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天桥

封面

作者:刘仲孝著

页数:299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001344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本书记述了北京天桥从初至今的源流变迁和重要史实、文物、传说,把对北京文化的研究触角引向边缘和纵深,对北京文化的起源和立体化研究推进了一步。该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作者刘仲孝,曾任《人民铁道》报记者,编辑,系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地名学研究会会员。做新闻记者之余,爱好研究北京史地、民俗、地名。自1984年以来先后在国内30余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北京史地、民俗、地名、旅游的文章320多篇。其中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旧闻丛书”《京华古迹寻踪》收入2篇,《京都胜迹》收入11篇,《燕都说故》收入13篇,《春明叙旧》收入13篇。在《地名知识》杂志、《地名丛刊》、《中国地名》杂志上发表地名考证、论文19篇。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华夏吟友》诗词集(共三卷)收入诗词5首,《近五十年寰球汉诗精品》收入诗词三首。

本书特色

据史料记载,天桥地区在元、明及清前期是一片水域沼泽地带。清人震钧在其著作《天咫偶闻》中说:“先农坛之西,野水弥漫,荻花萧瑟。四时一致,如在江湖,过之者辄生遐思。”如今,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而天桥作为一个地名,一直保留下来。过去,天桥不仅是皇帝祭天必过之路,也是皇帝去南海子巡幸游猎的必经之地。过去闻名于天桥地区的龙须沟是在明代形成的。明代,天桥地区日趋繁华和它的位置和交通运输的客观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清廷实行满、汉分居的政策,天桥地区人口猛增,成了非旗人聚居的地方,士、工、商、医乃至贩夫走卒,娼、优、卜、术,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人口的猛增对天桥地区的商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民国年间,继清朝末年出现了第一批“天桥八大怪”之后,至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天桥又先后出现了二批“天桥八大怪”,由于他们技艺高超,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深刻。民国时期,由于北京人口的激增,商业与交通进一步发展,使得天桥地区逐渐成为百业俱兴、人烟稠密的闹市区。它的繁荣超过了历史上的明、清两朝。

擦亮北京“金名片”——让卷帙浩繁的地方志书走向大众,使丰富悠久古都文化展示于当下。

目录

天桥探源 / 1

明清遗韵

皇帝祭天的地方/ 16

先农坛/ 25

李皇亲别墅/ 34

清代风光/ 39

孙承泽与金鱼池/ 46

第一代天桥八大怪/ 53

穷不怕/ 55

醋溺膏/ 59

韩麻子/ 61

盆秃子/ 63

田瘸子/ 64

丑孙子/ 67

鼻嗡子/ 69

常傻子/ 70

民国春秋

人物篇/ 77

第二代天桥八大怪/ 77

第三代天桥八大怪/ 95

天桥的丐帮/ 120

赛金花结缘天桥/ 125

易顺鼎赋诗天桥/ 131

鲁迅在天桥的足迹/ 134

邵飘萍、林白水天桥喋血/ 137

抗日将领吉鸿昌天桥就义/ 145

齐白石大师在天桥/ 148

“天桥马连良”/ 151

魏喜奎天桥唱大鼓/ 157

相声大师侯宝林/ 162

新凤霞在天桥/ 165

历史回眸篇/ 170

日本侵华时期的天桥/ 170

天桥“四霸天”/ 176

人力车夫砸电车事件/ 178

人文景物篇/ 183

城南游艺园/ 183

城南公园/ 188

水心亭/ 191

老天桥的坤书馆/ 194

先农坛体育场/ 198

行业篇/ 204

天桥的菜市/ 204

天桥的炒锅业/ 208

“百年牢”龙顺成/ 211

穿堂院与十八狱/ 213

古地新貌

北京自然博物馆/ 228

万胜剧场/ 237

天桥演艺区/ 240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241

天桥剧场/ 242

北京天桥艺术大厦/ 244

天桥市民广场及天桥印象博物馆/ 244

南中轴线历史文化区/ 247

南中轴路的整治/ 247

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带 / 248

永定门公园/ 251

燕墩/ 253

作家、画家笔下的天桥

张恨水与《啼笑因缘》/ 257

话剧《龙须沟》/ 270

《魂断金鱼池》/ 273

《天桥演义》/ 276

《梦断天桥》/ 283

王大观的《旧京环顾图》/ 286

参考书目/ 292

后 记/ 29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天桥》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