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建淼江利红
页数:36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02604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编二十章,介绍了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活动、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济等内容,体系清晰完整,内容简练充实。本次修订力求反映我国立法的近期新状况,将新近出台或修订的法律、行政法规及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有关内容吸纳进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并提高学生对重点法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者简介
胡建淼,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法研究会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国务院“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93年),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995年),国家百千万人才(1997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957年11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市,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1995年8月起任原杭州大学副校长,1998年9月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2007年10月起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2010年12月调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 江利红,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研究院院长,信访制度比较研究中心主任。1977年12月生于浙江省衢州市,曾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获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从事行政法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其间被遴选为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国费留学生赴日本留学,获得日本中央大学公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日本中央大学法学部任教。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担任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信访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日本比较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研究员,兼任上海市科委等政府法律顾问。
本书特色
本教材自从第三版(2015年7月)修订出版之后,我国的行政法理论研究和政府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将对我国的行政体制以及行政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部分现有的法律、法规被修改。例如,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增设了有关行政公益诉讼的条款;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改了《公务员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为了适应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我们以行政改革过程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及相关立法的内容为依据,在吸收行政法学界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教材进行再次修订。
目录
第一章 行政与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的概念
第二节 行政法的概念
第三节 行政与行政法的关系
第二章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概论
第二节 行政法的存在形式
第三节 行政法的效力范围
第三章 行政法学
第一节 行政法学与公私法二元论
第二节 行政法学概述
第三节 行政法学的方法
第四节 行政法学的体系
第四章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法治主义——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理
第三节 依法行政原理的内容
第四节 依法行政原理与法的支配原理
第五节 依法行政原理与行政裁量的规制
第五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行政法一般原则
第二编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六章 行政法律关系理论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概论
第二节 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二元论
第三节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第四节 行政相对人
第七章 行政主体理论
第一节 行政主体的概念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职权
第三节 行政授权
第四节 行政委托
第八章 行政组织法
第一节 行政组织
第二节 行政组织法理论
第三节 中国行政组织法
第四节 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 公务员法
第一节 公务员的概念与范围
第二节 公务员身份的取得、变动与消灭
第三节 公务员的义务、权利与奖惩
第四节 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与救济
第三编 行政活动法
第十章 行政行为理论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
第二节 行政行为理论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定型化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五节 行政行为的附款
第六节 行政行为的瑕疵
第十一章 行政立法
第一节 行政立法理论
第二节 行政立法体制
第三节 行政立法程序
第四节 行政立法监督
第十二章 行政征收
第一节 行政征税
第二节 行政收费
第三节 公益征收征用
第十三章 行政许可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论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_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
第四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第五节 行政许可中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章 行政处罚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类型与设定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主体与适用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程序
第十五章 行政强制
第一节 行政强制概述
第二节 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行政强制的种类与设定
第四节 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
第五节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第六节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六章 其他行政活动形式
第一节 行政计划
第二节 行政确认
第三节 行政奖励
第四节 行政救助
第五节 行政裁决
第六节 行政指导
第七节 行政合同
第四编 行政程序法
第十七章 行政程序法
第一节 行政程序原理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第五编 行政救济法
第十八章 行政救济
第一节 行政救济概述
第二节 行政救济原理
第三节 行政救济的途径
第十九章 行政复议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
第三节 行政复议机关及管辖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参加人
第五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
第二十章 行政赔偿
第一节 行政赔偿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
第三节 行政赔偿的程序
第四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与计算标准
节选
本教材自2010年1月第一版出版以来,承蒙各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们的厚爱,被广泛作为大学本科生教材、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等使用。本教材经第二版(2014年5月)、第三版(2015年7月)修订出版,之后,我国的行政法理论研究和政府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总体目标,并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等。2016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要求试点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要求“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并要求“在试点工作中,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将“由行政监察机关行使的监察职责,一并调整由监察委员会行使。”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将对我国的行政体制以及行政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部分现有的法律、法规被修改。例如,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增设了有关行政公益诉讼的条款;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改了《公务员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对于《计量法实施细则》《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等行政法规的修正案,2017年12月22日又公布了关于修改《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决定。同时,一些新的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例如,《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环境保护税法》《慈善法》《国家情报法》《公共图书馆法》以及《地图管理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被陆续公布并实施。此外,国务院各部委、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也陆续颁发了与行政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例如,财政部制定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发布了《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国家赔偿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矿业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特别是2018年2月7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法释〔2018〕1号),废止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9号),在吸收、整合上述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对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以来的行政审判工作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吸收了近年来行政诉讼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中的审判规则,对于今后的行政诉讼和行政法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与行政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依法行政的发展。为了适应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我们以行政改革过程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及相关立法的内容为依据,在吸收行政法学界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教材进行再次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