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封面

作者:吴承明

页数:41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001509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120年纪念版)》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观,方法论,译名对照表,吴承明先生学术年表,史实·史法·史观——吴承明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作者简介

吴承明,1917年1月3日生于河北省滦县。193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194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中国资本主义与市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本书特色

辨章学术,呈现中华学术之演进脉络考镜源流,厘清中国模式之思想资源第一流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和精神建构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滞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自晚请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
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

目录

上篇 历史观
第一章 引子:经济史学小史
第一节 西方经济史学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史学
第二章 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观
第一节 什么是历史观
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历史观
一、儒家、道家、法家的历史观
二、儒、道、法的融合和“黄老之术
三、司马迁的历史观
四、班固的历史观
五、汉至唐的历史观
第三节 古代西方的历史观
第三章 理性化时期的中西历史观
第一节 西方理性化时期的历史观
一、理性主义的兴起
二、启蒙运动
三、历史哲学
第二节 宋儒理学和宋代历史观
一、北宋的历史观
二、宋儒的宇宙观和认识论
三、宋儒的人际理学
四、南宋的历史观
第三节 明儒理学和明清历史观
一、心学的兴起
二、16世纪的反传统思潮
三、17世纪的启蒙思潮
四、明清的历史观
第四章 理性主义的反思和历史观的转变
第一节 西方对现代化的反思
第二节 西方历史观的转变

下篇 方法论
第五章 方法论和历史实证主义
第一节 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一、世界观意义的方法
二、认识论意义的方法——逻辑思维
三、认识论意义的方法——非逻辑思维
第二节 中国的实证主义史学
第三节 西方的实证主义史学
第六章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 在经济史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第三节 新制度学派经济史学
第七章 社会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 社会学与历史学
第二节 法国年鉴学派
第八章 计量分析与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 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量史学
第二节 计量分析的一些事例
第三节 利用粮价研究清代市场整合事例
第九章 区域研究与比较研究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史研究
第二节 比较史学和中心论问题
第三节 关于中西比较研究的新思维
第十章 结束语
历史
经济
制度
社会
文化思想

译名对照表
吴承明先生学术年表
史实·史法·史观——吴承明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节选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120年纪念版)》:  李剑农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宋元明三部经济史稿于1957-1959年陆续出版,1991年经彭雨新校改以《中国古代经济史》重版,成为重要教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在汤明檖协助下,于1962年完成,因“文化大革命”故,1980年始问世。这部大型工具书缜密精湛,饮誉海内外迄今。  这时期的经济史研究几乎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理论性浓厚,但也有历史决定论和重视生产关系而忽视生产力、重生产而轻流通的缺点。加以历次的政治运动,助长了教条主义,不适当的批判扼杀了创新,出现了学术“禁区”。至1966年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开场,学术界万马齐喑。“文化大革命”期间,除考古学方面颇有建树,有些学者借研究《红楼梦》之机埋头发掘资料外,几无成绩可言。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史学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是从当时倡行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开始,一句话破除了教条主义,人们恢复理性思维。  历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总体规划都列有经济史重点项目,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大学设置了经济史课程、教研室,继之开设硕士、博士点,培养新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在上海、广东、山西社会科学院,均有经济史研究机构。在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厦门犬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先后成立经济史研究组织。  1986年成立中国经济史学会。1282年厦门大学创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创刊《中国经济史研究》,为两大经济史期刊,均发行至今。各地有关经济史的学会、期刊多以十数。  资料工作空前繁盛。《明实录》、《清实录》和乾隆刑科提本的经济资料,徽州档案、孔府档案、四川巴县档案和自贡盐业契约,均经整理并出版。历代食货志、历代农书均经校释。发掘了大量有关经济的碑刻、族谱、民间契约文书,编纂,了多种经济人物的年谱或传记。近代工商行业、企业和地区的经济史料出版尤多,令人目不暇接。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少数民族调查的资料亦于此时编纂发行。傅筑夫、王毓瑚、谢国桢、彭雨新等毕生积累的经济史料亦公之于众。尚有新的贡献,即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财经和土改资料基本上均经整理发行,新中国的经济档案已整理至1957年,出版二十余巨册。  国际学术交流有力地改进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结构和方法论。前述西方当代三大经济史学派的学者都与中国同行有直接交往,与日本研究中国经济史学者的往来尤繁。每年都有多种国际学术会议,有多种中外经济史学者互访的协议,多种中外合作研究项目。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