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华
页数:202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041395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p>金莹简介
1 9 6 9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
1 9 8 6年起在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任
教,现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曾获
省教坛新秀、宁波市首届名教师、
浙江省特级教
节选
序一
教育是一门艺术
许多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我更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科学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且科学的真理
是可以重复的。但是教育不同。教育虽然也有规
律,教育活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教育的
对象是人,人的一个特征是多样性、差异性、个
性化,对不同人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
教育有法,没有定法,需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
教育更像艺术,艺术也有法则,但不拘泥于法则,
更多的是创造,一幅画、一首歌都不是重复的,
而是不断创新的。教育的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个
儿童也不能重复,需要不断的创造。
我看了“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更坚定我
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的信念。林良富老师是一位
智慧型的教师,既能宏观把握又能脚踏实地,处
处显示出他的教育智慧;刘永宽老师潇洒大气,
在不懈的追求中推陈出新;俞正强老师在平淡中
显心智,在朴实中表现美;金莹老师喜欢琢磨,
把每一堂课都上得完美;邱向理老师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总能捕捉到教育的细节,关注学生。
他们中,有的老师以严肃认真见长,有的老师以
诙谐生动见趣,有的老师以细腻关爱感人,个个老师的风格都不一样,就像
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不是艺术是什么?
其中也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些名师都说自己当初并不想当教师,都
是无奈的选择。这说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还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但是他们后来却都成为了名师!为什么?他们都说是责任,是对孩子成长的
责任、对民族未来的责任,促进他们不断钻研,不断创造。但是,我还想说,
因为教育是艺术,有无尽的创造力在吸引着教师。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走进艺
术的殿堂,总会被一件件艺术品所吸引,被他们的艺术创造所震撼。学校就
是艺术殿堂,儿童就是一件件艺术品,他们吸引着我们去创造。
教育是艺术,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用自己的心和情来画出你的最美丽的
画卷!
2007年国庆前夕于北京求是书屋
丛书序二
我看名师成长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各行各业中有
各种名家,如名作家、名企业家、名演员、名医、
名师……这个“名”不是停留在人的口上,而是
种植于人的心中,为人们所认可和称道的。浙江
刘永宽、林良富、俞正强、金莹和邱向理五位小
学数学名师,成名于他们的不惑之年,被称为第
二代名师。不少听过他们的课、读过他们的著作
或文章的同行,往往为其精彩的教学和深邃的教
育理念所折服。究竟这五位名师是怎样走过来的,
读了这几本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带领研
究生编写的,真实而又富有人生哲理的“名师成
长轨迹访谈录”,会给我们以启迪。
他们并不特殊,很普通,很平凡。他们大多
是农家子弟,有的从小立志当教师,而更多人
“从教”之理乃是——无奈选择、机缘巧合、子
顶父职。但是一踏进校门,他们就被这些天真无
瑕的孩子们所吸引,爱上了这个事业,一干就是
几十年,而且乐此不疲。
对小学教育的执著追求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小学教师
是人类启蒙的灵魂工程师。当小学教师不易,当好的小学教师更难。在五位
名师走过的几十年教学生涯中,他们经历了不少挫折和失败,饱尝了甜酸苦
辣,但是总是认真探索,执著追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他们把学生的点
滴进步、自己教学的成功片段都视为最大的幸福,并在为小学教育事业默默
奉献的同时,体尝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乐趣。
用爱心浇灌学生,创设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堂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伟大而自然的。五位名师都有一颗热爱孩子的真心,
他们能“走进”学生的心扉,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并给学生以充
分的信任、关怀和尊重。在他们眼里没有“差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促使全体学生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数学是相当抽象甚至是枯燥的。在数学教学中他们成功的最大秘诀是
“让孩子们喜欢我”,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喜欢上数学课。由于他们是用
“心”去教学,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大家动口、动手、动脑,在
活动中学习数学,把数学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使学生感到
“数学好玩”,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
“乐学”。一句话,创造了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堂。
讲求实效。上好每一节课
2001年全国开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改来势很猛。课改对每一位教
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对课改,他们首先是认真学习,接
着是积极实验,但不跟风,保持了这个年龄段和层次的人应有的理性态度。
他们知道,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的数学才能是要通过多少个40分
钟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的,自己必须上好每一节课。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
课堂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即使是同一位教师教同一个教学内容,前后的教
学设计与构想也往往不同。他们在不断地否定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完善自己。课一次比一次上得成功,一次比一次上得精彩。他们的课堂教学
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实(扎实)、活(灵活)、新(新颖)、厚(厚重)。更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情境怎么设计,学习方式怎样改变,在40分钟里都紧紧
地突出数学的本质东西,把数学的“根”留住。以平常心对待课改,按教育
规律办事,课堂教学讲求实效,这就是数学名师的素养。
各自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教学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新,
一堂好课往往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鉴于多年教学经验的积淀和升华,
名师们都已形成了各自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的课,有的是朴素平实,平
实中见功底,大气潇洒,大气中透灵气,真是留有尾声听余音,使人回味无
穷;有的是清晰而细腻,流畅又完美,恰似师生合奏的和谐乐章;有的是简
洁严谨,丝丝入扣,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达到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
之效;有的时而奇峰突起,引入入胜,时而妙趣横生,扣人心弦,颇有无限
风光在险峰之势……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却都能把数学课上实、上活,教
得轻松,学得愉快,使听课的同行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
勤学多思。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学多思乃是每一个教师成长的必要
条件。在此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要想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不断
“充电”。除了参加培训、进修以外,更重要的要坚持读书,挤出时间读书,
而且要带着问题读,要读专业书、教育理论书,把自己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
提升到理论高度,再用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专业素质发生质
的飞跃。事实已经证明,勤思多学正是名师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利用“十一”长假,读完了“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书稿,颇有感触。
记下一些感想和体会,权以此为序。
2007年10月7日
引 言
教师队伍中
那一株淡淡的百合花
她兀自静静开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她的谦虚严谨,一如百合的安静淡定;
她的温和亲切,一如百合的雅致清新。
教学路上,三更灯火,五更鸡鸣,心中有学生,是辛苦,更是幸福。
管理途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心中有发展,是成绩,更是动力。
她就是金莹老师,教师队伍中那一株淡淡的百合花。
初见金莹老师,你不自觉地就会被她那淡淡的笑容所吸引,好像是久未
谋面的朋友,那微笑将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与金莹老师聊天,你也很
容易地被她吸引。因为你很难不被她那银铃般的声音所打动,叮咚叮咚,像
一串串节律完美的音符在你耳边跳跃;你也很难不去在意她的高雅与谦和、
她的平易与亲切,仿佛山涧中的溪流,一点一滴淌进你的心灵深处。
如果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金莹老师的话,那么首先想到的便是平实、
亲切、恬静、雅致,像那静静开放的百合花,淡淡地散发着清香,但却沁人
心脾,让人不自觉地陶醉。
“我真的很普通,没有很多故事。”这是访谈中金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中师毕业到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宁波市名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继而成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校长,金莹老师用了21
年(1986_2007)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21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不算
太长,但相对于金莹老师取得的成绩而言,却又显得有些短暂。也许你有一
种好奇,一个普通教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绩,肯定会有什么
家庭背景或者过人之处,在她身上肯定有许多不为人知、波澜壮阔的故事,
甚至也许能写出一部曲折感人的个人奋斗史。
同样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走近了金莹老师。然而,几天的采访让我们
不禁有些“失望”。从普通教师到宁波市名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再到名校校
长,金莹老师的成长近乎一帆风顺,一切好像都顺理成章,幸运女神似乎对
她青睐有加,为她准备好了一次次发展的机会。看不到曲折离奇的情节、读
不出催人泪下的故事,21年,金莹老师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她的蜕变,看起来
太过平淡,而运气好得又让人十分嫉妒。
“我真的很幸运!”金莹老师自己这样说。
得知我们计划为她做一本访谈录的时候,金莹老师有些犹豫和担心。“我
的发展很平顺,对其他老师好像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会不会到时候书写出来
没有读者呢?”在访谈中,金莹老师不止一次地问我们。其实,访谈过程中,
这一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这本书会有读者吗?在现在这样一个猎奇的
社会,有谁会愿意花时间静静地去读一本看似平淡无奇的书呢?
“我应该说是顺境中成长的典型了。如果真的要写,我想可以把我当成这
一部分人成长的一个标本。写我,也就是在写他们。”
一次不经意的聊天,让我们豁然开朗,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写这本书的
决心。
如果可以将人的成长环境简单划分的话,不外乎两种情况,逆境或顺境。
人处逆境,或逆来顺受,被困难所击垮,如众多怨天尤人之辈;或与命运相
抗争,取得非凡成就,西方如海伦·凯勒、中国如张海迪。人处顺境,或安
于现状,骄奢淫逸,碌碌无为;或抓住有利条件,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到
达人生一次次的高峰。在逆境中成才固然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但毕竟是少
数,逆境更多的时候是将人压垮、击倒,使人一蹶不振,也正因如此,那些
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才更显得难能可贵。相对而言,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
中,顺境应该是一个人成长的主流模式,在顺境中成长、成才的典型应该说
更能够代表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也值得更多人去学习和借鉴。
在一个相对正常的社会,机会对大多数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谁更能
够抓住机会,并将机会转化成个人发展的动力。金莹老师可以说是顺境中成
长的典型,生长在城市的一般家庭,然后读师范,毕业后当教师,一步一步
走到今天。与金莹老师具有如此相似背景和条件的老师不在少数,但是为什
么金莹老师能够走到现在,取得今天的成绩,而一些老师却做不到?这不能
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认真做事,抓住机会,但不刻意追求,保持平和心态——对挫折、对荣
誉。如果能将金莹老师的成功之道简单地作一个概括,这句话应该是比较恰
当的。当然,它看起来也许显得过于平淡,就像金莹老师将自己的成长经历
概括为‘‘顺其自然”一样,激不起人们太多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你愿意认
真地读读这本书,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你就会发现,原来平淡中也蕴涵着
大智慧。
这本书,也许无法给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催人泪下的奋斗历程,它
更多的时候讲述的是一种平淡,但,决不平凡。如果你是有心之人,当你静
静地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你自己,或许,
你会比她做得更好!
◎“我的幸福观”
【访】家庭对一个人事业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
作用,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金】我可以说是比较幸运,找到了一个好夫家,我觉得自己的人生真正
体味到幸福感,是在我成立自己的家庭之后。我先生是给我带来好运的人,
这一点我是有体会的。我先生的家庭,是个大家庭,子女特别多,而且性格
都很开朗,尤其是我先生,是特别豪爽的一个人,性格很大气,酒量也很好,
朋友很多,不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是北方人。他的这种性格对我影响特别大。
我原有的性格其实是属于比较内敛一点的,可能更多的局限于一些小的事情,
怎么把它做好、做得很精细,就拿上课而言,也主要从一字一句处着眼来精
雕细琢。我现在感觉自己性格中还是有比较大气的一面的,能够从整体上来
观察和思考一些事情,这个对我个人性格的完善、对我专业的发展都是有很
大帮助的。我想,这种性格的形成肯定是我结婚以后,我夫家特别是我先生
带给我的。像我学校的一个总务,是看着我在镇明中心小学成长起来的,就
像我的长辈一样,他说:“小金,你现在的人是越来越大气了,这个跟你的丈
夫有很大关系啊!”
【访】大气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性格因素。一些斤斤计较、
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放在心上的人,拿也拿不起、放也放不下,这种人就很难
成功。
【金】是这样的,这一点在管理一个学校的时候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学校
的事情千头万绪,你必须从整体出发、从长远出发,想问题、做事情都要大
气,绝对不能小家子气,目光短浅。
【访】您和您先生的性格具有互补性,应该说是一种良性互动了,可以看
出家庭对您个人的成长、对您的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里面有没
有什么小窍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金】窍门是没有的,倒是可以谈谈我的幸福观,这里面当然就涉及如何
处理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了。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女教师,
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比如说一个家庭,哪
怕夫妻再恩爱,如果你常年生病,需要人照顾,爱人虽然嘴上不说,其实心里
也会有怨言的,这当然就会影响到家庭幸福了。老古话不是都有说“久病床前
无孝子”吗?父子尚且如此,夫妻就更是这样了,所以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其实话说回来,身体健康对自己的家庭、对事业,包括对社会都是一个贡献。
我不主张说为了教学事业、为了学生而殚精竭虑,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
自己生了重病也还要坚持上课,不去治疗……当然这种为学生无私付出的思想
还是要提倡的,但是这种做法我觉得要少一点好。现在我做校长,也经常跟老
师们说,要注意多锻炼身体,要懂得适当地放松自己,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
保持健康的身体,这样对自己、对学校、对学生都有好处。
第二,孩子的培养很重要。如果你的孩子读书很差的话,倒不是说丢了
自己作为老师的面子,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也是很影响家庭安定的。
其实像我们这样,现在也已经快四十岁了,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特别是我
们女人,一起坐下来谈论的时候,话题肯定主要是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可
以说你孩子取得的成绩就代表着你整个前一阶段所走过的路,不管你个人多
么辉煌,到一定时候注意力还是会转移到孩子身上的。当然,这个可能与国
外的思想有些不一样,但是那种心理的感受我想还是一样的。如果你的孩子
很独立,不需要事事都依赖你,让你事事都为他(她)操心,我想对你整个
人生也是一个安慰吧。所以现在我开全校大会的时候也讲,我们老师的孩子
也是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我不提倡像过去那样把自己的孩子丢掉不管,
哪怕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也不闻不问,一心扑在教学岗位上,把所有的爱都给
了学生,最后学生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却一塌糊涂。这种观点和做法我也
是不认可的,可能我的想法有点偏激了,但是我始终觉得把自己的孩子教育
好也很重要。
第三,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来讲,事业上有所建树,或者说有所收获,
这样也是很好的。倒不是说一定急功近利地去要取得什么成绩或者成就,如
果是这样的话,往往会为了事业的发展而牺牲了家庭的幸福,给家庭带来很
多不和谐甚至摩擦。我觉得保持心态平和很重要,平日里认真做事,把自己
的教学工作、领导分配给你的任务尽职尽责地做好,然后抓住一些机会,让
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进步,取得一定的成绩,我想这应该说也是可以告慰自
己这一段人生了。
可能我的想法太平淡了一点哦,没有那么崇高的,写出来肯定会让老师
们失望的。
访谈手记
很多时候,听金莹老师的叙述总让人觉得很朴实,没有华丽的理论词汇,
没有感人的崇高故事,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
滴,所思所想,让人觉得真实、亲切。“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孩子
也要教育好”,这样的“幸福观”听起来似乎太不“神圣”了。在今天这样
一个需要故事和口号来娱乐大众的时代,我们早已习惯了诸如教师呕心沥血,
累倒甚至累死在讲台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顾自己家人、孩子的安危的感
人故事,而金莹老师的这些观点,似乎显得有点平淡甚至逊色了一些。
在访谈中,带着这样的担心,我笑着问金老师:“您的幸福观似乎有点太
一般化了,而且好像与‘主流’宣传的教师形象有很大的差距。您现在是名
师了,这些观点一旦写出来,会不会有损您的形象?”金莹老师很爽朗地回答
我:“没关系的,怎么想就怎么说吧,没有必要一定要美化自己。人都是有缺
点的嘛,况且我觉得这些观点应该不能算是太大的错误吧。”(笑)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他就是什么样的人。”①
听完金莹老师的幸福观,在我们心中,金莹老师会是一个平庸、逊色的形
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