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时咏梅
页数:264页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ISBN:97871120364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外园林概述, 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园林艺术理论基础, 园林绿地设计结构与原则, 各类园林绿地的设计等。
目录
第二章 中外园林简史
第一节 中国园林史简介
第二节 园林艺术论著——
第三节 外国园林简介
第三章 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功能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章 园林艺术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园林艺术美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园林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的影响
第五章 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
第一节 园林地形及山水
第二节 人工设施
第三节 园林植物
第六章 园林绿地设计的结构与原则
第一节 园林布局的形式与原则
第二节 园林景物介绍
第三节 园林造景手法
第四节 园林绿地的布局结构
第七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园林树木种植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园林花卉的种植设计
第四节 草坪的种植设计
第五节 水景的植物种植设计
第六节 园路的植物种植设计
第七节 建筑环境的植物种植设计
第八章 各类绿地的设计
第一节 道路交通绿地的设计
第二节 居住区绿地的设计
第三节 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
第四节 各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的总体设计特点
第五节 风景游览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的规划特点
第九章 园林绿地设计程序
第一节 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阶段
第二节 编制设计任务书
第三节 初步设计阶段
第四节 施工设计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三)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论多少,也不论其功能、性质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消极的一面。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当然,这其中也有高下优劣之别。 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是木框架结构,以个体建筑来说,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隔可透,可虚可实。园林建筑充分利用这一灵活性和随宜性,创造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取得了与山、水、花木密切嵌合的多样性。不仅它的形象多种多样,而且还把传统建筑化整为零,把由个体组合为建筑群体的可变性发挥到了极致。自由随宜、因山就水、高低错落,达到了与自然环境融洽的关系,亭、廊、榭、舫莫不如此,甚至建筑的局部如小天井、楼梯、台阶、漏窗都和自然环境组织的甚为融洽,成为一幅幅的风景画。正如《园冶》所说的“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奇亭巧榭、构分红紫之丛;层阁重楼,迥出云霄之上”;“桃李成蹊,楼台入画”。 (四)技法上的特点 1.空间组织,步移景异,追求含蓄 较大些的园林,有多个景象,有主有从,主次分明,从而组成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一景象本身都是一幅立体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画面就会变化。因此,如何把这些不同的景象串联起来,让游人从最理想的角度和位置观赏到优美的画面,就必须从对景象分析、组合、比较后,安排一条最佳游览路线,把活动(动态观赏)和休息(静态观赏)有机的串联一起,并按照节奏、韵律戏剧性地安排,让序幕、起景、转折、高潮、结景等依次展开,使空间景物主次分明、有虚有实,开闭适当,成为统一连续的画面。使游览者在佳山妙水层出不穷中,不知不觉沿着游览路线渐人佳境,在游赏过程中能激发游人的游兴,游过之后还让你感到意犹未尽。可以说游览路线的组织是造园中仅次于意境创造的重要课题。 在游览路线步移景异的过程中,含蓄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普遍追求。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诗画的影响,如中国画追求含蓄,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一座园林一进园门一览无余,景色全收,已达高潮,前进已无新景展现,也就没有寻幽探胜的欲望了,因而索然无味。如同看球类比赛,要看现场或直播才有悬念,知道结果再看就没味了。所以,中国园林游览路线的安排,多是含蓄的,让你有追求,若隐若现,峰回路转,欲扬先抑,令人神往。以大观园为例,一进门是曲径通幽处,转出假山才豁然开朗。苏州留园,一进园门是一条两肩宽在小天井边的约50m长的通道,尽管曲折,边上还有露景不多的漏窗,若隐若现,再通过一庭院,还得绕过假山,才见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可以说,前面的安排都是衬托和铺垫,这就是含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