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吾心吾力:政治视國中宋美龄的思想历程(精)

封面

作者:张立杰

页数:460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60950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宋美龄做为“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女政治家”的地位受到肯定,她擅长于演讲和鼓动,并在新生活运动、第一第一组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43年访美争取外援活动、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等事件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她的政治生涯一直在为她所归属的政治系统的某些政治目的而奔走游说,充分体现了她作为政治活动家的素养。虽然宋美龄不是政治领袖或政治理论家,但是在其一生的政治活动中,的确不乏真知灼见,虽然明显不能形成系统或体系,不能担当创立某种政治思想或政治演说的大任,但是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政治思想,仍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书避免了对宋美龄思想地位拔高脱离实际的弊端,重在从政治视角来研究其一生从事政治活动的思想变化的历程。

作者简介

  张立杰,女,1973年5月出生,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史研究部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现代化问题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浙江学刊》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4.2全文转载;《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盐政改制》,《中华民国史新论》(经济 社会 思想第一最分),三联书店2003年;《一腔热血化碧涛——一代女杰秋瑾》,《世纪风采》2003年第5期;《蔡元培的现代化教育改革思路》,《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1期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关于执政问题的的思考和探讨》,《伟大的理论,光辉的旗帜——天津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章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

本书特色

揭秘宋美龄台前幕后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探寻风云变幻中宋美龄跌宕起伏的思想变化。
1、海峡两岸权威专家倾情推荐。蒋永敬、吕芳上、杨天石、吴景平联袂推荐。
2、本套“宋美龄与近代中国研究”系列图书由历史学泰斗张宪文教授担任主编,既具权威性又具可读性。
3、国内宋美龄研究的集大成者。“宋美龄与近代中国研究”系列一套8册,分别为《吾心吾力:政治视阈中宋美龄的思想历程》《我将再起:宋美龄的后半生》《历史关口:宋美龄与西安事变》《新民新风:宋美龄与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陪都岁月:重庆时期的宋美龄研究》《家国春秋:宋美龄与宋孔家族》《东方魅力:宋美龄与战时中国外交》《美丽哀愁:宋美龄年谱》,作者都是多年从事民国史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本套图书既是他们多年研究成果的沉淀,也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
——[美]基辛格
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
——蒋介石
宋美龄绝顶聪明,是“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西安事变之后,我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蒋夫人保护了我。
——张学良
宋美龄对于我,永远是一位公主。
——(美)陈纳德 宋美龄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中国,是动乱时代里一位极不寻常的女性。
——基辛格
宋美龄成了历史上最著名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影响了两代美国人,美国人多年来一直把她列为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十个妇女之一。她影响了美国领导人做出的决定,并通过这些决定影响全世界整整三十年。
——西格雷夫

目录

第一章 影响宋美龄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因素

第一节 学前期接受的思想培育

第二节 学校期获得的思想塑造

一、学校教育的影响

二、社会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调适期进行的思想抉择

一、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思想特点

二、择偶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意向

第四节 宋美龄政治资质分析

第二章 早期政治观念的初步形成与展现

(1927年—1937年)

第一节 蒋宋联姻中的政治意义

第二节 政治信念的初步养成

(1927年12月—1931年6月)

一、婚后的磨合

二、国内外形势的催化

三、实际工作的磨炼

第三节 政治信念的低迷

(1931年6月—1933年10月)

一、精神遭受的打击

二、疾病带来的困扰

三、走出低迷的导引

第四节 政治信念的复苏和增强

(1933年10月—1937年7月)

一、政治活力的恢复

二、政治观念的形成

三、政治观念的展现

第三章 抗日战争中政治思想的飞跃

(1937年—1945年)

第一节 抗战初期的宣传与襄助

(1937年7月—1938年年底)

一、对外争取援华抗日

二、对内动员团结抗日

第二节 战略相持阶段的思想升华

(1938年年底—1941年年底)

一、“妇女界的领导人”

二、坚信“中国永生”

第三节 抗战后期对国际问题的思考

(1942年年初—1945年)

一、对中国国际地位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二、赴美宣传和战后国际新秩序思想

三、与蒋介石之间的意见分歧

四、理想化的世界和平观念

第四章 抗日战争后政治思想的固化及对台湾前途的忧虑

(1946年—2003年)

第一节 对内战和美援的态度

(1946年—1950年)

第二节 顽固的反共意志和抵制“两个中国”谬说

(1950年—1975年)

一、顽固的反共意志

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三节 对“自由世界”的忧虑

(1975年—1987年)

第四节 老干新枝的期待与静默

(1988年—2003年)

第五章 宗教信仰对其政治心路的影响

第一节 来源于家族的宗教信仰及早年印象

第二节 对宗教信仰认识的转变

第三节 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第四节 宗教信仰是其政治心路的重要导引

节选



第一节 学前期接受的思想培育 宋美龄所处的家庭环境有两个主要的特点:其一宗教性,其二政治性。也就是说,在宗教和政治的氛围中,宋美龄开始了她最初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宋家是个宗教家庭,处处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宋美龄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父亲宋耀如(又称宋嘉树或宋查理)在美国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是美国卫理公会的虔诚信徒,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后,他被派回故土传教。回国后,他曾在上海附近从事传教和在教会学校教书的工作,成为一名中国的本土传教士。卫理公会的信条就是强调注重下层社会和主张社会改良,这为回国后的宋耀如所身体力行。虽然不久后宋耀如因生活所迫离开了教会,但他依然坚持向社会传播“福音”。宋耀如还在教堂里担当主日学校的校长,即使在他不任教职以后,仍然是教堂里的台柱。宋耀如宋耀如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和卓越的理教能力,使他在宗教界的社会地位不但没有因为他离开教职而下降,反而在不断升高。在当地的基督教社会小圈子里,宋耀如甚至被视为领导人物,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和地位。 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中国最早的天主教徒之一徐光启的后裔。徐光启是最早接受西方传教士并皈依天主教的中国人之一,徐光启的女儿嫁到了同样信奉天主教的倪家,倪家直到宋美龄的外祖父倪韫山一代才改信基督教参,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就成为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外祖母和母亲孩提时即成为施以洗礼的新教徒,并且虔诚地信守十戒。”在宋美龄童年的记忆中,就已经烙上了母亲的生活“与上帝非常接近”的印记。母亲长久、静默的祈祷是宋家雷打不动的一道风景,更成为宋美龄记忆中关于幼年生活最深刻的印记,“她常常自闭于三楼的一间屋子里,举行祈祷,祈祷的时间很长,有时天没有亮就开始了”。倪桂珍不仅笃信祈祷的效应,还虔诚于个人行善的永恒价值,倪桂珍并把行善发展成社会性的服务。她非常热衷于基督教女青年会的活动和社会慈善工作。宋美龄在给艾玛的信中提到,她的母亲开办了一所“街道学校”,只收走读的女孩子,以至于她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的印象是“她总是出门向穷人施舍财物”,大家认为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 宋家的子女获得父母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言传身教。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作家庭祈祷,还要定期到教堂参加礼拜式。而系统的宗教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对于这一点,宋美龄日后有过深刻的总结:“今天想起来,这种常上教堂的习惯,养成了我做事的恒心,这真是深可感谢的训练。”同时,宋家又是个有政治信念的家庭。宋耀如回国后,对国家积贫积弱的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改造愿望,这种愿望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他身边的人,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他把这份信念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宋耀如刚刚回国时,他幻想着能通过传播福音的方式来拯救中国,然而,他的这种幻想很快就破灭了,不仅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横的教会上司林乐知博士的处处为难,更主要的是他意识到中国的情况绝非单纯地通过传教能解决的,中国要想摆脱西方列强的压迫,必须先增强自身的实力。所以,他尝试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亟须发展的工业方面。就在这时,他与孙中山结识,并为他的革命主张和行动所吸引。此后,宋耀如就发誓效忠于革命事业,革命救国成为他后半生的执着追求。他很快成为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和书记,而且为这位将要流亡多年的革命家的秘密活动作掩护,并甘愿以自己的生命和家庭利益去为革命事业冒风险。孙中山成为宋家的常客,宋家的孩子们也很快就把孙中山视为他们家庭的一员。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吾心吾力:政治视國中宋美龄的思想历程(精)》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