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事业单位职员制度研究-身份.岗位与职业化

封面

作者:王俊杰

页数:21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1221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事业单位职员制度是针对聘任到管理岗位上的职员,重新拟定职级、薪酬、考核、培训等模块以求提升管理效率和促进职员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职员制度研究(身份岗位与职业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立足于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使命,从组织特征、组织变革、制度变迁的视角重新推演职员制度改革的脉络,研究发现事业单位职员制度与岗位设置、单位分类、聘任制度等紧密相关,建构一套完善的职员制度需要与周边制度“嵌套”,而“嵌套式”的改革逻辑是造成事业单位职员制度建设困境的主要原因。  《事业单位职员制度研究(身份岗位与职业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通过探究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身份、岗位、职业化等问题,明确了职业化的要义并将其作为化解事业单位管理困境、实现人与组织协同发展的关键。  《事业单位职员制度研究(身份岗位与职业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是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深入探索,以期为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王俊杰,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先后就读于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组织文化与领导、管理心理与沟通。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梳理与界定
第二节 职员制度与职业化研究综述
第三节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化的理论阐释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事业单位变革与管理人员身份变迁
第一节 事业单位的内涵溯源与组织特征
第二节 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价值和特点
第三节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身份变迁及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析与比较
第一节 事业单位岗位概况
第二节 调研设计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工作价值选择与感知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事业单位职员制度改革
第一节 职员制度改革的基本脉络
第二节 职员制度改革的价值
第三节 职员制度改革的关键点
第四节 推进职员制度改革升级的核心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比较与借鉴:国外类似组织中的管理人员
第一节 国外可比对象的选择标准与范围
第二节 不同比较视角下的管理岗位与人员
第三节 国际经验及其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事业单位职员制度深化改革的方向选择
第一节 政策问题反溯与前瞻
第二节 职员制度深化改革的环境与新价值
第三节 职员制度三种可能的深化路径
第四节 深化职员制度的一种必然选择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化的路径建构
第一节 职业化建构的逻辑
第二节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化简要模型
第三节 走向职业化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节选

  《事业单位职员制度研究(身份岗位与职业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从社会职业角度看,事业单位的从业者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职业。1999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职业划分为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四个层次:大类(8个)、中类(66个)、小类(413个)、细类(1838个)。在八个大类中,除了第七大类“军人”以外,其他大类职业都会出现在事业单位中。①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对应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岗位,第一大类中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第三大类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对应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而事业单位中的工勤岗位,对应剩下各类职业中的工人。  事业单位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科学的分类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将产生(原则上不再增加)或消除部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功能变迁是一个从扩张到紧缩的过程,由于功能延伸并没有顾忌市场、政府的边界问题,事业单位功能与企业、政府相互交叉,造成了政事、事企不分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物质、精神、文化、医疗等方面呈现更多的需求,事业单位由于“包办”服务的惯性,依然不断地壮大,挤占了市场和政府的一些“职能空间”,也由此面临按三类组织功能分类改革和削减的新要求。事业单位的“减法”运算在实践当中并非削减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财政拨款,而是对现有事业单位性质的重新界定,考虑到单位社会影响、功能强弱、生存状况等因素,最终的分类也是在事业单位多样性中寻找稳定的共性和持续的公共价值,实现繁而不乱的管理和运作局面。  第三,知识、技术密集型。事业单位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所包含的14个中类中,从哲学研究人员、经济学研究人员到体育研究人员等基本属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工作人员。测绘工程技术人员、兵器工程技术人员、邮电工程技术人员、森林保护工程技术人员、医生、护士等也都被纳入医疗、交通等事业单位中。这些工作大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支撑,从业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一般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名正式职工,其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三项相加,占正式职工总数的3/4,其中教育系统人员占到一半左右;离退休人员900万人,事业单位职员超过4000万人,①按照原国家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规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总体上看,事业单位的专业技能岗位在总量上占优势。一方面是由于科、教、文、卫等行业对知识和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制度保障吸引了大量高学历人才。  第四,财政支持和编制控制。事业单位的公益目的和国有资产成分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的运行在需要财政支持的同时,还应对事业单位的规模进行合理的调控。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是分类的,既包括全额拨款单位,也包括自收自支性质的单位,财政拨款支持事业单位的目的在于补贴其向社会生产和公众提供的公益服务,其创造的价值不能完全用货币表现,按照公益性的成分多少、自身发展状况等,来给予不同的财政补助。这种差额性的财政补助也正从侧面表明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盈利能力,但并不被允许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方式是多元化的,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②。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事业单位职员制度研究-身份.岗位与职业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4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