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桂兰渠邕孙瑜梁潇杰著
页数:284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1903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JY001)的最终研究成果。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在回顾和谐劳动关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应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使用29家企业76位雇员和雇主的访谈数据,采用三级编码技术,构建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模型,实现了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系统化与模型化,也为《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再次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使用12家企业29份雇员访谈数据,构建了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概念模型;使用23家企业的386份雇员调查问卷,开发并检验了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量表;使用在63家企业中采集的63份人力资源经理问卷和782份雇员问卷的配对数据,验证了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提出了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概念,开发设计出企业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并应用稳健统计方法,设定了劳动关系和谐的判别标准;利用相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几何特性,设计了用于展示样本指数计算结果的劳动关系状态分布图;引进路径模型和核密度估计等统计模型,设计了以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为核心的系列结构性分析和展示工具。最后,使用《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开发设计的企业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和配套系列分析与展示工具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于桂兰,女,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12AJY001)、《劳动关系各方的利益、角色、行动模式与互动机制研究》;一般项目1项;先后在《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翻译和主编教材5部,其中包括翻译John W. Budd《劳动关系:寻求平衡》(原书第3版)和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劳动关系管理》。
渠邕,男,1971年4月生,山西省祁县人,数量经济博士,吉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劳动关系各方的利益、角色、行动模式与互动机制研究》的研究工作,期间主持完成了吉林省社科项目《吉林省大中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监测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研究评述》《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体系探索性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劳动关系状态结构特征分析工具设计与实证研究》荣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2016年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劳动与雇佣关系协会(ILERA)第9届亚洲会议论文二等奖。
孙瑜,女,1987年8月生,吉林长春人。于2015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方面的研究。在《管理学报》《学习与探索》《社会科学战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先后参与第一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与发展对策研究》,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劳动关系各方的利益、角色、行动模式与互动机制研究》的研究工作。
梁潇杰,女,1991年1月生,山西临汾人。2010年考入吉林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2014年被免试推荐至吉林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博连读。2017年被国家公派至美国罗格斯大学进行联合培养。自入学以来,发表论文数篇,其中《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质性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和《劳动关系各方的利益、角色、行动模式与互动机制研究》的研究工作。
本书特色
本书在回顾和谐劳动关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应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使用29家企业76位雇员和雇主的访谈数据,采用三级编码技术,构建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模型,实现了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系统化与模型化,也为本书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本书再次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使用12家企业29份雇员访谈数据,构建了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概念模型;使用23家企业的386份雇员调查问卷,开发并检验了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量表;使用在63家企业中采集的63份人力资源经理问卷和782份雇员问卷的配对数据,验证了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概念,开发设计出企业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并应用稳健统计方法,设定了劳动关系和谐的判别标准;利用相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几何特性,设计了用于展示样本指数计算结果的劳动关系状态分布图;引进路径模型和核密度估计等统计模型,设计了以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为核心的系列结构性分析和展示工具。最后,使用本书开发设计的企业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和配套系列分析与展示工具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 5
第三节 研究意义 10
第四节 研究创新 14
第二章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研究评述 18
第一节 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界定 18
第二节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体系的设计 22
第三节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相关实证研究 29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向 31
第三章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模型构建 33
第一节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文献回顾 34
第二节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模型构建 35
第三节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模型诠释 54
第四章 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模型构建与应用 62
第一节 劳动关系满意度的文献回顾 63
第二节 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概念模型构建 72
第三节 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测量模型的构建 86
第四节 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检验 92
第五章 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构建与分析工具设计及应用 117
第一节 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的设计 118
第二节 全国129家样本企业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排名与分析 123
第三节 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辅助分析工具设计与应用 136
第四节 长春和苏州88家样本企业劳动关系状态与结构特征比较分析 151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71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71
第二节 研究贡献 172
第三节 研究成果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176
第四节 基于研究结论的政策建议 179
第五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182
参考文献 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