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姜建强著
页数:25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1319464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是一部日本漫画小史。书中从早期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讲到大正的漫画刊物,再到昭和时代与战争相关的漫画,而后是战后百花齐放的漫画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诞生了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这些为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而蓬勃发展的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则让漫画成为一种多元而又纷呈的、连通想象与现实的媒介,后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大量以原画为基础的巨制动漫电影,漫画由此升级为全民式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了漫画咖啡、cosplay、轻小说等业态。漫画即日本,本书所呈现的既是一部漫画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动线,是日本国民的心灵史。
作者简介
姜建强,东京《中华新闻》主编,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会长,“腾讯·大家”等专栏作者;20世纪90年代留学日本;出国前在大学任教多年,后在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担任客员研究员,致力于日本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另类日本史》《另类日本文化史》《另类日本天皇史》《夕阳山外山》《无印日本:想象中的错位》等。
本书特色
☆这是汉字在异乡开启的另类故事线。 ☆日语中的汉字和汉字里的日本,都一丝不苟,又醉意朦胧。 它的使用者们,感性之至,令人叹为观止:遇见老师、遇见恋人和遇见劫匪,是不一样的“遇见”;在春天里晒的阳光和在夏天里晒的阳光,是不一样的“阳光”;因失恋、远离故乡而一人独饮的酒和仅为区别于苏打水和葡萄汁的酒,当然也是不一样的“酒”。所以俳句里的春天是属于“菜種梅雨”的,而“淡雪”又是属于春天的。 他们对待文字严于律人并严于律己:因公众人物念错字,《看似会读实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这样的读物蜂拥入市,销量竟然突破百万册。 他们的心态严肃又活泼:热衷评选“年度汉字”等,并隆重地挥毫记录。 也有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奇妙语感:在关于垃圾分类的招牌上,写着“空罐儿”,忍不住就翘着舌头读了出来。 他们造词力惊人,花式之多几乎使人迷惑:为何如此一丝不苟,又如此随随便便。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演进的历史,堪称一部内与外、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新潮的对手大戏,亦攻亦守,又相融相通。不止于此。碰撞的星火从来不囿限于一方土地,正如并没有在日本走红的“小确幸”,却在中国得到了万千宠爱。 ☆这便是本书作者想要呈现的。以锐利不失亲切的眼光,有意无意地将那些隐藏在字符背后的风土、故事、情绪抖搂出来。身为一名深度浸润于两国文化,又致力于日本历史研究的写作者,没有谁比他更敏于发现此中细微,更欣然于畅游语词的大海,勾连起大洋的此端彼端,文化的过去现在。
目录
1.“癌”为什么要用“がん”表示?
2.“雲丹”比“海胆”更优雅
3.叫谁不要再犯过错?
4.用汉字表示死天下第一
5.和汉混合: 白菊夕刊语
6.原来汉字可以这样“玩”
7.用“鳥肌”替代“感激”的混合气质
8.《言海》在和《康熙字典》比拼?
9.作为文化现象的《广辞苑》
10.日本人为什么也想废除汉字?
11.全员玉碎的军国思想来自汉字?
12.“朕”字成了常用的废字
13.百年前后的两个字:梅/梅
14.日本汉字的百年攻防轨迹
第二章 造词力:三明治和明治有什么关系?
1.读错汉字是什么滋味?
2.汉字的“整形”美学
3.日本人是恋旧还是重情?
4.桐桜欅/柿朴庭落葉
5.汉字能力强就是滑稽的表现?
6.表征日本世态的年度汉字
7.怎么会有三个“明治时代”?
8.小便何以是无用的?
9.巷街道町的汉字——朱肉不要
10.女性杂志的汉字之王
11.“喂”与“もしもし”的思虑
12.值630万日元天价的文字处理机诞生了
13.阅读=理解/书写=表现的交错共存
第三章 正确地喝下一碗味噌汤:“食、吸、啜、饮”中的层次感
1.科长请客吃“夕飯”(晚饭)
2.食·吸·啜·飲与味噌汁
3.御蔭様——为什么要托您的福?
4.忘年会还是年忘会?
5.造词中的“越来越……”要素
6.汉字何以成了套语?
7.日本人对汉字的较劲
8.村上春树的“小确幸”
9.“□肉□食”,填两个汉字
10.“月極駐車場”之谜
11.日语汉字的视线
12.在日外国人最喜欢的10个汉字
第四章 佐藤和阳葵:人名汉字里的大学问
1.日本百家姓的前3
2.著名的汉字“八色姓”
3.女子名:赤猪子/姬夜叉/鹤夜叉
4.日本人名汉字出自什么系统?
5.有45种汉字表示的“ゆうき”(yuuki)
6.60年追加了1000汉字
7.2016年男女起名前5位的汉字
8.围绕汉字起名的诉讼
9.历史名人的汉字幼名
10.三浦朱门不知酒肉臭
11.倖田來未的“來”字为何有人气?
12.粪太郎这个名字能用吗?
13.起汉字名的高手是谁?
14.搞笑取乐的日本人名
15.戒名——花钱玩汉字
第五章 脚底到舌尖:鱼旁汉字知几何
1.中国“鱼”汉字的820
2.日本鱼汉字的683
3.淡水鱼汉字与海水鱼汉字
4.日本最古老的国字——鰯
5.鰆是“回故乡”的“鱼汉字”?
6.寿司·寿し·すし·鮨·鮓
7.日本苹果电脑能打出160个鱼旁汉字
8.日本地名的汉字秀
9.“驫”→笔画最多的汉字站名
10.一字站名是在玩寂寞感
11.大/畑——和汉组合的站名
第六章 汉式和文里的“汉字心”
1.日本人最初和汉字相遇是什么时候?
2.汉字外交文书的首次登场
3.法隆寺五重塔发现了涂写的文字
4.固有名词一字一音的萌芽
5.催生了大批写经生
6.最古老的文章——汉式和文诞生
7.更是一颗汉字心
8.鳶師/噺家与皐月/師走
9.日本人玩汉字的杰作——汉诗
10.日语的“鬱”字太萌
11.战后日本汉字流行语
12.承传庄子“庖丁说”的是日本人
13.不用汉字可以表述吗?
第七章 东风遇上西风:可口可乐与俱乐部的强强对决
1.定义日本国字第一人
2.1006个教育汉字的“観”与“議”
3.高中考汉字:“澶淵之盟/羈縻政策”
4.强强对决: 可口可乐与俱乐部
5.从中国古典中寻找灵感
6.公司→会社:中日两国造词的不同
7.“sushi”:日本产的“世界通用词”
8.季语里的汉字美
9.喜欢“在宅看護”还是“在宅ケア(kea)”?
10.东洋美人汉字是“初恋薊”?
11.银座广告牌为什么不用痔字?
12.中国新词与日本新词的文化反哺
结语 日本人叹服中国人的汉字力
节选
8.季语里的汉字美 论说东洋与西洋,讲到傲人之处的诗文当然在中国,但讲到俳句里的季语美当属日本。作俳句要讲究季语。季语是俳句的精魂。如果没有鲜明的四季转换,没有鲜明的四季转换所带来的自然之美,俳句就不会作为一种文化流传至今。所以有日本人说日本不是四季之国而是六季之国。这六季就是天文、地理、生活、行事、动物、植物。正因为有了这六季,俳句里的季语才得以诞生。这里精选春夏二季的季语汉字如下。 1)精选春的季语汉字前5 A春昼→しゅんちゅう→syuntyuu 有听过春宵的。如苏东坡的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与宵春是同一含义。日本的季语有“春昼”一说。春之昼,昼之春。日本人将其间发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倦怠、易眠、日暖、萌动、悠闲,用春昼表示。“春昼抱着妻子归”“松叶燃烧的春昼”,都是日俳的名句。从大正时代开始,“春昼”一词作为新的季语开始使用。在这之前的替代词是“春日”。但感受细腻的日本人发现,春日是在春的日光里,春昼是在一个独特的“昼”这个时间带里,有一个“我”的中心的存在。所以,春日更多的是生出孤独感,春昼更多的是生出倦怠感。日语还有一个叫“長閑”(のどか)的词语,表示温暖的春昼让人从心底感到舒缓安逸。 B淡雪→あわゆき→awayuki 这是《万叶集》里就出现过的词语。“淡雪”是属于冬天的还是属于春天的?一直有争议。江户时代的俳谐将其纳入冬的季语,近代以后的俳谐将其归入春的季语。下雪,积雪,但很快就化了,所以日本人将淡雪又比喻为牡丹雪。早春二月,寒气袭来,东京下雪了。但再怎样的纷纷扬扬,再怎样的漫天满地,都难成积雪。哦,从化雪的瞬间,人们还是感悟到春的脚步了。江户“大愚”良宽有歌云: 淡雪里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里沫雪纷纷下。良宽原文以“あは雪”指代“淡雪”,并创造了“沫雪”表示与淡雪相同的意思。佛教宇宙观的三千大千世界,讲的是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小宇宙聚集了一千个小千世界,再聚一千个为中千世界,再聚一千个为大千世界,最终为“三千大千世界”。良宽从易融易化的淡雪里感受到了大宇宙。淡雪也为此作为报春雪而变得壮丽无比。正冈子规的俳句说淡雪的后面有个明明的月夜,倒也将早春的凛冽和寒气写了出来。但月夜下,钩起的还是人的春心。还是春。 C春一番→はるいちばん→haruitiban 在立春与春分之间,突然有一天刮起猛烈的偏南风,这在日语里叫“春一番”。然后是春二番、春三番。这是早春的人气季语。日本各地的商业街会举行“春一番大减价”等促销活动。将初春的强风表现为春一番,最早是在1959年。而对这个季语最具权威的解说者是民俗学家宫本常一,他说位于日本九州北方玄界滩的壱岐岛,入春后吹的第一场南风叫春一番,在海上的渔民惊恐万状。“春一番/少女双手提水壶”,这是俳人福田甲子雄的俳句。 D菜種梅雨→なたねつゆ→natanetuyu 菜花开,春雨长。日本人为此用四个汉字组合成“菜種梅雨”,也叫“春霖”。这时应该是在三月或四月初,还没有进入梅雨季节,但春雨“沙沙”地下,花色小伞,辉映着菜花,别有一番雨中风情。1919年初上演的《月形半平太》,就有流传至今的台词“春雨呀春雨,湿透了湿透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用日语表示恐怕就是季语“菜種梅雨”了。“菜種梅雨/走廊上亮着灯”,这是神野纱希的俳句。 E遍路→へんろ→nenro 春,还是游历(遍路)的季节。而游历又与四国有关。日本四大岛屿中位于西南的那一个叫四国。在古代,岛上有四个诸侯国,这便是四国一词的由来。四国有88间寺庙,当然也成了朝圣之地。平静的濑户内海和绿叶葱葱的深山,养育出对人的温情和好客之心。在明治时代,婚嫁前的女孩,为了知晓人情世故,便带着友人去四国遍路。而将遍路途中得到的东西带回家后就会发财。当然也可将贫困人家的小孩带回家。与信仰同路的人生修行就是“遍路”之道,也是春风吹拂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