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
页数:53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04716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近代史理论与研究文集。全书29篇,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相关理论探索思考,毛泽东历史观及胡绳、刘大年等史学思想研究,中日关系历史研究,重大历史事件及影视作品研究与评析等。本书内容主要涉及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许多重要问题的研究,反映了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史学的宏观思考。其出版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科研局(学部工作局)是我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学部主席团的办事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77年建院,曾设科研组织局和规划联络局。1982年两局合并成立科研办公室,1985年更名为科研局。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学部,科研局更名为科研局(学部工作局)。
本书特色
本书系近代史理论与研究文集。全书29篇,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相关理论探索思考,最历史观及胡绳、刘大年等史学思想研究,中日关系历史研究,重大历史事件及影视作品研究与评析等。本书内容主要涉及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许多重要问题的研究,反映了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史学的宏观思考。其出版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目录
前言
一 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论及其指导意义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评价和方法论问题
二 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
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若干史实的解说
5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析
新中国建立50年间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课题概述
民国史研究的现状与几个问题的讨论
三 中国近代史研究:前驱先路
发扬吕振羽用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历史进程的精神
追思胡绳同志在建树中国近代史学科中的功绩
战士型的学者学者型的战士——刘大年的学术生涯
发扬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的开拓精神——纪念范文澜诞辰110周年
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
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论牟安世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四 中国近代史:中日关系
反省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教训
全球化与中日关系——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观照
试论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兼评《中日接近和“外交革命”》发表引起的“外交新思考”问题
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 中国近代史:方法论思考
略谈外国侵略与近代中国的“开关”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原则性争论
“告别革命”说错在哪里?
“戊戌维新的再思考”的再思考
历史电视剧《走向共和》宣扬什么历史观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学研究——以编纂大众历史读物的指导思想为例
作者主要论著目录
作者年表
一 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论及其指导意义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评价和方法论问题
二 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
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若干史实的解说
5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析
新中国建立50年间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课题概述
民国史研究的现状与几个问题的讨论
三 中国近代史研究:前驱先路
发扬吕振羽用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历史进程的精神
追思胡绳同志在建树中国近代史学科中的功绩
战士型的学者学者型的战士——刘大年的学术生涯
发扬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的开拓精神——纪念范文澜诞辰110周年
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
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论牟安世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四 中国近代史:中日关系
反省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教训
全球化与中日关系——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观照
试论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兼评《中日接近和“外交革命”》发表引起的“外交新思考”问题
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 中国近代史:方法论思考
略谈外国侵略与近代中国的“开关”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原则性争论
“告别革命”说错在哪里?
“戊戌维新的再思考”的再思考
历史电视剧《走向共和》宣扬什么历史观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学研究——以编纂大众历史读物的指导思想为例
作者主要论著目录
作者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