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记录
页数:400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110782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清代史学是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很后一个阶段,其思想表现出了与宋明史学思想极不相同的特点:征实求真,追求“独得”,重视辨析经史关系,还具有某种启蒙特色。本卷以时间为序,分清初、乾嘉时期、嘉道之际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尤其对其中批判专制的见解、反思制度的得失的观念、重视人之个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以及历史研究中严于考订的治史方法多加阐释,述往思来,思考史学将去向何处。
作者简介
王记录,河南范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和清代学术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清代卷》、《钱大昕的史学思想》、《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中国史学思想通论·历史文献学思想卷》等多部学术专著。主持和参与多项最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
本书特色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共16卷,分通史和通论两大部分,在对中国传统史学思想进行全面梳理、研究的基础上,纵横论说中国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时代特点和总体精神,是迄今为止中国史学界第一部系统反映中国史学思想从先秦到近代整个发展过程的大型学术著作,阐明中国传统史学思想在世界史学史上的地位,向世界展示中国史学精神的深厚底蕴。
通史部分以“通识”的理念展开纂述,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前、近代后各卷,结合社会与学术文化变动,以开阔的眼光,讨论中国史学思想的变化和风貌,分析各个时代史学思想特点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由此展现出史学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各卷不仅重点研究了史学家的思想,同时还研究了思想家、经学家以及政治家等的史学思想,从而扩大了中国史学思想的研究范围。
中国古代史学思想中的历史运动通变观、天人相关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以及史家治史经验、认识等等,是宝贵的史学遗产。《中国史学思想会通》的通论部分从横向上全面概括中国民族史学思想的特点与要义,分历史思维论、经史关系论、历史盛衰论、历史文献学思想与历史编纂学思想各卷,对中国民族史学的思想进行专题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从哲学思维高度讨论中国史学的特点,尤其重视探讨在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历史思维,分析中国传统史学思想在史学理论上的贡献。
《会通》分册题名及作者
第01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总论卷》 吴怀祺著
第02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先秦史学思想卷》 吴怀祺、林晓平著
第03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秦汉史学思想卷》 汪高鑫著
第04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卷》 庞天佑著
第05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隋唐史学思想卷》 牛润珍、吴海兰、何晓涛著
第06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宋辽金史学思想卷》 吴怀祺著
第07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元代史学思想卷》 周少川著
第08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明代史学思想卷》 向燕南著
第09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清代史学思想卷》 王记录著
第10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近代史学思想前卷》 陈鹏鸣著
第11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近代史学思想后卷》 洪认清著
第12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历史思维论卷》 吴怀祺著
第13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经史关系论卷》 汪高鑫著
第14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历史盛衰论卷》 庞天佑著
第15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历史文献学思想卷》 王记录著
第16册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历史编纂学思想卷》 白云著
目录
导 言
第一节 清代史学的地位与史学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汉学、宋学与清代史学思想
第一编
第一章 黄宗羲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黄宗羲史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第二节 “国可灭,史不可灭”
第三节 学要有宗旨,但不可有门户
第四节 黄宗羲的历史变革论
第五节 黄宗羲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和史料学观点
第二章 顾炎武的历史盛衰论
第一节 顾炎武的史学批评和经学见解
第二节 顾炎武的历史盛衰论
第三节 顾炎武的考史方法和历史编纂学思想
第三章 王夫之的史论
第一节 王夫之的历史盛衰变易观
第二节 历史发展的理和势
第三节 王夫之的史学观
第四节 王夫之的历史评论
第四章 顾祖禹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顾祖禹的治学宗旨和方法
第二节 《读史方舆纪要》的经世特征
第三节 顾祖禹的地理环境说
第五章 阎若璩的考史方法论
第一节 阎若璩的学术思想
第二节 《尚书古文疏证》的辨伪方法
第六章 清代官修史书的史学观念
第一节 清代官修史书的成就和史学思想
第二节 《明史》编修中的历史编纂学主张
第二编
第七章 戴震的史学及其思想方法
第一节 “人伦日用谓之道,达情遂欲谓之理”
第二节 戴震的考据学与思想方法
第三节 戴震的史学观
第八章 王鸣盛的史考和史论
第一节 王鸣盛的治学特点
第二节 王鸣盛的历史文献学思想
第三节 王鸣盛的史论
第九章 赵翼的治史旨趣和史学思想
第一节 赵翼的治史旨趣和治史方法
第二节 赵翼的历史评论和历史哲学
第三节 赵翼论史书编纂
第十章 钱大昕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钱大昕的学术思想
第二节 钱大昕历史考据学的渊源、理论和方法
第三节 钱大昕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第十一章 崔述的考信辨伪和史学思想
第一节 崔述的学术渊源和治史风格
第二节 考信辨伪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崔述的历史盛衰论
第十二章 章学诚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史义”和章学诚对传统史学演变的总结
第二节 “独断之学”和“考索之功”
第三节 “史德”和“文德”
第四节 “六经皆史”说和史学变革论
附 清代地域性史学的发展及其特征
第十三章 《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批评
第一节 《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观
第二节 《四库全书总目》史学批评的特点
第三编
第十四章 阮元的学术成就和史学思想
第一节 阮元的学术主张和治学风格
第二节 阮元的训诂考证和历史观念
第三节 阮元的文献学成就和史学思想
第十五章 清代中前期边疆史地学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康乾时期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
第二节 嘉道年间边疆史地学的兴盛及史学思想的特征
第三节 清代边疆史地学者的治学方法
第十六章 龚自珍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历史变易观
第二节 “尊史”与“良史忧世”
第三节 “天地东西南北之学”
第四节 龚自珍的文献学思想
余论 道成以后史学思想的发展趋向
本卷主要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