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155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066439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节选
br />
言
非常高兴将先进实用的循环经济技术系统地介绍给
企业,因为这些技术是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循环利用生产排放物、实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是循环经
济发展的支撑技术。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
飞速发展,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开发自然并取得巨大物
质财富的同时,忽视了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致
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而技术的发
明主要集中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对提高自然资
源利用率,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以及维系生态环
境平衡的工业技术相对较少,工业技术体系发展很不平
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长期以
来,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型的
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
趋突出。实践证明,再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难以支
撑,环境不堪重负,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要使自然资
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
须将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统筹协调,求
得共赢,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佳
选择。
加快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淘汰落后的工艺
和技术,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目标的
强大动力,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落后生产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近些年来,
我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不少行业仍处在企业技术水平低、产能规
模小、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的状态。积极推广和应用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的先进生产技术,淘汰低产能、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可以
有力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使企业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过程中,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技术进步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矿产、煤炭、电力、石油和化工、造纸、发酵、皮革是
当前对资源和环境影响最大的十个重点行业。这套丛书根据上述行业的不同
特点,选编了五类循环经济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技术、减少消耗的生
产技术、生产排放物循环利用技术、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消费垃圾的资
源化利用技术。作为政府的一项信息服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
和环境保护司在组织技术选编的工作中,十分注重所选技术要经济效益与资
源、环境效益共赢,十分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因此编入丛书的技术对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技术改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动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循
环经济技术创新,在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资源节约、环境保
护技术,在产业需求和政策支持下,加快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
用。希望更多更好的循环经济技术不断涌现出来,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工艺技术
技术类型:减少消耗的生产技术
1 技术简介
1.1 基本原理
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变换活性温度较Fe-Cr系高变催化剂低约100。C。
变换工段若全部采用Co—Mo催化剂,可使反应温度降低100~150。C,从而达到节能降耗
的目的。
1.2 技术特点
外加蒸汽大幅度下降,Co—Mo催化剂不存在Fe-Cr系中变换催化剂的过度还原问
题,可取消饱和热水塔,从而也无污水排放问题,整个变换流程真正做到零排放。
每段进口温度200。C±20。C,热点温度350℃左右,出口CO浓度可任意控制。
1.3技术水平
碳氨流程,每吨氨耗蒸汽约250 kg;
联醇流程,每吨氨耗蒸汽约150 kg。
1.4应用条件
原料气含有总硫100~150 mg/m。的企业均可采用该技术。
1.5技术来源和技术产权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自主开发,拥有专利:
(1)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工艺:ZL90103262.X;
(2)保护变换催化剂的吸附剂及其制法:ZL90109711.X;
(3)一种合成氨厂变换系统的蒸汽净化方法及装置:ZL98113544.7;
(4)用喷水雾化换热取代饱和热水塔的变换方法及设备:ZL96119714.5;
(5)饱和煤气与变换气热交换防腐蚀方法及设备:ZI.95112522.2;
(6)取消饱和热水塔的一氧化碳变换方法:ZL98113590.O;
(7)抗低硫的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ZL99116562.4;
(8)用喷水雾化取代饱和热水塔的填料的变换方法:ZL01106549.4。
2应用效果
2.1 应用实例
取消饱和热水塔工艺的用户:
(1)南京化工厂,2万t,1998年应用。
(2)河北冀州化肥厂,4万t,2001年12月应用。
(3)山西原平化肥厂,10万t,2002年1月应用。
(4)湖南湘潭,16万t,2004年6月应用。
(5)安徽太和,5万t,2004年12月。
(6)山东章丘二化5万t,2005年1月。
(7)越南某化工氮肥厂,10万t。
(8)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闻喜14万t,2005年4月应用。
(9)贵州化肥厂13万t,2005年1月应用。
此项技术自1990年工业试验成功以来,经不断完善,已在全国合成氨、甲醇、制氢及
双氧水等行业约200套工业装置中成功应用。
2.2 综合效益
(1)经济效益:吨氨蒸汽消耗从传统流程600 kg降至250 kg左右。一个10万t的厂仅
蒸汽降耗一项每年可节约200万元以上。
(2)环境和社会效益:可取消饱和热水塔,从而也消除了污水排放,使整个变换流程
真正做到零排放。
3 推r-应用
适用于原料气含有总硫100~150 nag/m3的合成氨厂、甲醇厂、城市煤气及制氢企业等。
中低低变换工艺及配套设备
技术类型:减少消耗的生产技术
1 技术简介
1.1基本原理
中低低变换工艺,是相对于中串低和全低变而开发的变换工艺。它采用一段中变、二
段低变配置催化剂,充分考虑了变换反应前期离反应平衡较远,平衡反应不受限制,而应
在较高温度反应,充分提高反应速度,并利用中变催化剂价格较低廉,对氧、油等物质耐受
力较强的优势,达到既提高催化剂寿命又降低一次投资的目的。这样就使得此工艺流程
配置既可达到催化剂长周期运转和低蒸汽消耗的目的。同时,为了进一步回收合成氨反
应的余热,提出了氨合成工段的一进一出流程,该流程在废热锅炉产汽基础上,还有每吨
氨约7.54x 10。~8.37×10kJ的热量可用于加热变换工段循环热水,从而使此部分热量
在饱和塔中被半水煤气汽提产生约300 kg/t的蒸汽,完全满足变换反应所需,达到了变
换工段的“准零汽耗”。
l_2技术特点
(1)反应所需蒸汽全部由饱和热水塔提供或补加在中变人口,各段反应的推动力均
较大,变换率和温度分布合理,触媒利用率高、用量少,配合合成系统一进一出流程,可做
到变换工段取消外供蒸汽,做到“准零汽耗”。
(2)半水煤气中带入的氧、油等对低变触媒有害的物质可以在中变段消耗掉,有利于
低变触媒的保护,延长触媒的使用寿命。
(3)系统中调温全部利用间接换热,没有冷凝水和煤气冷激,不会造成触媒的结盐、
粉化等。
(4)配合工艺开发了特殊结构的换热设备,抗热应力能力特别强,换热效果好,使用
寿命长。
1.3 技术水平
(1)每吨氨的蒸汽消耗≤200 kg,配合合成工艺改造达到“准零汽耗”。
(2)触媒寿命≥3年。
(3)系统压差≤O.06 MPa
(4)换热设备使用寿命5年以上。
1.4应用条件
适用于目前所有以煤为原料合成氨生产中的变换工艺。
1.5技术来源和技术产权
河北正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