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聂春龙
页数:258页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141357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共九章,对建设施工安全监理做了详细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监理概述、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安全监理工作的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与相关资质证件的审核、施工专项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安全隐患的监督整改职责、安全监理的现场安全评价、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并对我国的建筑安全法律体系做了概括性介绍。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可作为土木工程方向施工安全监理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工程安全监理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节 安全监理的概念、性质、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安全监理工作的范同和依据
第二章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第一节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参与建设各方的安全责任
第四节 建设各方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节 安全监理的从业要求及法律责任
第六节 工程监理企业的安全监理职责
第三章 安全监理工作的实施
第一节 项目安全监理工作的实施程序
第二节 安全监理规划和细则编制
第三节 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理
第四节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
第四章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与相关资质证件的审核
第一节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
第二节 资质、证件的审核
第五章 施工专项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一节 土方开挖施工专项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二节 基坑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三节 拆除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四节 脚手架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五节 模板工程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六节 建筑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七节 高处作业的施工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八节 临时用电施工专项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九节 施工现场防火专项施工方案审查与技术监控
第六章 安全隐患的督促整改职责
第一节 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安全隐患的处理程序
第三节 安全监理法律责任的规避
第七章 安全监理的现场安全评价
第一节 安全监理现场安全评价概述
第二节 安全检查评分表
第八章 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伤亡事故的范围和类别
第二节 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第三节 安全事故处理依据和程序
第九章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概述
附录 法律条例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附录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附录3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14年修正本)
附录4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
附录5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附录6 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
附录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附录8 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4年修正版)
附录9 湖南省建设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制度
参考文献
节选
《建筑施工安全监理》: 一、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对建设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和建筑职工的人身安全。建筑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固定、人员流动,而且多为露天、高处作业,施工的环境和作业条件较差,不安全因素随着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规律性差、隐患多。因此,建筑业属事故多发行业之一,每年施工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井下,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居二位。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专设一章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作出规定,这对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保障职工及相邻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谓安全生产,是安全和生产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对企业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的一种行为要求。安全生产的目的是保证企业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实现安全生产,企业就必须在管理工作中,从行政领导、组织机构、技术业务、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各种事故隐患,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使职工能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下从事生产劳动。 二、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方针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安全第一”是指在处理企业管理中安全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时,把确保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则是从劳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表明了在生产中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了安全在建筑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危及生命和国家财产时,必须停产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在保证职工安全的前提下,重新组织生产。 “预防为主”是指在建筑生产活动中,针对建筑生产的特点,对生产要求采取管理控制措施,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员的安全。把重点放在预防上,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要严加防范。 安全生产方针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并付出了重大的伤害代价后逐步形成的。 早在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原则,明确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把关心生产和关心安全统一起来。同时还规定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1985年,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正式确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应遵循的正确方向。 许多欧美国家也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宗旨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第一”这个词,是美国的钢铁公司董事长凯里于1906年提出来的。当时美国的钢铁工业受美国经济萧条的影响很不景气,企业的生产事故又多。凯里修改公司的经营方针,把原来的“质量第一、产量第二”修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经营方针改变后,安全措施取得了成功,事故减少了,质量和产量也提高了,在欧美国家的实业界产生了强烈反响。1911年日本成立了“安全第一”协会,发行了“安全第一”月刊。1912年美国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研究制订有关安全的法律草案。1917年英国的伦敦也成立了安全协会。从此“安全第一”的口号为西方国家很多企业和管理部门所接受。现在日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仍提倡这个口号。 “群防群治”制度是在建筑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强群众性的监督检查,以预防和治理生产中的伤亡事故。工会组织要在监督执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规方面行使应有权利;要加强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广泛开展遵章守纪和预防事故的群众性检查活动,发动群众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