146)

图形旋转(147)

图形翻转(148)

第四节组合型图形推理(149)

图形叠加(149)

图形组合(150)

第五节空间型图形推理(151)

平面与立体的转化(151)

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152)

第六节图形推理实战技巧(154)

特征分析法(154)

求同分析法(155)

对比分析法(156)

位置分析法(158)

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60)

定义的逻辑知识(160)

定义判断解题原则(161)

定义判断解题步骤(161)

定义判断题型分类(161)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63)

单定义判断(163)

多定义判断(169)

节类比推理考点精讲(172)

概念间关系(172)

近反义关系(173)

描述关系(173)

条件关系(174)

语法关系(175)

第二节类比推理实战技巧(176)

遣词造句法(176)

横纵对比法(177)

节必然性推理(180)

直言命题(180)

复言命题(186)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194)

削弱型题目(194)

加强型题目(200)

前提型题目(203)

解释型题目(205)

评价型题目(207)

结论型题目(210)

第三节智力推理(211)

真假型(211)

排序型(212)

匹配型(213)

数学型(213)

其他型(214)

第四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214)

找突破口法(214)

假设法(216)

排除法(217)

图表法(217)

节资料分析考点精讲(220)

增长问题(220)

百分数、百分点问题(224)

比重问题(226)

倍数、翻番问题(228)

平均数、中位数问题(230)

进出口额问题(231)

第二节资料分析实战技巧(232)

尾数法(232)

首数法(233)

有效数字法(235)

特征数字法(236)

同位比较法(238)

差分法(23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42)

节选

  章
  常识判断
  节政治
  一、时政热点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把握“两个没有变”“三个牢牢”,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例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是世界大的发展中国家
  C.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我国是社会主义强国
  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故本题选A。
  2.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高理想和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新征程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5.新时代党的建设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报告内容要点如下。
  1.201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居民收入增长7.3%,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加快;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失业率为多年来低;工业增速回升,企业利润增长21%;财政收入增长7.4%,扭转了增速放缓态势;进出口增长14.2%,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2.201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201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4.201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2018年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
  (1)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2018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2017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2018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当前财政状况出现好转,各级政府仍要坚持过紧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严控一般性支出。
  (2)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做好2018年工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要注重以下三点:一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三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三)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三个必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五年来,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七个坚持”:
  (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3)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4)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5)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6)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7)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3.未来3年我国经济发展重点
  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此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019)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公版)/四川省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