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939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24785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武汉钢铁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苏联列宁格勒黑色冶金设计院为总的负责设计单位。设计规模为钢、铁各年产300万吨,分两期实施,各期为年产150万吨,项目包括:铁矿山、石灰石矿山、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初轧厂、大型厂、轧板厂及相应公辅设施供应厂。矿山开采剥离工作于1955年启动。主厂区建设于1956年开始.1958年9月13日1号高炉点火开炉,毛泽东主席登上高炉炉台,察看了高炉炼出的炉铁水。1号高炉的顺利出铁,标志着武汉钢铁公司正式投产,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一座大型现代化高炉的投产。武钢2号高炉于1959年7月投产。武钢一期工程高炉建设快,炼铁以后的炼钢、轧钢工序还在陆续建设中,故生产出的铁水不能用于炼钢,只能出售铁块。“大办钢铁”使农民脱离粮食生产,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而不得不进行国民经济三年调整。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正常轨道,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工业生产进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武钢将产量降至设计能力一半左右,保持设备完好状态下能够正常运转,有一段时间也曾处于停产状态。
作者简介
张寿荣,1928年出生,钢铁冶金专家,新中国第一代炼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了建国初期鞍钢恢复生产和武钢从筹建、投产到发展的建设历程。将国内外先进技术集成于我国第一座3200m3大高炉,实现了炼铁技术的重大跨越。在武钢1700mm轧机系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高炉长寿是系统工程和永久型炉衬的理念,发展了高炉长寿技术。提出大型高炉高效冶炼技术的理念,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在实践中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毛新平,金属压力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研究和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研发,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初步构建了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低成本高性能钢制造技术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3件,发表论文160余篇,专著《薄板坯连铸连轧微合金化技术》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钛微合金钢》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