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明福,朱云才主编
页数:265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24863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实用美学与审美鉴赏(第2版)/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是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指导下,为大学生编写的美学美育课教材。 《实用美学与审美鉴赏(第2版)/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教材》共十一章,主要包括美学的旨归、美感的基本类型、实用美学与形式美论、人的美、服饰美、居室装饰美、饮食美、风景美、艺术美及其欣赏等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美学缺失的问题,为加强大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需要,《实用美学与审美鉴赏(第2版)/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打破了传统美学的编写体系,体现了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实用美学与审美鉴赏(第2版)/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还可供美学与美育爱好者选用。
本书特色
这本由彭明福、朱云才、孙汝建主编的《实用美学与审美鉴赏(第2版)》是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指导下,为大学生编写的美学美育课教材。全书共十一章,主要包括美学的旨归、美感的基本类型、实用美学与形式美论、人的美、服饰美、居室装饰美、饮食美、风景美、艺术美及其欣赏等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美学缺失的问题,为加强大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需要,本书打破了传统美学的编写体系,体现了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本书还可供美学与美育爱好者选用。
目录
第一部分 关于美
第一单元 美的生成写美的特征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审美意识
第二部分 美感的基本类型
第一单元 优美·壮美
第二单元 崇高·悲剧
第三单元 喜剧
第三部分 实用美学与形式美论
第一单元 形式美的形成
第二单元 形式美的要素
第三单元 形式美的规律
第四部分 人的美与审美鉴赏
第一单元 人体美
第二单元 人性美
第三单元 人格美
第五部分 服饰美与审美鉴赏
第一单元 服饰美概述
第二单元 服饰的搭配与审美鉴赏
第三单元 首饰的佩戴与审美鉴赏
第六部分 居室装饰美
第一单元 居室装饰美概述
第二单元 居室的美化
第三单元 办公室的布置与美化
第四单元 会议室的布置与美化
第五单元 插花艺术与审美
第七部分 饮食美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美学与饮食
第二单元 饮食美的核心表现
第三单元 茶文化、酒文化与审美
第八部分 风景美与审美鉴赏
第一单元 风景美概述
第二单元 自然景观的审美鉴赏
第三单元 园林景观的审美鉴赏
第四单元 人文景观的审美鉴赏
第九部分 科技美
第一单元 科技美概述
第二单元 科学美
第三单元 技术美
第十部分 广告与商品美学及审美鉴赏
第一单元 广告与商品美学概述
第二单元 广告与商品美学的鉴赏与应用
第十一部分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
第一单元 建筑艺术与审美鉴赏
第二单元 雕塑艺术的审美鉴赏
第三单元 绘画艺术的审美鉴赏
第四单元 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
第五单元 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
第六单元 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
第七单元 戏剧戏曲艺术的审美鉴赏
第八单元 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
参考文献
节选
《实用美学与审美鉴赏(第2版)/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一、崇高 在主客体的对立、美丑善恶的对立冲突中,主体征服客体,美善战胜丑恶,显示出主体力量的巨大,表现出正面的肯定价值,使人感到豪情满怀,这种美感称为崇高。崇高是偏重于内容与精神的一种审美评价。如神农氏尝百草定五谷;大禹治水“三十不娶,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周恩来“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李时珍、哥白尼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等都是崇高精神的体现。 1.崇高的美学特点 (1)崇高偏重于内容美,强调的是人格的巨大。康德认为崇高的特征是“绝对大”,一是“数量的崇高”,即体积和数量的无限大;二是“力量的崇高”,即力量的强大。但从道德意义上讲,崇高更是人格的巨大。崇高是主体在面对巨大客体对象(或者丑恶势力)呈压倒之势的情景下显示出的对客体(或丑恶势力)的突破和超越的人格精神,是精神对形式的抗争与高扬。如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唯大,唯尧则之。”(《论语·秦伯》)强调的是治世人君的个体人格的巨大。其后,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孟子所谓的“大”“圣”“神”,实质是“人格崇高”的不同境界。 崇高的“大”与壮美“大”是各有侧重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壮美偏重的是外在的形大,侧重于外在形式的评价,对象多以自然领域为主,如高山、大海、星空等。崇高则偏重于内在精神力量的巨大,不一定要有巨大的体积,如石缝中的小草、大雪下的青松、秋风中的菊花、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屠格涅夫笔下的麻雀等都是较小的事物,但在与巨大对象的冲突中,都表现出了内在精神力量的巨大,具有崇高的品格。崇高的“大”偏重于内容的评价,对象以社会领域和艺术反映为主。一般情况下,自然领域巨大的对象首先表现为壮美,只有当其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与人类社会的某种精神相通时,才表现出崇高,如上文中提到的小草、青松、菊花等皆是如此。 (2)崇高评价的是美的一方,具有正面价值的定性。无论是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崇高,还是艺术反映的崇高,归根结底都是崇高人格的显现或象征。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在面对巨大客体对象呈(或者丑恶势力)压倒之势的情景下,从行为目的,到过程坚持,再到行为结果,都体现出了崇高的特性,具有正面的价值。从行为目的看,实践主体的动机是博大而正义的,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特点。如为了天下苍生,神农氏尝百草危及生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免除子孙的苦难,无数先烈“愿把牢底坐穿”等,都是博大之举、正义之为。在与巨大势力冲突过程中,主体具有临难不苟、矢志不渝的坚定性与刚强性。如屈原历受种种陷害,惨遭放逐之苦,但他虽九死犹未悔,直至抱石沉江,终不改变其人格信念和爱国之诚;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间带来火种,惨遭宙斯的处罚,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被马克思誉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岳飞、文天祥、谭嗣同等无数民族先贤,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崇高的理想,穷达荣辱,以壮烈的生命写下崇高的篇章。实践主体行为结果和崇高精神往往具有永垂不朽的特点,对后世的影响是无限的。如神农氏尝百草,发展了中医,利及子孙;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革命先贤“愿把牢底坐穿”,给子孙带来了安定等,都彰显了崇高的不朽和无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