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窦峰
页数:182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45570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职业道德与法律/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十三五”规划教材》以大中专学生为主要使用对象,同时也是大中专院校教师的参考用书。 《职业道德与法律/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十三五”规划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重要论述为指导,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目录
一、开拓人生新阶段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三、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 习礼仪,讲文明
第一节 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个人礼仪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第二节 展示良好的职业风采
一、职业礼仪提升个人形象
二、职业礼仪展现个人风采
第二章 知荣辱,有道德
第一节 学习道德理论,感受道德之美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二、家庭美德
三、社会公德
四、个人品德
第二节 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职业道德与个人职业发展
二、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第三节 优化职业行为习惯,提升职业境界
一、优化职业行为习惯,提升职业能力
二、践行职业精神,提升职业境界
第三章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一节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增强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公民
二、坚持依法治国,自觉维护国家法制尊严
第二节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树立宪法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二、增强公民意识,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第三节 尊崇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一、树立程序观念,尊崇程序正义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 自觉依法从业,避免违法犯罪
第一节 自觉依法律己,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依法律己,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学会自我保护,杜绝不良行为
第二节 增强法律意识,杜绝违法犯罪
一、运用法律武器严防刑事犯罪
二、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三、自觉防范职业腐败行为
第五章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一节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民法的主要内容
二、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三、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
四、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
五、认识公民在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一、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依法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
三、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节选
《职业道德与法律/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十三五”规划教材》: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人类意识和思考的产物,道德对于个体灵魂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下,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中,经过其自觉锻炼和不断修养形成的,道德品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随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不断发展,道德境界也处于不进则退的过程。同学们要时刻谨记:“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因为“高尚的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而能力却无法填补道德的缺陷”。在实际生活中,善德不断使人的内在自我和境界丰盈,最终有利于自我的完善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一切道德都是阶级的道德,超阶级的、永恒不变的道德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在肯定阶级社会中的一切道德都是阶级的道德的同时,还指出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全人类的共同道德。例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讲究卫生、尊老爱幼等,这是任何社会要维持正常秩序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人类的传统道德,如诚实、正直、勤劳、勇敢等,这些也是人类长期历史进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它们通过民族情感、民族心理和民族传统等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 二、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和谐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的构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作为每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驿站,家庭对人们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环境更是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同学们的健康成长。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在所有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家庭因素中,家庭美德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最为重大。一个人良好的个人品质是从家庭美德中衍生出来的。不论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人,不论是事业成功的人还是一般人,都无一例外地受到父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以说,家庭美德是塑造子女良好品德的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弘扬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它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都要有奉献精神,都要为他人服务,一人有难,全家相助,形成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和睦家庭。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在家庭生活中,每个成员都要关心家庭这个集体,共同治理好家庭,个人利益服从家庭的整体利益。 (一)家庭美德及其力量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与集体、社会、国家之间的行为准则,它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1.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爱护晚辈,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是现代中国人的基本修养。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衰老的那一天。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不管是处于盛世的大唐、衰败的明清还是当下社会,家庭生活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起始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当时为了人类的繁衍、种族的延续、文明的传承,在氏族公社的内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不管是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还是对尚无劳动与生活能力的小孩,对老幼病残实施的义务抚养逐渐形成了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被一代一代继承下来。 2.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1款就男女平等问题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男女平等在内涵上不仅包含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同时还包括男女两性在人格地位上的平等以及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一些地方在子女问题上也会出现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坚持男女平等,特别是要尊重和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对歧视、迫害妇女的行为坚决反对和制止。 3.夫妻和睦 在社会生活中,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美满婚姻的重要基础就是夫妻之间的相互忠诚、相互理解、互敬互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美好的词语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和睦关系,比如“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琴瑟合鸣”“夫唱妇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凤凰于飞”等。在封建时代夫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妻子对丈夫的绝对依附;今天,夫妻和睦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