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西部区域产业生态理论及应用研究

封面

作者:蔡伟民,郭玉坤,朱菊芳著

页数:270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1091179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西部区域产业生态理论及应用研究》主要借鉴生态学、系统科学的复杂适应系统和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借助于生物生态学的类比方法,从产业生态环境(宏观)、产业生态系统(中观或区域)、企业产业生态(微观)、产业生态实践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全书分三大部分共八章,具体内容包括产业生态环境、企业产业生态实践、产业生态学与可待续发展的环境政策、推动西部产业生态化发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借鉴生态学、系统科学的复杂适应系统和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借助于生物生态学的类比方法,从产业生态环境(宏观)、产业生态系统(中观或区域)、企业产业生态(微观)、产业生态实践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全书分三大部分共八章,具体内容包括产业生态环境、企业产业生态实践、产业生态学与可待续发展的环境政策、推动西部产业生态化发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内容提要1 导言1.1 背景1.2 目的意义1.3 国内外研究概况2 产业生态环境2.1 产业生态环境分析2.2 环境对企业的战略意义3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分析3.1 区域产业的生态特征3.2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设计3.3 产业生态内部结构及行为特征3.4 产业生态构建3.5 西部区域产业生态改进意见4 企业产业生态实践4.1 企业竞争力4.2 环境管理体系4.3 企业绿色核算体系4.4 产品生态设计4.5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4.6 产品环境标志4.7 企业层面的定量指标5 区域产业生态实证研究——以攀枝花生态工业为例5.1 攀枝花市发展生态工业的态势分析5.2 攀枝花市发展生态工业的总体部署5.3 攀枝花市工业产业生态规划和设计5.4 攀枝花市工业企业生态规划与设计5.5 攀枝花市工业园区生态规划与设计5.6 攀枝花生态工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6 产业生态学与可待续发展的环境政策6.1 产业生态观与产业战略6.2 产业生态学与可持续的技术政策6.3 产业生态学与可持续的经济政策6.4 产业生态学与可持续的财政政策6.5 产业生态学与可持续的金融政策6.6 产业生态学与可持续的法律政策7 推动西部产业生态化发展7.1 西部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特殊性7.2 推动西部产业生态化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节选

nbsp; 区域产业生态实证研究
——以攀枝花生态工业为例
    产业生态作为2l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依据自然生
态的有机循环原理建立发展模式,将人类社会体系和产业经济体
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行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网络,达
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消除环境破坏,达到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攀枝花以资源立市,是我国最大的钒原料和钒制品生产基
地,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及钛白粉生产基地、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
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铁路用钢基地,拥有世界三大钒制品企业
之一的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工业对攀枝花作用突出,工业在攀
枝花GDP中所占比重超过70%,使得攀枝花在节能降耗,环境
保护,资源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潜力、动力和压力都极
大。钢铁、钒钛、煤化工等特色资源产业链条的延伸,节能降耗
技术的推广采用、土地、水资源的节约,“三废”的减量化和资
源化应用,对攀枝花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水质改
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作用突出。生态工业建设对攀枝花发
展生态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攀枝花发展生态经济的核心
环节和突破口。
    以攀枝花市生态工业为例,利用产业生态理论从生态工业、
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区三方面对攀枝花生态工业的发展现状进
行分析,并对该市“十一五”期间的工业生态化发展进行规划和
设计。从而达到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率和产品附加值,使企业产品成本降低,性能价格比提高,增强
国际竞争力。逐步使攀枝花工业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
家和国际标准,提高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提升攀枝花自身形
象,增强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攀枝花是我国西部众多资源型城市的代表,存在着传统支柱
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资源消耗大,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
值低等问题。利用生态产业理论对攀枝花工业进行生态规划和设
计,也可为西部其他地区的产业生态实践提供借鉴。
    同时,从我国对产业生态的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存在两个特
点:一是理论分析研究多、实证应用研究少;二是对发达地区的
研究多、对发展中地区的研究少。对攀枝花工业进行生态规划和
设计也可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5.1  攀枝花市发展生态工业的态势分析
    攀枝花市作为一个资源开发型工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存
在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工业同构化突出等
问题。为加快建设经济循环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
源、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转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少
排放、能循环”的效益型经济增长模式,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运
行质量,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自觉把加快发展生态看作是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已经把产业生态理念融人到建设新型工
业化城市的战略中。生态工业在攀枝花已经得到初步发展并初具
规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生态工业的发展还是低水平、
低层次、不系统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攀枝花发展生
态工业,既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又面对不少制约因素和
挑战。
5.1.1  发展生态工业取得的成就①
    1.在资源节约、开发可再生资源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节
能方面,攀钢热电厂于2005年8月开工建设1台5.5万千瓦机
组,以新3#高炉的高炉煤气为主原料,以发电为主,同时给高
炉供应热风,从而实现了热电联产。攀钢将投资2.5亿元建设
1~3#高炉干式煤气余压发电工程,设置三套装机容量均为
8 000千瓦的透平发电机组,回收高炉煤气余能,年发电可达
1.8亿度,新增利润3 700万元,实现余热利用。太阳能在城镇
居民生活上应用较为普遍。全市城镇居民、工业企业、服务行业
等已广泛采用节能照明灯具。
    节水方面,攀钢大力发展节水工业,提高工业水复用率,在
内部提高工业用水价格,对二级单位用水、排水实施全过程管理
的基础上,确立了“清浊分流、分级使用”的外排水回收利用方
式,建立外排水处理回用设施,优化工序用水,工业水复用率达
95%,年节约新水800万立方米以上。节水工业不但降低了生产
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大大减少了废水外排入江总量,对保
护长江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攀枝花有两个县被列入了省级
节水试点县。
    2.在清洁生产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通过投资7.92
亿元对190个工业污染源项目进行综合治理,关闭、淘汰一大批
能耗高、污染重、资源利用率低的企业和工艺,加大城市环境综
合整治力度等措施,当年攀枝花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7%;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53.9%,比上年提高37.9%,攀枝花已
摘去了全国10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的帽子。同时,在三区两县
均建立了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为500
吨/日,实际处理330吨/日。
①《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第9~12页。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西部区域产业生态理论及应用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