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

封面

作者:周军

页数:428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201070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系《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行军路线详考》系列之一,其通过对红军长征过雪上行军路线的全面实地踏勘,并依据相关文献,靠前次相当清晣、完整、准确地对红军三大主力翻越4000米以上雪山的路线、地名和地理信息进行了一一确认,复原了迄今为止很完整、详细、准确的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这是一部红军长征历史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填补了红军长征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长征史提供了珍贵而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开拓性和研究性。

作者简介

双石,本名周军,新华文轩出版传媒公司策划编辑。原成都电视台记者、编辑、计算机工程师,曾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外军研究室。作者长期从事军战史研究,已出版《开国第1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上下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毛泽东的神来之笔——记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魂作楚天雄——刘少卿将军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拂去历史的尘埃——西路军问题再考辩》(香港大风出版社2013年版)等专著,

本书特色

2003年,作者与一批志愿者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考察队”。在进行了诸多案头准备后,开始对红军长征在川、滇、黔、甘境内的部分路线特别是过雪山草地的路线进行实地踏勘。历时十余年,完成了红军长征过雪上和草地路线详考,绘出了就现有条件来说相对准确和详尽的路线图。对于这项具有历史意义和开拓性的工作,著名军事战略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李际均中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还没有人花费过这种功夫,还没人取得过这样的成果。”

目录

目 录

代 序刘 统(001)

概 述(001)

  一、对红军翻越过的雪山的界定(001)

  二、为什么要考察确认红军翻越过的雪山(004)

  三、踏勘红军翻越过的雪山的依据(006)

  四、红军翻越过的雪山考据与叙事(008)

第一章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后(含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时期)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011)

第一节 红四方面军翻越红军棚子及松坪沟雪山群的行军路线(012)

  一、红军棚子(013)

  二、松坪沟雪山群——易利河卡子、木梳寨卡子、日多沃山、

    大神台(025)

第二节 红四方面军南下懋功接应中央红军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035)

  一、虹桥山(035)

  二、巴朗山和鹧鸪山(040)

  三、空卡梁子(046)

第三节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及执行《松潘战役计划》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053)

  一、红一方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054)

  二、梦笔山(058)

  三、长坂山(062)

  四、昌德山(070)

  五、打古山(077)

第四节 红一、四方面军执行《夏洮战役计划》期间翻越雪山的

    行军路线(082)

  一、卡子山(083)

  二、格地山(088)

  三、加绒拉热尔和西洛羊玛尔(095)

第五节 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101)

  一、亚顶山和白鹤山(102)

  二、万里城梁子(109)

  三、向花坡(112)

  四、双柏树(115)

  五、枷担湾梁子(119)

  六、蛇皮梁子(122)

  七、木瓦梁子(126)

  八、大炮山(131)

本章小结(140)

第二章 红四方面军西进康北及南下雅江接应红二、六军团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144)

第一节 执行《康(定)、道(孚)、炉(霍)战役计划》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146)

  一、木壳壳梁子(147)

  二、党岭(151)

  三、松林口(160)

  四、洛戈梁子(162)

第二节 四天跨越四个“涅阿”,长途奔袭夺取瞻化(167)

  一、决益涅阿(170)

  二、伊则涅阿(176)

  三、伊涅阿(179)

  四、俄里涅阿(183)

第三节 南下雅江、理塘接应红二、六军团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187)

  一、高尔寺山(194)

  二、剪子弯山(196)

  三、依比嘎山(200)

  四、喜麦拉卡(203)

本章小结(207)

第三章 红二、六军团(含会同红三十二军)从金沙江畔北进甘孜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210)

第一节 红二、六军团翻越雅哈山进至中甸(213)

雅哈山(213)

第二节 红二军团北进甘孜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217)

  一、扎格山(219)

  二、帕聪亚山(225)

  三、藏巴拉山(229)

  四、欧帕拉山(236)

  五、麦拉山(240)

  六、恶热拉山(242)

  七、米作拉山和嘎多拉山(246)

  八、生欧拉山(252)

第三节 红六军团北进甘孜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255)

  一、小雪山和大雪山(257)

 二、苦鲁柯山(265)

 三、加依贡山和仁加山(268)

  四、杂嘎梁子(277)

  五、理塘(280)

  六、莫然拉卡、郎达山和达色拉卡(284)

  七、扎卡山(291)

本章小结(296)

第四章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北上进抵草地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298)

第一节 红军左纵队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301)

  一、乃陆山(302)

  二、雅布山(306)

  三、洞嘎寺(310)

  四、日利玛(313)

  五、鱼郎山、约郎山和楼赛山(319)

  六、子昂山、子木达山、美尔冈、得尔冈(331)

  七、塔音山(354)

第二节 红军中纵队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361)

  一、老则嘎登(361)

  二、扎格海格(364)

  三、斯盖德山(372)

  四、昂木尼尕(376)

  五、沃日卡(380)

第三节 红军右纵队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385)

本章小结(388)

结语:红军翻越的雪山及分布概况(392)

第一节 红军三大主力翻越过的雪山概况(392)

  一、红一方面军(含会同红四方面军)翻越的雪山(393)

  二、红二方面军(含会同红四方面军)翻越的雪山(393)

  三、红四方面军(含会同红一、二方面军)翻越的雪山(393)

第二节 红军翻越过的雪山分布概况(394)

  一、在四川省的分布情况(394)

  二、在青海省的分布情况(400)

  三、在云南省的分布情况(400)

第三节 红军途经高海拔的重要节点与亚雪山(401)

  一、海拔高于4000米的重要节点(401)

  二、行军路线上几座重要的亚雪山(401)

附录一 红军长征翻越雪山总表(1935年5月下旬~1936年7月18日)(402)

附录二 红军长征翻越雪山总图(1935年5月下旬~1936年7月18日)

跋:追随他们的足迹(406)

节选

第一章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后(含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时期)翻越雪山的行军路线

1935年5月中旬,红四方面军主力经江油、北川冲向岷江峡谷,进入川西北高原,相继占领茂县、汶川、理番(今理县),之后分别向松潘、理番发展,迎接正从金沙江畔向大渡河畔北进,准备前来会合的中央红军。
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在北麓的懋功(今小金)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合。6月26~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懋功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北出陕甘”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个战略方针,红军总部制订了《松潘战役计划》,准备首先夺取松潘,打通北出陕甘的通路。但因各种主客观原因,红军在卓克基、黑水地区辗转月余,《松潘战役计划》仍然没能实现。8月初,鉴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已集结松潘的敌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放弃《松潘战役计划》,由红军总部另拟《夏洮战役计划》,准备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左、右路军穿越草地,进至甘南之夏河、洮河地区寻机与敌决战。党中央和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治委员的前敌总指挥部指挥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军主力以及红军大学为右路军;朱德为总司令、张国焘为总政治委员的红军总部指挥红一方面军第五、第三十二军以及红四方面军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为左路军,两路分途北上,直出夏、洮。但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对执行这个计划三心二意,在进至阿坝时,先是欲从求吉玛渡黄河西进青海,渡河不成后,继而又打起了南下川康边的主意,还想要党中央率右路军一起“南下”,并令已到达噶曲河西岸的左路军先头部队返回阿坝。9月9日夜,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牙弄村周恩来住地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单独率右路军中的红一、三军北上。
党中央率红一、三军单独北上后,张国焘即率军大举南下,先后发起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红军将士们克服水湍流急的绰斯甲河、大金川河、沃日河、青衣江等江河天险,在崇山峻岭中连续转战两个多月,付出了重大牺牲,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终不能挽救战略失策带来的恶果。战至1935年底,红四方面军主力不得不退至天(全)、芦(山)、宝(兴)地区,陷入非常被动的态势。
这个时期前后达五个月,是红军翻越雪山最多的时期。
第一节 红四方面军翻越红军棚子及松坪沟雪山群的行军路线
松坪沟位于茂县(四川最大的羌族聚居地)西北叠溪镇松坪沟乡境内,是一条三面雪山环绕的秀丽山川。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当年红军进入这条山沟后,无论向哪个方向转移运动兵力,都必须要翻越雪山:经红土坡、小姓沟向松潘方向转移运动兵力,要翻越红军棚子或大神台垭口;经石碉楼、洛多、龙坝向黑水河或小黑水河(今卡龙沟)流域转移运动兵力,要翻越或易利河卡子、或日多沃山垭口、或木梳寨卡子。这些垭口、卡子,都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而现有的红军文电均可证明,从进入岷江峡谷的5月底到松潘战役发起又流产的8月初的两个多月中,红四方面军有多支部队进出过松坪沟 ①,且经松坪沟向各方运动兵力,转运伤员。① 在这些文献文电中,除大神台 ② 外,都没有直接言及这些垭口或卡子的文字,但从相应的描述中,还是可以判读出这些雪山垭口来,如“红土坡要点松坪沟北震岩埚路难走,一天只难[能]过一团”③,“扣红土坡南之高山”④,如“到松坪沟扣通坝、黑水之垭口”。⑤
一、红军棚子
笔者开始关注红军棚子及其所在地域,缘于21世纪初偶然见到的一张地图。
这幅地图是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组织普查和编撰的《茂汶县地名录》的附图,在这张1965年版的地图上,茂县东北方向的松坪沟西北角,有一处标高为海拔4202米的“红军棚子”。这个地名马上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一个以“红军棚子”冠名的地名,那一定是有来历有故事的。可是笔者翻遍这本地名录的地名注释,竟然对这个地名没有任何解读。再找来当地党史部门编撰的《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①,也没找到关于这个地名来由的信息……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4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