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增订本)

封面

作者:徐勇

页数:392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8076823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兴起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农村出现了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治理形式。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方式,依法自主管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本村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其发展与推广过程中,有其艰巨性与复杂性。在中国乡村推行三十年后,当下,村民自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村民自治研究正伴随实践进行范式转换,由价值—制度范式向形式—条件范式转换。徐勇教授二十余年来坚持不懈有关村民自治的调查研究,深入梳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产生、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与困境。本书的上篇由徐勇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构成,名为“制度分析”;下篇收录了2000年至今其代表性论文数十篇,名为“专题研究”。上下两篇可以完整地反映徐勇教授从事村民自治研究的全过程。本书的出版也算是对村民自治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作者简介

徐勇,1955年生,湖北宜昌人。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2006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题讲解专家。长期从事基层治理与农村问题研究。

主要论著有:《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1992年)、《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997年)、《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2009年)、《中国农村与农民问题前沿研究》(2009年)、《基层民主发展的途径与机制》(2015年)。

本书特色

三联生活书店“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农村村民自治》2018全新增订本。本书的上篇由徐勇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构成,名为“制度分析”;下篇收录了2000年至今其代表性论文数十篇,名为“专题研究”。全方位解读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部与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曲折发展共同沉浮三十载的学术著作,一部完整反映社会学、政治学专家徐勇教授调查研究之路的力作,一本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之书。

作为知识精英层的读者,是现今社会中对“民主”问题敏感度和关注度最高的人群,在针砭时弊,月旦社会之前,很有必要了解我国目前基层民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真实情况。《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从兴起发展、制度体系、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对村民自治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文中涉及了基层民主建设在理论建立、制度改革、可持续性方面的讨论,触及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痛点”,有个案、有实例、有数据。理性明白的语言承载着学术的激情与严谨、思辨的睿智,对于现代知识精英永不满足的知识体系来说,《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一定是饕餮盛宴。

目录

目 录

增订本说明………………………………………………………..1

导 论…………………………………………………………….1

上篇 制度分析

第一章 村民自治的兴起发展:进程与特点……………………………….. 18

一、改革与民主化:村民自治的兴起及背景………………………………. 18

二、示范与创新: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运作………………………………… 28

三、村民自治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35

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制度体系:框架与本体……………………………….. 44

一、三级层面的立法或建制架构………………………………………. 44

二、原则精神的统一性与具体规范的多样化………………………………. 54

三、现阶段制度体系的整体评析………………………………………. 62

第三章 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角色与功能……………………………….. 66

一、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66

二、工作机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75

三、组织体系的结构—功能比较分析……………………………………. 79

第四章 村民自治的活动内容:规则与程序……………………………….. 85

一、民主选举:直接、平等、公开选择领导者…………………………….. 85

二、民主决策:村民的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 98

三、民主管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 103

四、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群众监督与自我教育…………………………… 108

第五章 村民自治的运作模式:标准与类型……………………………….. 113

一、示范村标准:自治状况与客观效果………………………………….. 113

二、规范型与非规范型运作模式的分类比较………………………………. 118

第六章 村民自治运作的内在机制与相关因素……………………………… 127

一、村民自治运作的经济机制和因素……………………………………. 127

二、村民自治运作的政治机制和因素……………………………………. 136

三、村民自治运作的社会机制和因素……………………………………. 141

四、村民自治运作的文化机制和因素……………………………………. 151

第七章 村民自治运作中的难题与对策…………………………………… 160

一、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 160

二、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协调……………………………………. 172

三、政务与村务的合理划分和有效处理………………………………….. 180

第八章 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向与启示…………………………………….. 186

一、规范化:总体框架下的推进完善……………………………………. 186

二、多样化:自治形式的创造性转换……………………………………. 197

三、先行一步:村民自治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启示………………………….. 200

下篇 专题研究

伟大的创造从这里起步

——探访中国最早的村委会的诞生地……………………………………. 206

中国农村村级选举竞争的若干支配因素

——以25 个村的调查及跟踪观察为例…………………………………… 216

草根民主的崛起:价值与限度…………………………………………. 225

村民自治、政府任务及税费改革

——对村民自治外部行政环境的总体性思考……………………………….. 234

“绿色崛起”与“都市突破”

——中国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比较……………………………….. 249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

——为纪念1982 年《宪法》第111 条产生20 周年而作………………………. 262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

——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 276

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 304

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

——21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 316

“组为基础,三级联动”:村民自治运行的长效机制

——广东省云浮市探索的背景与价值…………………………………….. 333

找回自治: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350

实践创设并转换范式:村民自治研究回顾与反思

——写在第一个村委会诞生35周年之际…………………………………… 367

节选

程序性民主是民主实践中的产物。没有民主实践,也无所谓民主程序。坚持不懈的民主实践活动则对于增强人民的民主和法治理念,建设公民社会,从而推动宪政制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宪政制度之所以难以建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公民社会这一坚实的基础。清代末年,清王朝被迫行宪,但仍然希图行专制之实,其重要理由就是认为“百废待兴,民智未开”。梁启超虽然强烈主张自由,但在政治上又持保守态度,其原因在于他认为要“立新国”,必先“立新民”。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中国的政治发展规定了三个阶段,即军政、训政和宪政。他认为,首先以军事力量改变旧制度,建立新的权威,随后要“以党治国”,目的在于对民众进行宪政训练,然后才能到达宪政。以上主张都蕴含着这样一种预设,即在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推行民主,会破坏权威。而对于中国来说,权威则是第一的。这一预设也因此演变为国民党推行专制统治的借口。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只有通过民主实践才能形成和强化,只有在民主实践中才能学习民主、运用民主,并通过程序性民主在民主与权威中寻求平衡。彭真之所以强烈主张制定和通过《村组法(试行)》,实行村民自治,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村民自治的民主实践活动促使广大农民学习民主、掌握民主、运用民主。在通过《村组法(试行)》时,他有针对性地指出:“至于说到群众的议政能力,这也要通过实践来锻炼、提高嘛。有了村民委员会,农民群众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直接民主,要办什么,不办什么,先办什么,后办什么,都由群众自己依法决定,这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他们把一个村的事情管好了,逐渐就会管一个乡的事情;把一个乡的事情管好了,逐渐就会管一个县的事情,逐步锻炼、提高议政能力。”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实际上就是一个面向8亿农民的民主训练班。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实践活动,就难以建立起严格的程序性民主,宪政制度所依赖的公民社会也难以形成。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对于变传统的单一性国家治理为国家与社会分权治理,变传统的臣民社会为公民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它还将推动代表制民主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

草根民主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一套规则和程序,更重要的在于它为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一种示范。如果连“泥腿子”都知道要秘密写票、无记名投票,全国人大会议的举手表决不是有些相形见绌了吗?如果村委会主任只有通过选举才能获得合法性权力,那么,其他的村干部以至更高层次官员的合法性权威又应该怎样建立呢?如果村里的公共事务都必须公开,与更多人的重要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务是否更应该公开呢?近几年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的“两票制”、乡镇长的直接选举、政务公开、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人大旁听、公开听证、依法行政等,正是对草根民主示范作用的回应。

遗憾的是,知识精英只是单向度地看到了村民自治的民主价值,而没有深入探究这一草根民主的崛起背景和发展限度,没有考察民主成长所面临的种种结构性矛盾和相应的支撑条件,只是一味地设中想民主由村到乡、到县的路径,甚至陷入“民主大跃进”的狂热,再次暴露出知识界的民主急性病和幼稚病问题。就笔者看来,现在不应担心民主来得太慢,而应担心民主来得太快,知识界不能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援和制度构造。

随着苏联东欧剧变,自由民主的价值影响扩大,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仅引起世界关注,体现着民主价值的村民自治也引起世界关注。其重要标志是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第一站就是去到了西安城郊,在观摩了当地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让世界看到地方民主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增订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