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京华通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永定河与北京

封面

作者:尹钧科,吴文涛

页数:23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001385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历史的角度深度分析了永定与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关系、永定河丰富灿烂的文化及北京市“三个文化带”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成果。

作者简介

尹钧科,1941年3月生,1961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著有《北京历代建置沿革》《北京历史自然灾害研究》《北京专史集成—北京建置沿革史》等,主编《北京历史丛书》。
吴文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本书特色

本书能够让读者清楚了解北京的发展与永定河的密切关系。

北京作为古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永定河的水贡献极大,想知道其中缘由吗?打开《永定河与北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永定河与北京的亲密关系。

目录

前 言/ 1

永定河孕育“北京湾” 从远古走来/ 7

流域概况/ 7

形成溯源/ 8

携百川入海/ 12

上游区域的永定河水系/ 13

北京段永定河水系/ 16

北京段以下的永定河水系/ 21

历沧桑留名/ 22

隋唐及以前的永定河名称/ 23

辽金至元明时期的永定河名称/ 24

今名“永定河”的来历/ 26

蓟城时代的亲密关系 造文明血脉/ 28

上游地区的文明曙光/ 28

中游地段的原始聚落/ 29

下游地区的文明演进/ 31

北京城诞生的空间/ 34

永定河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35

永定河主要古河道及其迁移/ 36

永定河古渡口与蓟城的选址/ 43

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 44

蓟城选址的合理推断/ 46

丰沛的水源与城市的发展/ 49

孕育蓟城的西湖与洗马沟/ 49

丰沛清澈的清泉河/ 52

格局精巧的金中都都城水系/ 52

第一个大型引水工程——车箱渠与戾陵堰/ 54

航运与早期运河/ 61

隋代的永济渠/ 62

唐代的韦挺运粮/ 64

五代时期的东南河/ 65

都城时代的巨大贡献 移城就水——永定河故道续接新水源/ 70

金代对都城水源格局的开拓/ 70

元代为新水源将城址迁移/ 76

引水通漕——为漕运提供水力和水道/ 80

辽萧太后运粮河/ 80

金代的金口河/ 81

元初的金口河/ 83

元末的金口新河/ 86

木石之出——为北京提供建材和能源/ 90

永定河流域森林植被的原貌/ 90

永定河流域对北京城建材、能源的供应/ 94

滋润田园——促进北京周边农业发展/ 102

引水浇灌更多农田/ 102

泉水滋润花田园林/ 104

远郊的农业开发/ 107

水力资源的应用/ 108

伤害与冲突 永定河流域的环境破坏和生态退化/ 114

河名变化反映河性变化/ 114

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 115

历史上的永定河水灾/ 117

金代及以前的永定河水灾/ 117

元代的永定河水灾/ 119

明代的永定河水灾/ 123

清代的永定河水灾/ 128

近现代时期的永定河水灾/ 138

历史上永定河水灾的特点/ 140

治理与改造 对永定河的治理/ 146

以“堵”为主的治河方略/ 146

以“疏”为主的治河方略/ 152

治河机构与防汛分工/ 155

历史上永定河筑堤的环境效益/ 157

永定河出西山后的流向从此固定/ 157

永定河故道地貌及水环境改变/ 160

下游地区的湖泊淤塞和生态退化/ 165

对历史上永定河治理之流域环境效应的反思/ 168

文脉悠长——永定河 文化水文化/ 174

名山文化/ 179

交通文化/ 186

古都、古城、古村落文化/ 189

军事文化/ 194

宗教和民俗文化/ 196

煤业文化/ 198

红色文化/ 202

生机再现——永定河展望 从根治洪患到复水见绿/ 208

拦洪蓄水,缚住苍龙/ 208

治污还清,生态修复/ 210

从生态修复到文化带建设/ 219

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流域治理/ 219

以文化带建设唤醒永定河之魂/ 223

后 记/ 229

节选

水文化
水是河流的主体,也是流域文化的载体。围绕开发利用永定
河的水源和水利而形成发展的水文化,构成了永定河文化的基础
和主导,反映了人类在利用水源、水利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财富。永定河水对于北京最重要的文化意义就在于它是北
京的母亲河。这是人们对永定河的作用、地位及其文化属性的定
位,是永定河文化的核心内涵。
永定河水哺育了北京城的成长壮大,这是北京城市发展史的
基本事实。首先,永定河水出山后所形成的洪积冲积扇,为北京
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地域空间。其次,永定河上的古渡口与其
所连接的南北陆路大道,是北京城原始聚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卢沟古渡口以及金朝以来修建的卢沟桥,作为八百多年间南来北
往、进出北京城的咽喉要道,留下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永定河的水曾经长期是北京人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塑造了北
京城市水系的基本格局和城里城外各种园林苑囿的美丽景观。中
上游地区曾经密布的森林,为北京城提供了丰富的建材和大量木
柴木炭。永定河在滋养这些林木的同时,它还凭借着自身的运力,
承担着这些建材和能源向京城的输送任务。金、元、明、清时期,
永定河的一部分水曾经输入北运河,为北京的经济命脉——漕运
发挥过重要作用。可以说,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余年的
建都史,都与永定河的变迁息息相关。
永定河水文化的精神则体现在:一方面,永定河水厚德载物、
传播文明,为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活水源头;另一方面,永定河
水激流奋进、摧枯拉朽,向着未来锐意开拓创新。在这种精神的
引导下,北京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人们为开发、利用永定河
水而创造的水利工程和科学成果,有的保存至今,成为十分重要
的文化遗产,列举如下。
金中都水关遗址和莲花池遗址:从蓟城初立,到战国燕都、
唐幽州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都是由蓟城在同一地点发展起
来的不同阶段的城市。它们的主要水源都是城西之大湖,又称西
湖,即今莲花池的前身。据《水经注·?水》记载,它是永定河
河床上的一个潴水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渌水澄澹,川
庭望远,亦为游瞩之胜所也”。湖水下泄而成的洗马沟(相当于
今莲花池河),沿蓟城西南而流,曾是蓟城护城濠的一部分。金
朝在此建中都城后,将洗马沟圈入城内,并引西湖水入皇城,使
之流经皇城前天津桥(亦称龙津桥)下,又东南流出城外。沿河
兴建了皇家园林——同乐园(又称西华潭)和鱼藻池(又名琼林
苑)。该河之于金中都,犹如明清北京城内的金水河,具有极其
重要的皇权象征意义。已发现的金中都水关遗址,就是这条“金
水河”流出中都南城墙下的遗迹。由于西湖水系在北京都城史上
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如今北京市政府将古代西湖的遗存——
莲花池加以修整保护,为后代留下了永定河曾作为金中都唯一水
源的重要历史证据和文化印迹。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京华通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永定河与北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