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立军
页数:44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1956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村基层组织研究/欧洲经济:社会史丛书》通过对中世纪到近代早期英国乡村基层组织的系统研究,进一步揭示英国社会转型所发生的内在机理。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重阐述了15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基层组织的确立过程。随着村庄、庄园以及堂区等共同体的确立,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以及法律体系也逐步完善,从而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篇则重点阐述了15世纪以后英国乡村基层组织所发生的变化。随着庄园的解体,原有的乡村社会结构被打破,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契约观念逐渐形成、社会交往日益扩大。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英国的乡村社会已经步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作者简介
侯建新,男,1951年生于天津市,历史学博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研究方向:英国及欧洲经济社会史、欧洲文明、中外现代化历史比较,著有《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资本主义起源新论》等。另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南开大学讲座教授。担任《世界历史》等杂志编委,《经济社会史评论》杂志主编。 陈立军,男,1976年生,吉林省前郭县人,世界史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欧中世纪史、英国乡村史研究,在《史学理论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村基层组织研究”、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西欧村庄共同体研究”以及天津市“十二五”规划中青年骨干项目等6项国家、省市级项目。
目录
上篇:15世纪以前的英国乡村基层组织
第一章 乡村基层组织的形成
第一节 村庄共同体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村庄共同体的形成
第三节 村庄公共役务的明晰化
第四节 村庄公共权利的明晰化
第五节 庄园的出现及其发展
第六节 堂区与堂区共同体的形成
第二章 乡村基层组织的政治结构
第一节 村民大会与庄园法庭
第二节 庄园法庭的双重性
第三节 乡村基层组织中的管理人员
第四节 乡村基层组织的多元权力结构
第三章 乡村基层组织的法律体系
第一节 村规的制定
第二节 有关秋收的村规
第三节 有关公共放牧的村规
第四节 有关公共设施的村规
第五节 村规的执法者——村规监督员
第六节 乡村社会的法律诉讼
第四章 乡村基层组织的社会职能
第一节 作为法人单位的村庄共同体
第二节 作南治安单位的村庄共同体
第三节 作为服军役单位的村庄共同体
第四节 作为征税单位的村庄共同体
下篇:15世纪以后的英国乡村基层组织
第五章 乡村基层组织的政治变革
第一节 村庄共同体对土地的继续控制
第二节 村民大会地位的凸显
第三节 村庄共同体内部凝聚力的增强
第六章 乡村基层组织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乡村工业的兴起
第三节 乡村市场的兴起
第七章 乡村基层组织的法律变迁
第一节 农民土地支配权的扩大
第二节 农民法律身份的变化
第三节 农民对公共权利的诉求
第四节 农民契约观念的形成
第八章 乡村基层组织的社会变迁
第一节 乡村的人口流动
第二节 雇工的出现及其发展
第三节 乡村济贫的转型
第九章 新型乡村基层组织的确立
第一节 村庄共同体的解体
第二节 堂区成为新的基层行政单位
第三节 新型乡村基层组织的中世纪因素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
后记
节选
《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村基层组织研究/欧洲经济:社会史丛书》: 三、堂区共同体形成 12世纪至13世纪早期,堂区作为基督教会的基层单位已经遍布整个英格兰地区,并且每个堂区都拥有自己的教堂。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堂区的民众逐渐形成了共同体的意识,这种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其边界意识的增强。中世纪堂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所辖区域的人口和土地。在堂区发展的过程中,人口较多的堂区会发生分裂,而那些人口较少或者较为贫困的堂区因无法履行其职能而被合并。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地越是肥沃的地区,其堂区所辖范围反而越小,人口相对较为集中;而那些林地或者草场地区,堂区的面积反而比较大,但人口相对较为分散。堂区土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教会的土地一般都是由国王来授予的,并被记录在特许状和土地调查簿之中,这些被封赐的土地主要是用来供养教堂和教职人员;二是与农业大垦殖有关。10-13世纪,整个西欧都开始了开垦荒地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教会、修道院身先士卒,最早进行了荒地的开垦。“英国土地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开垦林地、沼泽和荒地的历史。”①伴随着农业垦殖的开展,一些林地和草地也被开垦成了耕地,在那里逐渐发展成了“新垦区”。随着新垦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在这些新垦区农民也建立了自己的教堂,新垦区也逐渐地演变成了新的堂区。随着大量堂区的出现,堂区之间边界的划分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征收什一税,相邻堂区之间经常由于边界的划分而发生争执。因此,堂区边界的重要性不亚于现代国家的边境线。例如,“在圣卡斯伯特堂区,堂区共同体中的年长者必须要带领大家去巡视堂区的边界,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准确地记得堂区错综复杂的边界。”①在1721年,肯特郡的登布里奇堂区支付给一位年长者2先令,为的是让他为“我们指出堂区的具体边界。”② 首先,通过堂区巡查使得堂区边界明晰化。对堂区的巡查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通过定期的巡查不仅可以强化边界意识,而且可以确保堂区内的社会秩序、对教民的财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征收什一税的标准。因此,堂区对巡查工作极度重视,并对巡查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如在通过田地时不得损害农民的庄稼等。由于堂区巡查是一件烦琐而又耗时的工作,因此,每个堂区都要为巡查人员提供饮食。在一些大的堂区,这种对堂区边界的巡查工作往往需要花费一段时间。例如,1758年,在肯特郡的登布里奇,堂区巡查共持续了三天,饮食共花费1英镑6便士。③巡查人员所需的饮食最初是由沿途的土地持有者自愿提供的,后来,巡查所需的饮食则是从堂区的财政中开支的。例如,在诺福克郡的泰利堂区,1477年时为堂区巡查支付了5便士;而堂区执事的帐簿中还显示,在接下来的堂区巡查中,他们为了提供面包和饮品又花费了2先令。④1604年,牛津郡南部的纽因顿堂区,为堂区巡查提供蛋糕和酒共花费18便士。⑤1611年,在德比郡的雷普顿堂区,为堂区巡查支付了2先令。⑥由堂区财政支付巡查费用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在苏塞克斯郡的塞尔西堂区,在堂区法庭召开之前,有一个堂区执事由于没有为堂区巡查人员提供任何的食物而被指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