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博雅大学堂·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第3版

封面

作者:程光炜等著

页数:41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3011949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从“现代性追求”的角度切入,系统叙述了自1917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史,对这一时段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重要的作家作品等有很好深入独到的分析。参与该书写作的5位作者,都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他们的共同参与为这段文学史呈现了一个相对客观而全面的面貌。

作者简介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是“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被台湾地区大学中文专业采用为教科书的大陆相关专业教材。

目录

目录绪论/

第一节文学启蒙的意义/

○启蒙的历史依据

○在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

○“现代化”内涵的扩大

第二节对启蒙的冷静反观/

○周氏兄弟精神世界中充满矛盾的两条思路

○现代化主题的矛盾与张力

○题材的多样化选择

○文学形式的变革实践

第三节国家现代化及文学的新要求/

○“国家”核心概念的频繁使用

○现代文学内部的变迁

○30年代中期后形成的三个审美空间

第四节现代化的中断与变异:中国现代文学前、后期的形成/

○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分化”

○“中断”的关键因素: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矛盾的急剧变化

○观念的调整

○现代化问题的观察与追问

上编(1917—1937.6)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第一节“发生”的概念/

○以不同的“形象”进入历史叙述目

录○两种叙述的深刻差异

○现代文学“发生”的诸多“条件”

第二节近代知识界的形成/

○知识分子角色的转换

○近代报业的兴起

○学会的涌现

第三节“白话”的兴起/

○白话与近代以来的话语实践

○语文革新思路的广泛展开

○“拼音化”方案的推出

第四节近代诗文界的“革命”/

○“诗界革命”的预期目标

○“新文体”的来源和多面影响

○“小说界革命”对思想启蒙和社会改良实践的凸显

第二章文学革命与白话文学/

第一节文学革命/

○《新青年》的“青年形象”与各种新式知识者向它的迅速集结

○破坏与建设的两个思想维度

○对文学革命的不同解释及其交锋

第二节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理论建设的三个部分

○胡适对文学形式的探索

○周作人对思想革命的倡导和推进

第三节文学社团与创作倾向/

○各种社团的涌起及其主张

○外来文学的影响

○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目

录第四节早期白话文学创作/

○诗歌:最初的实践领域

○小说的积极尝试

○各具特色的白话散文

○初期戏剧的艰难耕耘

第三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鲁迅/

第一节鲁迅出现的意义/

○家庭、世事与“第一要著”

○以“立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思考

○现代文学的多种崭新形式

○奠定了现实战斗精神和现代反抗意识的优秀传统

○超越个体存在意义的“现代文学的灵魂”

第二节《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中国文学由此跨入“现代”

○探索农民灵魂世界的秘密

○知识分子形象的两种类型

○几种基本的叙事方式

○借历史小说审察传统思想在现代的命运

第三节《野草》和《朝花夕拾》/

○他的“哲学”就在《野草》里面

○突破传统文学樊篱的现代性文本

○《朝花夕拾》的回忆视角

○老中国灰暗深邃背景烘托下舒缓明丽的抒情基调

第四节杂文/

○“取今复古”的魏晋格调

○面对大众启蒙与守住自我的内心

○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对现代中国文章形式的创造性综合目

录第四章多种小说形式的探索/

第一节郁达夫与“自叙传”抒情小说/

○生平与小说创作

○零余者的人物形象

○三重精神要素

○疾病的文学主题

○“自叙传”的叙述形式

○小说结构模式的演变

○《迟桂花》

第二节“五四”时期的抒情小说/

○浪漫的抒情时代

○郭沫若

○张资平等创造社小说家

○冯沅君、庐隐

○其他小说家

第三节乡土小说的流脉/

○“侨寓文学的作者”

○改造国民性的主题

○民俗学的价值

○小说家的怀乡病

○乡土小说的意义

第四节“为人生”的小说/

○“为人生”的文学观念

○叶圣陶

○王统照

○许地山

○宗教色彩与东方文化精神目

录第五章现代散文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随感录”所开创的杂文/

○产生的背景

○《新青年》等报刊的各家杂文

○“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杂文

○在30年代的延伸发展

第二节周作人与美文的倡导/

○概念的提出及其艺术特征

○周作人的实质影响

○俞平伯

○钟敬文

○废名等

第三节朱自清、冰心等人的散文/

○另一类散文美的出现

○朱自清散文:“五四”时代的《春江花月夜》

○冰心

○何其芳

○李广田

○丽尼、陆蠡

第四节报告文学的兴起与演变/

○性质与特征

○兴起背景和发展线索

○夏衍

○宋之的

○邹韬奋

○范长江

第六章新诗流派的多样化探寻/

第一节“凤凰之再生”——郭沫若和《女神》/目

录○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

○富有想象力的情绪世界

○以“泛神论”为主体的思想和诗歌观念

○体现多样化的风格

第二节小诗派与湖畔诗人/

○小诗体式出现的缘由

○外来的影响

○冰心对童心、爱、自然母题的建构

○宗白华

○“湖畔诗人”的冲击波

○诗人创作的主要线索

○汪静之等

第三节“戴着脚镣跳舞”——新月派诗人的追求/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博雅大学堂·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第3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