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主编张文光
页数:207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113741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美育/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要求和高校学生的素质构成而编写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艺术、科技等审美的各个方面,既阐释了东西方审美心理的文化性差异,又突出了审美实践的方法指导,使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大学美育/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图文并茂,语言规范优美,贴近当下读者的审美关怀,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气质和形象,优化专业素养,提高面向人才市场及社会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定会提供有力的帮助,以审美的心胸从事现实事业,使自己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生活的艺术家”、“工作的艺术家”,成为高素质的知识型、技术型、审美型的新型劳动者。 《大学美育/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在编写中舍去了美学上所侧重的美的本质等纯理论内容的探讨,只精选了美感、形式美等与美育直接相关的内容,并强化了自然美、社会美与科技美的美育功能,使学生认识到美不只存在于艺术中,还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以此做到让学生知美、乐美、创美,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我们身边。 《大学美育/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作为高等院校美育教材,适用于大、中专院校学生学习、阅读,也可作为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自学读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育与素质教育
第一节 美育的性质和意义
第二节 大学美育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 大学美育的原则和途径
第二章 美感与美育
第一节 美感与快感
第二节 美感的心理要素
第三节 审美体验
第三章 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
第一节 审美文化概述
第二节 中西文化中的美学范畴
第三节 古典文化、现代文化及外来文化与美育
第四节 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及民间文化与美育
第四章 形式美与美育
第一节 形式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形式美的构成
第三节 形式美与美育
第五章 自然美与美育
第一节 自然美陶冶人性的独特功能
第二节 风景园林美
第三节 生态环境美
第六章 社会美与美育
第一节 社会美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美的核心——人的美
第三节 饮食美
第四节 环境与居室美
第七章 造型艺术与美育
第一节 书法美
第二节 绘画美
第三节 摄影美
第四节 工艺美
第五节 建筑美
第六节 雕塑美
第八章 表演艺术与美育
第一节 音乐美
第二节 舞蹈美
第九章 语言艺术与美育
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 诗歌
第三节 小说
第四节 散文
第五节 剧本
第十章 综合艺术与美育
第一节 戏剧与戏曲美
第二节 影视美
第十一章 科技美与美育
第一节 科技美的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美的创造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科技美
参考文献
节选
《大学美育/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二、法律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资本主义法律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 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论述,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本质特征,对我们探讨和研究法律的本质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在阶级社会中,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各阶级,都有着 维护自己共同利益的愿望和要求,即都有着自己的阶级意志,但并不是每个阶级的意志都能表现为法律。法律只能是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法律所表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指集中反映整个统治阶级利益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是统治阶级中少数成员的任何一种愿望和要求,更不是个别人的意愿。即便是拥有极大权力的统治者,也不能脱离本阶级的共同意志而一意孤行。法律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根本的、共同的、整体的愿望和利益要求。正因如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当统治阶级的某个成员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时,总会受到代表本阶级整体意志的法律的制裁。这种制裁,正是为了保障统治阶级意志的统一性,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二)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但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不仅仅是法律,政治、哲学、道德、文化、教育等,都可以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服务,但它们都不具有法律的性质。“被奉为法律”意味着统治阶级通过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国家意志”,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在法律上的表现。所以,法律是以国家意志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地位,“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他们自己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