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瑊
页数:303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71239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渔阳里”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和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是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聚合点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创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个“一”,在中共党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2016年10月22日-23日,在上海大学召开的“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研讨会是国内外di一次以“渔阳里”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因此引起了学界及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东方网、社会科学网、上海党史网及社会科学报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上海报业集团的新媒体“上海观察”亦对此有专题报道。本书稿是这次会议的论文集。
作者简介
李瑊,本名李坚。山东蓬莱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199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海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上海的宁波人》、《近代上海民族工商业先行者叶澄衷》等著作,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本书特色
对于“渔阳里”的研究,目前只有少数几篇介绍性的文章,与基础丰富的中共党史研究的现状很不相称。“渔阳里”所显示的历史意义和社会生活模式在近代上海都市环境中的承继及其变化极具典型代表意义,本书是第一部以“渔阳里”为主题的论文著作,这一著作的研究出版,既可以深化对上海都市文化特质的认识,多角度地展示近代上海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亦可在中共创建史、政治社会史等方面展示出新的研究视角。
目录
中共创建史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渔阳里”研究的述评与思考
浅析21世纪以来的国外早期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上海
开天辟地大事变的历史记录:中共一大文献研读
渔阳里2号在中共创建中的历史地位
渔阳里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一座承载着革命传奇的石库门:老渔阳里2号与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
渔阳里与中国道路的红色基因
——兼论中国道路的价值致思
以“渔阳里精神”推进大学生信仰塑造
李大钊与上海老渔阳里2号
《陈独秀在上海》绪言
陈独秀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的往事
陈独秀的“上海地图”
伟人征程始于申城:毛泽东与老渔阳里2号
略论李达的经济危机思想
俞秀松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早期发展中的贡献
——从渔阳里谈起
从渔阳里走出的先进青年
袁振英与无政府主义
革命双子星:中共上海发起组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路径
——基于对《新青年》《共产党》比较研究
渔阳里与中共早期革命宣传活动的启示
《星期评论》——五四时期舆论界的明星
政治场域视角中的上海外国语学社
渔阳里的外国语学社与早期党团的创建活动
渔阳里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及其今日启示
浅议1920—1922年的上海机器工会
早期共产党人与工人结合的过程特点
渔阳里与早期上海工人运动
早期中共出版人在上海的日常交游(1920—1937)
“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渔阳里”研究的述评与思考
浅析21世纪以来的国外早期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上海
开天辟地大事变的历史记录:中共一大文献研读
渔阳里2号在中共创建中的历史地位
渔阳里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一座承载着革命传奇的石库门:老渔阳里2号与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
渔阳里与中国道路的红色基因
——兼论中国道路的价值致思
以“渔阳里精神”推进大学生信仰塑造
李大钊与上海老渔阳里2号
《陈独秀在上海》绪言
陈独秀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的往事
陈独秀的“上海地图”
伟人征程始于申城:毛泽东与老渔阳里2号
略论李达的经济危机思想
俞秀松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早期发展中的贡献
——从渔阳里谈起
从渔阳里走出的先进青年
袁振英与无政府主义
革命双子星:中共上海发起组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路径
——基于对《新青年》《共产党》比较研究
渔阳里与中共早期革命宣传活动的启示
《星期评论》——五四时期舆论界的明星
政治场域视角中的上海外国语学社
渔阳里的外国语学社与早期党团的创建活动
渔阳里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及其今日启示
浅议1920—1922年的上海机器工会
早期共产党人与工人结合的过程特点
渔阳里与早期上海工人运动
早期中共出版人在上海的日常交游(1920—1937)
“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