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

封面

作者:陈颉高楠

页数:155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41937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的编排有以下特点:一是密切结合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专门设置了专业实践内容,介绍了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多种路径,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二是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书中设置了引导案例,为没有管理实践经验的本科生提供真实的管理情境,有助于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兴趣;三是提供了拓展空间,书后附录介绍了著名管理大师的主要观点,以及推荐一年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入门阅读的书籍简介,为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专业提供了方向。

目录

第一章 工商管理学科概述
第一节 工商企业管理
第二节 工商管理学科
第三节 工商管理学科的结构体系

第二章 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出现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三章 人才培养与就业方向
第一节 工商管理专业能力要求
第二节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第三节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去向

第四章 经济学与管理学原理
第一节 经济学
第二节 管理学原理

第五章 运营管理与质量管理
第一节 运营管理
第二节 质量管理

第六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调研
第一节 市场营销
第二节 市场调研

第七章 财务管理与会计学
第一节 财务管理
第二节 会计学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

第九章 战略管理与创新管理
第一节 战略管理
第二节 创新管理

第十章 公司治理与经济决策
第一节 公司治理
第二节 经济决策

第十一章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学习
第一节 课堂实践
第二节 第二课堂
第三节 社会实践

第十二章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
第一节 学年论文
第二节 毕业论文
附录一 十位管理大师
附录二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推荐书目
参考文献

节选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从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个体手工生产过渡到以机器为主体的大规模社会化生产。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始于英国的纺织工业,毛纺织业的发展引发了圈地运动,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原有的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一举摧毁了小农经济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这不仅为大工业的产生扫除了传统习惯的阻力,而且圈地运动使得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成为无业人员,为资本主义丁业的生产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之后蒸汽机的发明,为工业革命的爆发点燃了导火线。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小作坊,大大促进了整个工业的发展,并且成为工业革命的推进器。  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出现,随后迅速扩散到欧洲,在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又传到美国。这一阶段,机器取代人力,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手工生产,工厂制度带来了生产组织方式上的革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组织,也出现了对于管理活动的客观需求。首先,机器的使用使得低薪、无技术的工人能够操作机器,从而取代了那些手工制作产品的高薪、技术熟练的工匠。工人操作机器完成生产环节的一小部分,但管理者需要协调生产系统的不同环节,最大化整体产出。其次.大型工厂取代了小型手工作坊,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人共同工作,管理者必须考虑如何建立规章制度,如何组织人数众多的员工,以适应组织规模的扩大。  一、管理思想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不少对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实践和思想应运而生。工业革命初期,蒸汽机发明者詹姆斯·瓦特(JamesWatt)和其合作者马修·博尔顿(MatthewBoulton)于1800年接管了父辈创办的铸造工厂,并进行了管理改革,主要有:(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对市场进行研究和预测;(2)在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发展规划;(4)推行职工福利制度等。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在1800年至1828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工作条件、改善工人生活状况的试验,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对以后的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英国的数学家和机械工程师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age)是科学管理的先驱者,在1832年出版的《机器和制造业经济学》一书中,他对专业化分工、机器与工具使用、时间研究、分配制度等管理思想进行了论述,对后来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当管理实践在英国繁荣一时之后,其中心随着工业革命移向美国。当时,美国规模最大的公司是铁路公司,由于开发西部的客观需要,铁路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由于缺乏管理,问题很多,事故不断,效率极低。1841年10月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两列火车发生对撞事故,造成近20人伤亡。为了平息公众的怒火,在马萨诸塞州议会的推动下,铁路公司不得不进行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企业管理权,只拿红利,另外聘请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员担任企业领导。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种分离使得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前提。也使社会出现了对职业管理者的需求,为此学校开始开办管理专业来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1853年,美国铁路管理者丹尼尔·麦卡勒姆(DanialC.McCllum)提出了岗位责任制、工作报告制和考核晋级制度等一系列铁路管理制度;长期担任《美国铁路杂志》编辑的亨利·普尔(HenryPoor)发展了麦卡勒姆的思想,提出建立组织分工系统,汇报通信系统,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便使管理者能及时了解铁路运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英国的管理实践集中于纺织业,而美国则集中于铁路,这充分说明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但是这一时期的管理实践往往是少数先驱者的个人尝试或思想,缺乏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总结和传播。当时更多的企业是凭借企业主个人的经验和能力进行管理,管理实践还没有上升为一般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理论。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出现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职业经理层的出现,为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持续四五十年的社会性管理研究潮流,很多管理者和工程师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致力于管理理论、规划和方法的研究,导致了管理理论的出现。通过在工业界的应用和传播,以科学管理为代表的管理理论在社会、公众中获得了广泛的认知,引起了人们思想上、观念上的转变。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管理运动”,管理由此走上科学的轨道,发展为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完整理论,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  随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普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生产技术的日趋复杂,生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劳资矛盾也随之恶化。如何协调劳资矛盾,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以霍桑实验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对此给出与科学管理不同的回答。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管理学派,管理理论空前繁荣,进入了“管理理论丛林”的阶段。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工商管理专业导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4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