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晓林
页数:1012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61205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记录了哈军工创建导弹专业、导弹学科、导弹工程的的历程和创建原子工程系的情况。记录了老前辈的群体,即从将军到士兵,从教授到学员,从干部到大学学员的艰辛创业的历程。如实记录了哈军工学院2系到长沙工学院和国防科技大学的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高小林,在哈军工大院生活十六年,高中毕业下乡,做过农工,担任过粮油化验员和机关干部。在国防尖端科技单位工作八年,从事热工计量和质量检验工作。后从事教学实验科研工作,担任班主任和教研室党支部委员。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高级技术职称,曾被聘为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现退休于北京。
目录
第一篇 箭在弦上
第一章 火箭——喀秋莎
第二章 一国之代总参谋长、一院之长陈赓
第三章 陈赓将军华北(冀南)第一捷
第四章 急聚哈尔滨建军工中国导弹开路先锋
第五章 飞将军唐铎回国到军工
第六章 刘居英将军入主军事工程学院
第二篇 箭在沥胆
第一章 陈赓将军的文庙情怀
第二章 邓小平书记的军工情怀
第三章 军事工程学院开学了
第四章 飞将军唐铎创建空军工程系
第五章 未雨绸缪疾笔上书
第六章 陈赓大将和钱学森首次会晤谈中国搞导弹
第七章 陈赓大将军事工程学院日记选页
第三篇 箭在磨砺
第一章 陈赓大将、刘居英将军高瞻远瞩开创中国导弹专业
第二章 日出东方红似火——中国第一个导弹工程专业、导弹专科诞生(上)
第三章 日出东方红似火——中国第一个导弹工程专业、导弹专科诞生(下)
第四章 苏联导弹部队神秘进入“京郊”
第五章 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期学员毕业了
第六章 反右斗争中的奇葩
第七章 在苏军地对空导弹营毕业实习
第八章 苏制地对空导弹——谢宪章教授回忆
第九章 苏联导弹雪夜运到军工学院排险人员受到毛主席接见
第十章 陈赓大将要羌缪搞导弹
第十一章 1958年“大跃进”时代的七科(导弹专科)
第十二章 谢有法中将和导弹工程专业学员在一起
第十三章 我所经历的哈军工肃反与整风反右
第十四章 一本全优的成绩册再现历史真迹
第四篇 箭箭导弹
第五篇 箭在两弹
第一章 “尖端集中、常规分散”——五系、二系的由来
第二章 1962年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第三章 周恩来总理第二次视察军事工程学院、中央委员邓颖超
首次视察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
第四章 原子工程系(二系)
第五章 中国第一个原子弹起爆操作手是导弹系学员
第六章 难忘的21号任务
第七章 由青年学生成长为革命军人——人“哈军工”二三事
第八章 见证哈军工科技春天春来早——我和唐羽章教员带头翻译论文始末
第九章 进入哈军工的第一课
第十章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第十一章 哈军工历史上教学改革探索绝无仅有之“跳级”——为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史而写
第十二章 502教研室轶事
第十三章 导弹飞行原理与飞行试验教研室和504三杰
第十四章 507的历史与感想
第十五章 弹道式导弹弹体结构与设计专业的发展
第十六章 击落U-2飞机的导弹系人
第十七章 参与核潜艇导弹发控计算机研制
第十八章 机密资料室
第十九章 陈毅元帅视察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
第二十章 教务处的同志们
第二十一章 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第二十二章 元帅们视察导弹工程系
第二十三章 学员预分配工作点滴和65轶事
第二十四章 军队的女儿,红花朵朵向太阳
第六篇 箭在春秋
第一章 三秀才之难
第二章 核潜艇启航
第三章 朱德委员长视察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401艇)
第四章 为核潜艇远航继续奋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五章 导弹(火箭)工程系南迁
第六章 军委及兵种首长赞赏圆满完成火箭布雷任务
第七章 创建战略武器所需的飞行器材料工艺系
……
第七篇 箭傲长空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