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夏守信,黄怡宁,徐佳晨主编
页数:224页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22785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讲好华师故事为出发点, 以华师新闻人的视角与眼光挖掘桂子山上的点滴, 同时运用不同的媒介载体对华师进行宣传。全书共分五个篇章, 分别为“闪屏之微光”“青春之编码”“校园没有休止符”等。
作者简介
夏守信,1980年出生,湖北天门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2017年,被授予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届“十佳青年”称号。
黄怡宁,1988年出生,湖北武汉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讲师。先后主持多项校级科研项目,在《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2017年,所指导的学术论文荣获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徐佳晨,1994年出生,上海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团团长、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媒中心主任和学生会主席等职,曾获中国日报(香港)校园学报新闻奖单项亚军、湖北优秀大学生记者等荣誉。
本书特色
夏守信、黄怡宁、徐佳晨主编的这本《华师微事》由新闻专业学生以讲好华师故事为基本出发点,以新闻人的视角与眼界,以小见大,写下关于华师的微事,通过故事来讲述与学校有关的人、情、物。他们聚焦于校园点滴的微事,试图去发现校园内被遗忘的“华师角落”和那些普通岗位上的“华师人”。他们取材于平凡人物的真情,试图寻找非常多的“当事人”,倾听每一个有故事的华师人,继而发掘百年来始终传承不息的“华师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坚持内容的原创与匠心编辑,试图去记录这个时代下的华师的记忆,让“每一个当下成为可观的历史”。
目录
抗洪一瞥:未错过的“明天的历史”
《华师新闻人》报:培育一棵大树
学界与业界交融 育人与科研共生
“救救我们的班长”
伴“星星的孩子”看世界
爱在华师一一我们都是追梦人
跨越疆土的“爱新”使者
“第一师范生”王潇
毕业实习:象牙塔外的试炼场
百草园书屋王掌柜和他的“丁老板”
当“歪果仁”遇上武汉小吃
胖“山民”的忧苦喜乐
亲爱的去旅行
青春之编码
大学生支教实录
舞蹈生的艺考路
大学生创业:纵使九死一生 也要风雨兼程
26岁新生刘波:不害怕重新开始
“小东坡”黄文正:是勇者更是诗人
G20志愿者谢蕾:用俄语承载一个“英雄梦”
赵洁:一路“徒搭”,独自进藏
和英辩“纠缠到底”
华师“国护” 全力以赴一一记第2l届国旗护卫队
校礼仪队:一轮回重新出发
机器人小NAO
校园没有休止符
记录抗战老兵
《大公报》旧址寻访记
不能忘却的“绿魂”
东南门的愿望
桂子山空调时代
黎元洪墓:共和磐石息于此
贾代腾飞:记录不可错过的时代影像
彭晓辉:当学者被推进舆论旋涡
“唱片已死,音乐还在”——致武汉最后一家黑胶唱片店“小宋CD”
话剧《恽代英》:一剧一人一奇迹
汉马:定格华师“跑马”人
海量内存之蠡测
老杨:三十年,放一场校园文化的电影
开在楼梯间的书屋
门岗守卫:24小时“铁壁铜墙”
开校车这件小事,单调却也有趣
桂子山的“美容师”
东区小树林:混合市场五味杂陈
宿管刘宝林:成不了哥们儿的画手不是“乖宝宝”
食堂江湖
“勤勤洗衣”恳恳生活
兼职生与“陈陈家”:四载同路
桂子山性别体验报告——5个标签戳破男女比例反转的美梦
刻在记忆中的微信
军营纪实:我像是她们的闹钟
预科一年:来自天南地北的相遇
“小工坊” 大世界——揭秘人文校园里的理科实验室
远去的“卧谈会”
华师“旅行者”灰灰:不再孤单的流浪
郑勤:“武”到全世界的龙
瑜伽人生:瑜伽即生活
定向越野:图里游戏,图外人生
把“环保”过成“生活”
离校之前,再梦一场——记2016年毕业生晚会幕后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