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刘半农评传

封面

作者:齐芳

页数:230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58230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刘半农评传/先生的力量》作者齐芳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拥有一份爱国的热忱、一场孤独的旅程和一生洒脱的性情的语言大家刘半农的一生。

本书特色

  “先生的力量”系列丛书记述大师的人生事迹,评点他们的精彩瞬间。
  《刘半农评传/先生的力量》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刘半农的一生事迹,讲述了刘半农积极推进文学改革、语言文字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事迹,以及他为语言学辞书编纂所做出的贡献。

目录

书香门第,少年才俊

横空出世,文坛魁首

中学肄业,北大教员

创新文化,变革先驱

潜心钻研,成绩斐然

巴黎求学,结缘文物

重归故国,思绪万千

人生百态,步履艰难

不附世俗,唯显本真

爽直个性,情溢满怀

意外陨落,不负此生

节选

  《刘半农评传/先生的力量》:
  书香门第,少年才俊
  品味书香,苦难成长
  刘半农的老家在江苏省无锡市附近的江阴,是个自古就出名人才俊的地方,如果刻意追溯,是可延伸至春秋战国时期的。
  古时候,江阴被称为暨阳,是个枕山负水、襟带三吴之地。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被册封在此地;到了战国时期,这里的主人是春申君黄歇,所以这里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使命。
  追溯刘家的家谱,可以发现刘家自曾祖父刘荣开始就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刘半农的曾祖父刘荣生于嘉庆十一年,死于同治三年,为人慷慨重义,是当地有名的“忠义”之士。咸丰元年,也就是1851年,洪秀全连同杨秀清、萧朝贵、冯云等人发起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反抗清朝的封建统治。在此期间,刘荣和他的长子刘汉因组织当地的义民剿除逆匪,双双遇难,被杀害的时间相隔不过十几天。刘荣死时59岁,而他的长子刘汉年仅33岁。刘氏父子慷慨英勇的行为,受到乡邻的赞颂,均被列入当地的“忠义祠”之中,受百姓的香火供奉,以示敬畏。
  刘半农的父亲并不是祖父的亲生儿子。刘汉,也就是刘半农的祖父,在遇难之时,并没有留下子嗣,刘汉的妻子夏氏在他去世十几年之后,想在乡下的本家之中过继一个孩子,承袭香火,奉养终老。
  夏氏是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她选中的是一个家境比较贫困的本家,他家中共有四个孩子,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夏氏希望能选个大一些的男孩,带回来直接可以送到私塾去读书,也方便照顾。
  夏氏去领孩子的时候,看到三个男孩子都躲在床底不敢出来,而那个女孩子也躲在母亲的怀中啼哭不止,这样的场景让夏氏心里非常难受,她一再向几个孩子的父母保证不会亏待孩子,并对几个孩子说:“我们本来就是本家,以后还可以经常往来,还可以常回家来看望父母和兄妹,并且还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我老了之后也有个依靠。”
  之后,又对着哭泣不止的女孩说:“别哭,别哭!你的哥哥到了我们家,你也可以常来玩,我也有了侄女不是吗?”在夏氏一再的保证和规劝之下,孩子的父母稍有安慰。夏氏希望可以带老大走,但是老大死活不肯,这时只有5岁的老三从床底下爬出来,说道:“我去,这样家里也少了一个人吃饭。”
  这个懂事而又听话的孩子叫刘宝珊,他就是刘半农的父亲。就这样,刘宝珊被夏氏带回家去悉心抚养,并送入私塾读书。当时,夏氏的家境也不富裕,可她希望这唯一的儿子能够有学识,受人尊敬,于是便靠纺纱织布赚钱来供养刘宝珊读书。好在刘宝珊十分上进,且聪明好学,在1896年——他26岁的时候,考中了江阴县(现为江阴市)儒学生员,从此在家中办起私塾,教书育人,养家糊口。
  刘半农的母亲蒋氏也同样有着一段辛酸的经历。蒋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出生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她的母亲由于没有经济收入,无法抚养嗷嗷待哺的女儿,只能忍痛把她扔弃。
  当时正值严冬,河流表面都冻上了冰,蒋氏就被扔弃在冰面上,恰好此时刘半农的祖母夏氏从河边路过,便把她捡回家中与刘宝珊做伴,她也就成了刘宝珊的童养媳。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刘半农评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4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