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龙,王敏
页数:236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90106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结合民族博物馆的特点对民族博物馆的藏品信息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从博物馆藏品的分类以及现有的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出发,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民族博物馆和现有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项进行对比式分析,从民族藏品的民族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名称属性、地域属性、功能属性等角度出发探讨了能够反映这些属性的指标集、指标项,从而构建较为规范、适应不同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
王龙,男, 1976年生,宁夏石嘴山市人,民建会员,副研究馆员。2005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专门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5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后工作站,师从朱凤翰教授,从事海洋文化遗产研究。长期从事文博教育和管理工作,历任成都理工大学教师、重庆市永川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兼中国集成电路馆建设办副主任,现任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信息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环境考古学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部,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2011年获得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12年获得重庆市永川区“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
王敏,女,1976年生,四川南充市人,中共党员,副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文化遗产教学研究工作,现任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教授。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路径
第二章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的应用
第一节 我国博物馆藏品信息交换平台构建实践
第二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节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的借鉴
第四节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应用局限性
第三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元数据架构方案
第一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元数据方案建设原则
第二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
第三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编码要素
第四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民族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族属分类在民族博物馆藏品分类与检索中的首要地位
第二节 GB 3304~91中国少数民族与未识别民族定名标准
第三节 跨界民族的相关问题研究
第四节 民族指标集与指标项字段及描述
第五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经济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民族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经济文化类型指标集与指标项字段及描述
第六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社会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发育程度的理论判断
第三节 民族社会发育程度指标集与指标项字段及描述
第七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名称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藏品的规范化用名
第二节 民族语言或习惯用语定名暂缺失
第三节 藏品名称民族语言标准字段及描述
第八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地域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民族文化地理、地域认同感所形成的民族地域表示方法
第三节 藏品民族地域指标的字段及描述
第九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功能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的功能分类特征
第二节 文化功能学派理论对民族文物征集工作的影响
第三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社会功用指标项字段及描述
第十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分类代码建构及描述
第一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分类代码表
第二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描述和指标说明
第三节 其他指标集、指标项的补充
第十一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构建的实际意义
第一节 藏品信息标准化与民族文物的保护和传承
第二节 实践与反思
附录1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分类代码表
附录2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指标项的说明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路径
第二章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的应用
第一节 我国博物馆藏品信息交换平台构建实践
第二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节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的借鉴
第四节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应用局限性
第三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元数据架构方案
第一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元数据方案建设原则
第二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
第三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编码要素
第四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民族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族属分类在民族博物馆藏品分类与检索中的首要地位
第二节 GB 3304~91中国少数民族与未识别民族定名标准
第三节 跨界民族的相关问题研究
第四节 民族指标集与指标项字段及描述
第五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经济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民族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经济文化类型指标集与指标项字段及描述
第六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社会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发育程度的理论判断
第三节 民族社会发育程度指标集与指标项字段及描述
第七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名称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藏品的规范化用名
第二节 民族语言或习惯用语定名暂缺失
第三节 藏品名称民族语言标准字段及描述
第八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地域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民族文化地理、地域认同感所形成的民族地域表示方法
第三节 藏品民族地域指标的字段及描述
第九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功能属性指标集的建立
第一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的功能分类特征
第二节 文化功能学派理论对民族文物征集工作的影响
第三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社会功用指标项字段及描述
第十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分类代码建构及描述
第一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分类代码表
第二节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描述和指标说明
第三节 其他指标集、指标项的补充
第十一章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构建的实际意义
第一节 藏品信息标准化与民族文物的保护和传承
第二节 实践与反思
附录1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分类代码表
附录2 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指标项的说明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