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求知.养气.战斗-鲁迅的读书生活

封面

作者:高杰

页数:328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70505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翻译、古籍校勘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贡献。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虽然他没有到战场上挥洒热血,但他以写文著书的方式进行战斗,把国民性改造提高到了重要位置。鲁迅作为思想界的斗士与他多年来特殊的读书生活密切相关。《求知·养气·战斗:鲁迅的读书生活》便是这样一本讲述鲁迅读书生活的散文集,揭开了有关鲁迅读书求知生涯的神秘面纱。《求知·养气·战斗:鲁迅的读书生活》援引资料丰富,从鲁迅的老师、学生、家人、友人等多角度进行观照,能够使人比较全面地了解鲁迅。不仅资料翔实,有理有据,且全书线索清晰,情节性较强,富有场景化特点,带有一定的传记色彩。既很好地体现了鲁迅的读书心得,又照顾了大部分读者的阅读习惯。文中还穿插了不少鲁迅读书及与朋友交往时的各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小故事,读来亲切动人。

作者简介

高杰,1957年生,陕西子洲人,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及延安文史。

本书特色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本书详述了鲁迅先生一生的读书、治学与战斗历程。★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翻译、古籍校勘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贡献。★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虽然他没有到战场上挥洒热血,但他以写文著书的方式进行战斗,把国民性改造提高到了重要位置。鲁迅作为思想界的斗士与他多年来特殊的读书生活密切相关。高杰的《求知·养气·战斗——鲁迅的读书生活》便是这样一本讲述鲁迅读书生活的散文集,揭开了有关鲁迅读书求知生涯的神秘面纱。★ 本书援引资料丰富,从鲁迅的老师、学生、家人、友人等多角度进行观照,能够使人比较全面地了解鲁迅。不仅资料翔实,有理有据,且全书线索清晰,情节性较强,富有场景化特点,带有一定的传记色彩。既很好地体现了鲁迅的读书心得,又照顾了大部分读者的阅读习惯。文中还穿插了不少鲁迅读书及与朋友交往时的各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小故事,读来亲切动人。1.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毛泽东2.鲁迅先生为一代文宗,毕生著述,承清季朴学之绪余,奠现代文坛之础石。 ——蔡元培3.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叶圣陶4.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老舍5.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郭沫若

目录



小引

百草园

周家的蒙书

对《山海经》的渴慕

蓝门与白光

从橘子屋到三味书屋

“旦”

书塾以外

乞食者的意外收获

走异路

乌烟瘴气的水师学堂

看淡科举

开明的矿路学堂

从《天演论》中读出新境界

自然科学的启蒙

留学日本弘文学院

越人遗风(一):课外苦读

越人遗风(二):志在光复

入读仙台医专

师从藤野先生

弃医从文

从伏见馆到中越馆

寄望“新生”

学德文、学俄文

师从太炎先生

“又穷落了”

辫子的麻烦

阅读社会(一):采集植物标本

阅读社会(二):拓碑买古砖

阅读社会(三):投身辛亥革命

辑录名德

六千张字条

“无日不在忧患中”

S会馆(一):读佛经

S会馆(二):抄古碑

“废寝辍食,锐意穷搜”

从八道湾到老虎尾巴

母亲的影响

“读经与读史”

“先看一点基本书”

海上月色

“读书与革命”

景云深处

特殊的“蜜月”旅游

“硬译”

一张地图

秘密书屋

与内山书店

一生书谊

节选

《求知·养气·战斗:鲁迅的读书生活》:  从橘子屋到三味书屋  大约在十二三岁的时候,鲁迅走出蓝门的橘子屋,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一个私塾。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鲁迅说:“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这位戴着大眼镜的老塾师,就是常到酒店去喝酒的寿镜吾。他名怀鉴,生于1849年,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就再没有去参加乡试,而是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直到1929年以八十高龄逝世为止。寿镜吾先生自己不吸烟,也不准儿孙吸烟。  向别人家借书看,讲好什么时间归还,就一定不拖过什么时间,而且书保存得很好。夏天,有客人到他家里去,他赤膊是不接见客人的,无论至亲好友,一定要等穿好了衣服才肯与客人谈天。  在收学生方面,无论和蓝门相比,还是和新台门隔壁的王广思堂相比,都较为严格。王广思堂教书每年四节,每节收四五百铜钿,只要有钱就都收下。三味书屋从不乱收学生,人数一般保持在八个左右;从读《大学》起至《尔雅》止,一年四节,每节收大洋二元。而且还要可靠的熟人介绍,寿先生亲自到家来看过,同意后,他就点点头说:“正月十八开学,自己背桌椅来。”这样才能进到三味书屋去。开学的时间一过,他就不再收学生了。而王广思堂,清明前可以不去读,就是偷一节。收费上虽说收几百铜钿,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另外送钱去,作为批改文章的费用。  三味书屋不像蓝门那样因掘藏而随便放假,其他假日也很少,每年端午、中秋各放第一,剩下的就是寿镜吾在二月里的四天扫墓时间,作为学生的假日。学生一旦进了三味书屋,就得用功读书,不许在墙上涂墨迹,也不许无故不上学。有三天不上学者,寿先生就亲自跑到学生家里追问原因。学生如果有事,他会“噢噢”地悻悻而归,如果学生有病,他会说一声“病好了马上叫他来”。  每到中午或傍晚时分,如果是晴天,寿镜吾就走到前面小天井里,看看太阳照到什么地方了,假使已是吃中饭或晚饭的时候了,他就叫学生们回家去吃饭。他把学生送到门外,并且站在门口的石桥上,看看学生在路上有没有打架,直看到学生走远了,才放心回去。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求知.养气.战斗-鲁迅的读书生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4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