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
页数:12,204页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66872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问答形式从基础理论、政策归纳、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体育专项、标准指南、综合评价7方面对运动休闲小镇规划建设进行问答解析。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汇总了与特色小镇、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休闲健身设施标准相关的政策文件。第四部分呈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案例简介。
目录
一、基础理论篇
1.什么是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2.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3.提出发展特色小镇的原因是什么?
4.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概念应该如何理解?
5.如何理解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宗旨和意义?
6.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如何分类?
7.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发展的统筹重点是什么?
8.特色小镇发展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中所指的高端要素是什么?
9.什么是产城融合?
10.特色小镇是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是不是产业园区和景区的“区”?
11.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避免3个“盲目”是指什么?
12.特色小镇建设在欧洲国家城镇发展衍生的理论渊源是什么?
13.如何理解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7
14.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发展面临哪些体育发展新机遇?
15.规划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当秉持哪些基本原则?
16.如何理解特色小镇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政策归纳篇
17.各地制定了哪些政策措施解决和完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中的产业管控和节约用地问题?
18.各地制定的特色小镇规划或发展政策中,对于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用地的面积范围大致确定为多少?
19.各地制定的特色小镇规划或发展政策中,对于特色小镇总投资额和特色产业投资额占比大致确定为多少7
93.特色小镇建设中如果出现房地产化倾向,将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94.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95.如何理解特色小镇建设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结构中的突出作用?
96.成功的特色小镇主要具备哪些主要特征?
97.如何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造功能完备化、质量标准化的体育设施?
98.如何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体育设施设备进行验收?
99.体育场所的服务和开放是否具备国家推行的服务认证制度?
100.如何从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4个
维度验收和评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
……
第二部分 国务院有关政策文件
第三部分 部门有关政策文件
第四部分 部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简介
节选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指南: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规划建设100问》: 二、主要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有关政府部门要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服务。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 推进职业体育改革。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完善职业体育的政策制度体系,扩大职业体育社会参与,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改进职业联赛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 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鼓励场馆运营管理实体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实现最佳运营效益。 (二)培育多元主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优化场馆等资源配置,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场馆建筑等行业发展。打造体育贸易展示平台,办好体育用品、体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博览会。 引导体育企业做强做精。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提升服务贸易规模和水平。扶持体育培训、策划、咨询、经纪、营销等企业发展。鼓励大型健身俱乐部跨区域连锁经营,鼓励大型体育赛事充分进行市场开发,鼓励大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挖掘品牌价值。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 (三)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壮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 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抓好潜力产业。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人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制定冰雪运动规划,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一批冰雪运动场地,促进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 (四)促进融合发展 积极拓展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 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鼓励交互融通。支持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信息、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鼓励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运动健身指导技术装备、运动功能饮料、营养保健食品药品等研发制造营销。在有条件的地方制定专项规划,引导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船艇码头等设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