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封面

作者:吴在天

页数:222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050930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武志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吴在天倾情力作,直指过界父母,披露中国父母焦虑内心。言辞犀利,分析精准。  中国父母的问题,就是没搞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关系不清,界限不清,带来的是孩子和整个世界的关系混乱。而理清亲子关系,首先要理清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当关系对了,一切就都对了。  《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作者以一线实战心理咨询经验为基础,借用真事实例分析讲述。数载精华沉淀,悉心汇编,深度调研,匠心打磨,为万千家长奉上懂你、具实效的亲子关系指导书。犀利抨击,耐心指导。不仅懂得孩子,更懂得父母。

作者简介

  吴在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心理圈新锐自媒体撰稿人,数篇“10万+”家庭教育爆款热文制造者。关注孩子以及成人的内心成长。心有大爱,身负无数父母的信赖。

本书特色

1. 先教家长,再教孩子!中国父母的问题,就是没搞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关系不清,界限不清,带来的是孩子和整个世界的关系混乱。而理清亲子关系,首先要理清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当关系对了,一切就都对了。

2. 名家推荐,口碑保证!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倾情推荐!武志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吴在天倾情力作,直指过界父母,披露中国父母焦虑内心。

3.浅显易懂,意味深远!作者以一线实战心理咨询经验为基础,借用真事实例分析讲述。数载精华沉淀,悉心汇编,深度调研,匠心打磨,为万千家长奉上懂你、实效的亲子关系指导书。数载精华沉淀,大师倾心力作。深度调研,匠心打磨,为万千家长奉上懂你的亲子指导书。犀利抨击,耐心指导。

目录

PART 1 父母的情感隔离导致孩子的空心病

孩子的生命该由他自己来经历

被圈养的孩子,他的世界也是个圈圈

“乖”和“懂事”不该是感谢孩子的词语

你曾因为焦虑而强制孩子吃药吗

不被打扰,是孩子成长的奢侈品

孩子的作业,不是缓解父母焦虑的工具

孩子为何容易被诱惑

父母的情感隔离导致孩子的空心病

内在安稳的父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PART 2 爱你的孩子,也爱你内在的孩子

初次当妈不容易,新妈妈的情绪更需被看见

去爱你的孩子,也爱你内在的孩子

别让孩子成为情绪的俘虏

可以离乳时,切勿轻言断奶

我们为何都想要稳稳的幸福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别让人生陷在比赛中

未知的恐惧,不过是把纸想象成一堵墙

PART 3 让孩子学会跟随自己的内心

留白,让孩子谱写生命的原动力

请还给我自己吃饭的权利

因为有爱,所以自信

欣赏是对孩子最好的表扬

让孩子学会听从自己的内心

如何陪孩子消化那些难以承受的情感体验

熊孩子哭闹时怎么办

孩子哭闹,是想要一个爱的证明

如何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孩子的世界,源于父母给他的人生信条

让你的信任住进孩子的心里

放手,是最好的接纳和祝福

PART 4 了解孩子成长背后的心理动力

有边界才有自我,有拥有才有分享

争抢玩具是教孩子尊重边界的好时机

交换玩具的意义比玩具更有价值

让孩子在争执中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孩子被打而不还手,他在想什么

如果孩子打人了,要看到孩子背后的动力

和孩子一起面对校园欺凌

别用谎言教导孩子诚实

离婚了,如何减少对孩子心理的伤害

让孩子学会认识和尊重身体

和孩子谈性,谈的是你对性的态度

性教育是预防被侵犯的必修课

如果住在彼此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PART 5 我们都是情绪没长大的成年人

溺爱孩子的真相:其实是为了爱自己

父亲,是孩子走向广阔世界的桥梁

你是“手机爸爸”吗

为什么别人看着我做事,我会做不好

看见孩子——养育孩子最好的套路

所有家暴的目的都是控制

别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问题

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给孩子一个善意的成长环境

节选

《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为什么家长一直在和孩子强调,要有礼貌,要对别人说“谢谢”,但有的孩子就是不懂说“谢谢”,哪怕家长在旁边提醒,孩子也不肯说?难道说声“谢谢”就这么难吗?是不好意思说,还是不想说?  昨天有一位女士给我留言。她说,假期带着六岁的儿子出门逛街,挤上地铁后,便有位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给他们让座。她告诉过儿子很多次,当别人给自己让座时,要主动跟别人说“谢谢”。结果,儿子一个字都不说,一屁股就坐了下去,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完全没有对别人表示感谢的意思。  碍于公共场合,她又提醒儿子要说“谢谢”,可是儿子望了望对方,依然不说。这位女士当时就有一种崩溃的感觉。回家的路上,她又继续跟儿子强调礼貌的重要性,甚至详细地举例子,什么场合该说“谢谢”,该对什么人说“谢谢”,什么时候去和别人说“谢谢”。儿子表面上好像都懂了,但是她猜想,可能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这样,这也是她感到很无奈的原因。  后来,我反问了她一句:“你一直有提到教孩子说‘谢谢’,生活中,你是否有对你的孩子由衷地表示过感谢呢?你是否曾对他真诚地说过‘谢谢’呢?”  我们经常会对他人说“谢谢”,而对家人说“谢谢”,似乎就会显得有些生分。特别是对孩子,我们似乎很少说“谢谢”,通常我们会对孩子说“真乖”。比如我们带孩子坐公交车,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了,收到最多的回复,可能不是“谢谢”,而是“真乖”“真棒”“真懂事”。家里来小客人了,我们请孩子把他心爱的玩具和零食拿出来分享给小朋友,很可能也会对孩子说“乖,你很棒,你很大方”。  我们欠孩子一句“谢谢”,谢谢他的分享,谢谢他的礼让,谢谢他的帮助。谢谢,不仅是表达感激,也是表达尊重。  有位朋友和我分享了她的一次经历:  有一天,她和孩子去楼下玩,走到一楼大堂的时候,看见前面有一位老奶奶,应该是刚刚从另外一部电梯出来,走在她们前面。老奶奶的腿不太好,拄着拐杖慢慢地往外面走,大概是出去散步吧。她们母女俩走得比较快,已经到了大堂的门口。大门是需要先按一下门禁才能把门打开。朋友按了一下门禁,拉开了门,准备让孩子先出去。孩子走到门边的时候,想了一下,也跟着妈妈站在了大门旁边,和妈妈一起拉着门,照顾行动不便的老奶奶先出去。  老人家见状,很有礼貌地和她们母女俩说了两声“谢谢”。让朋友没想到的是,她的女儿也很有礼貌地回复道:“不客气!”  朋友顿时被那个场景感动了。因为很少出现成年人对孩子说“谢谢”这种情况,即便是在自己家里,姥姥、姥爷通常也只是对孩子说“真乖”“真棒”。  更想不到的是孩子当时的回应,孩子自动反应地说了句“不客气”。朋友说她在平时几乎没有听到过孩子这样的回复,但显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记住了这句话。孩子在成年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她知道这些话语应该在什么场景下使用。  等这位老奶奶出了大门之后,还回头微笑着对她的孩子说:“谢谢你,小姑娘!”她说当时真的是从心底感受到,老人对孩子说的一句“谢谢”,背后是两个平等人格之间的相互尊重。孩子感受到了对方的感谢和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感谢他人的帮助。  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态度上,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会跟对方说“谢谢”,而不会说“你真乖”“真懂事”。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的情感更容易交流。这不仅是亲子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是两个独立人格之间相互的平等和尊重。同时,这种人格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更有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提升。  然而,为什么常常在面对孩子时,我们要对孩子说“乖”呢?  “乖”是什么?乖,是成人给孩子提供的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当我们要求孩子“乖”的时候,其实是带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恐惧。比如家里来客人了,有些父母会让孩子和客人的孩子分享玩具,通常会对孩子说“乖,你好棒”。其实,我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没有这样做,而对方的孩子又哭了的话,我们和亲戚朋友之间就尴尬了。  或者当孩子发自内心地礼让或分享时,我们不对他说“谢谢”,而是跟他说“你好乖呀”,其实这没有尊重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是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告诉了孩子:你要活得“正确”,是这样才算好孩子,这样才对。这不是在感谢孩子,更不是在表扬孩子,这是在抹杀孩子真实的自我,诱导孩子建立虚假的自我。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