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建春著
页数:275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8063394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六章。在综述同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生态旅游进行了诠释,对生态旅游产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对近1O年来国外报道的主要生态旅游细分市场进行了案例分析与对比;对影响生态旅游经营与管理的因素以及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原则、方式与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最后,以杭州市发展生态旅游为例,对都市生态旅游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本书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生态旅游研究的专著。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二富,理论联系实际,也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和旅游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p>张建春 1964年生,江苏南京人。
杭州9币范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理
学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管理、旅游
地理、旅游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教
学与科研工作。在《(生态学报)》、《(经
济地理)》、《(地理研究)》、《(人文地
理)》、《(地理科学)》、《(经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外相关生态旅游文献分析一、生态旅游研究论文分析二、生态旅游研究展望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诠释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一、生态旅游概念及其产生
二、生态旅游遵循的标准与原则
三、生态旅游标准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统
第二节 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一、环境哲学:生态旅游的哲学基础二、生态文明时代呼唤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理论的启示
三、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
四、对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反思
第三节 生态旅游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生态旅游的影响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一、生态旅游环境影响与环境变化
二、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影响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经济影响一、生态旅游对地区经济的积极影响二、生态旅游对地区经济的不利影响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影响的案例研究一、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铜锣寨风景区为例
二、生态旅游经济开发的影响因素三、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扶贫战略
四、旅游扶贫开发的运行机制
第四章 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第一节 国际主要生态旅游细分市场评析一、野生生物生态旅游市场二、研究型生态旅游市场三、土著区生态文化旅游市场四、生态探险旅游市场五、以大众旅游市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
第二节 国际生态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一、年龄、性别、文化及其花费特征二、生态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与重游率
第三节 国际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
第四节 国际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第五节 国际生态旅游者的认知水平一、自我认知与对环境对象的认知水平二、环境认知水平
第五章 生态旅游经营与管理第一节 影响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因素一、生态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的管理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游客管理三、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及其他管理技术
四、生态旅游开发与政府决策的影响第二节 生态旅游经营与管理一、生态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第六章 都市生态旅游研究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bsp; 前言
随着我国大众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求新、求奇、求乐、求知的
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重要的生活内容。现代旅游者不仅应该是大自然的休
闲观光者,还应该成为资源、环境、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者。由于现代旅游业规模
不断壮大,旅游者、旅游运营商及其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环境保护所担负的责任越来
越大。要实现大众旅游的生态化,生态观念是基础,生态旅游是示范。开展生态旅
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大众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使广大
旅游消费者由关心个人身心愉悦扩大到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关爱,并通
过生态旅游使欠发达地区的人民获利,将大众旅游提升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能够
促进地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旅游是人类旅游活动的理想模式之
一。以2002年“国际生态旅游年”为标志的全球声势浩大的生态旅游热不仅迎合
了旅游市场的需求,也凸显了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正朝着生态化社会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传统的大众旅游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
旅游发展模式,正在被各式各样的另类旅游或绿色旅游所替代或修正,生态旅游由
于其保护性、参与性、教育性和关注社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发展而备受推崇。
生态旅游已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生态旅游研究也因
此日新月异,硕果累累。
然而一切存在的事物既有其相对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生
态旅游不仅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更是一种能够给旅游者带来特殊体验的旅
游。虽然在我国很多地方这种旅游形式发展的还很不理想,或者说还很不标准,但
现实并不影响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成功的生态旅游
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研究水平的提高,是本书写作的宗旨。
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全方
位地研究与报道,推动了生态旅游研究的进步与发展。但由于生态旅游研究起步
较晚,生态旅游学科尚处在“前范式”科学研究阶段,加之旅游科学研究对象的综合
性和复杂性,使得生态旅游的许多基本概念至今尚未定论,理论上不断的探索与争
鸣,结论上的泛化与不统一,极易导致生态旅游实践的迷茫。虽然世界各国各地区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与发展千差万别,生态旅游发展的水平有高低,生态旅
游产品、形式及其产生的结果不断在变化,但生态旅游原则是不可更改的。生态旅
游应以生态哲学和环境哲学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兼顾目的地
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需要,生态旅游应在旅游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
增长三者之间寻觅到一条最佳途径,任何有违于三者根本利益,投入产出比严重失
调的旅游活动都不符合生态旅游的原则与要求。那么何为真正地能够在目的地产
生社会、经济与环境净效益的生态旅游呢?为了避免在生态旅游研究十一直存在
的从理论到理论,从描述到描述的空泛说教.本书拟将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有
机的结合起来,从实证研究中探寻真正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以完善生态旅游系统
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概述,对部分国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资料进行了综
述。第二章对生态旅游进行了诠释,对生态旅游基本思想与概念进行了探讨。第
…i章是生态旅游的影响,对生态旅游产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有重点的
分析。第四章为生态旅游市场研究,对近10年来国外报道的主要生态旅游细分市
场进行了案例分析与对比。第五章为生态旅游经营与管理,对影响生态旅游经营
与管理的因素以及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原则、方式与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综合分析。第六章为都市生态旅游研究,并以杭州市发展生态旅游为例,对都
市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
生态旅游研究需要实践的支撑,而实践是需要团队的合作,因此,本专著仅靠
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作者深知在生态旅游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众多,成
果丰富。但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生态旅游研究,则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目的是抛砖引
玉。但由于作者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有限,限于时间和人力,在案例基础上对生态旅
游在中国的发展模式、管理措施与方法等方面研究和调查得还不够,很多观点与认
识还很肤浅,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第四章
生态旅游市场研究
生态旅游市场是多姿多彩的,在生态旅游原则的约束下发展内容丰富的,仁态
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市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表现。生态市场规模意味着各个
细分市场的总和,细分市场的类型、购买特点和购买量是巾所供给的产品、类型和
质量决定的。市场细分是一个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由于旅游者的价值观
念、生活方式、需求层次和家庭结构与规模在发生变化,我们对生态旅游细分市场
的认识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生态旅游市场需求,推动生态旅游
发展。因此,对生态旅游市场进行细分,不仅有利于加强针对性的宣传促销与管
理,而且对生态旅游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国际主要生态旅游细分市场评析
国际上对各种类型的生态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案例层出不穷,十分丰富,
本文在此以国际生态旅游细分市场的调查实践为例,拟通过对各种类型的生态旅
游市场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国际生态旅游细分市场的认识。
生态旅游者不仅表示旅游者到达生态旅游目的地进行生态旅游活动这一层含
义,而且还蕴含了一个更广泛的统汁范畴,即生态旅游者的文化教育背景、旅游动
机、旅行偏好和旅游花费与普通的大众旅游者是有一定差异的。因而要相对准确
的判定生态旅游市场边界也绝非易事。传统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者受到过良好的
教育,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收入高且较为稳定,热爱大自然,喜欢户外运动等等。
将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特征较早的介绍到中国的是李东和,他在1999年《旅游
学刊》第1期上发表了《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分析》一文,该文的有关国际生态旅游市
场特征的结论随后被国内许多研究生态旅游的学者和专家多次引用,由于李东和
当时研究的条件和采用的资料均较为有限,其依托的资料主要是怀特(Wight)和帕
梅拉(Pamela A)1996年发表在《Journal 0f Travel Research》上的两篇系列文章,内
容是1994年怀特和帕梅拉参加的由加拿大政府艾伯塔经济发展与旅游部门、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及两个联邦部门共同组织的北美生态旅游市场调查,以及伊格
尔斯(Eagles)等人1990年参加安大略省自然主义者联盟旅行计划和加拿大自然旅
行计划而作的生态旅游者的调查文献资料。①
此后,国内外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对生态旅游专项市场进行了分析,但由于国内
生态旅游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的人口统计学特
征,生态旅游动机,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和生态旅游细分市场等方面内容进行进一
步的阐述,这对全面的了解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特点,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重
要意义。
国际上生态旅游细分市场涵盖了在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徒步旅
行、荡舟、垂钓以及观鸟、观花、观海豚和观鲸鱼等野生动植物观赏活动。世界生态
旅游目的地最初主要集中在肯尼亚、哥斯达黎加、伯利兹、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
等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但其旅游市场主要依赖西欧、北美等经济发达
国家的客源。 .
国际上对生态旅游者的定义大多较为宽泛,如著名生态旅游专家怀特(1994
年)等人认为“生态旅游者的范围既包括有特殊兴趣的专家,如鸟类观察者、摄影师
和科学家,又包括对自然区域与不同文化感兴趣的普通人”;而澳大利亚Cnarles
Sturt大学的林达贝格(Kreg Lindberg)和莱皮斯康波(Nei Lipscomble,1996年)等
学者的定义则更泛,他们认为“生态旅游者是指那些作为休闲者或旅游者来参观自
然保护区的人”。很显然,这些定义很难区别自然旅游者和生态旅游者。还有一
些生态旅游研究专家通过对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时间和空间特点等内容的问卷
调查来判断游客是否是真正的生态旅游者,而这种方法又过于复杂。确定生态旅
游市场或给生态旅游者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之所以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生
态旅游者的个体特征,如收入、年龄、性别、动机、偏好与其他旅游市场与活动存在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专一的生态旅游活动形式或完全符合生态旅游原则的活动较
少,生态旅游活动不是独立的;第二,旅游者的需求是多样的和独特的,理论上的定
义与实际现象存在差距;第三,针对生态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进行市场营销不太现
实。现代旅游产业是一个融合化程度较深的产业。由于旅游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发
展趋势,很难从游客一次旅游经历中去判定其中的一项旅游活动的价值或游客的
需求,因为任何一种专项旅游活动现在已经深深的融人到更广泛的环境背景和认
识范畴中。比如,霍雷特(Hoyt,2001)认为,观鲸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生
态旅游,这种活动已经与海洋环境、户外活动、自然和探险旅游紧密的联系在
一起。①
世界上大多数生态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幅度都较小,目标市场较难把握。因此
在进行生态旅游市场分类和营销时,有必要开展市场调研,在对旅游者的旅行动
机、期望效益、心理与个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方可最终确定具体的
生态旅游目标市场。比如对于生态旅游者的需求特征,普遍的认识是:生态旅游者
偏好在环境质量较高的自然环境中旅游,喜爱野外宿营和从事有一定强度的身体
活动,如野外徒步、丛林生态探险、陆地观鸟和观海洋动物等活动。生态旅游者一
般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不需要特殊的设施设备,如不需要服务条件齐全的宾馆饭
店,但对卫生条件有一定的要求。生态旅游者对目的地安全和所提供的各种信息
服务条件要求较高,如对景物、景点标识与环境教育信息较为重视,生态旅游者很
多是一些自然保护组织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