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经历

封面

作者:马丁·艾米斯

页数:40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27779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经历》是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忆录,书中涉及了童年、友情、爱情、亲情、死亡、病痛等主题,在这些回忆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阐释、组装。不断增补的脚注,更为过去的经历添加新的层面,像是洋葱,层层叠叠地往外延展。该作品出版当年在《时代》周刊评出的非虚构类小说中位列第四,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作者简介

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英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生于牛津文学世家,著名小说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马丁?艾米斯素有英国“文坛教父”之称,与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并称英国“文坛三巨头”。1974年,艾米斯凭其处女作《雷切尔文件》摘得毛姆文学奖,并被誉为“文学天才”。此后艾米斯借其一系列风格多变的作品步入文坛之巅:《金钱——绝命书》(1984)入选《时代》杂志“一百部佳英语小说”之列;《时间箭——罪行的本质》(1991)和《黄狗》(2003)先后入围布克奖提名。虽然艾米斯屡次无缘该奖项,但却无损他成为“英国极受欢迎的年轻作家”(GRANTA杂志)的头号人物。马丁?艾米斯在创作上深受卡夫卡、纳博科夫、乔伊斯等大师的影响,在写实的手法上融入了意识流、黑色幽默及浓郁的魔幻主义风格;其先锋实验的文学品格、标新立异的创作形式、变幻莫测的情节铺陈以及惊世骇俗的语言天赋令其享尽世人瞩目,更被形容为是“蘸着迷药水书写的文坛大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经历》是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忆录,书中涉及了童年、友情、爱情、亲情、死亡、病痛等主题,在这些回忆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阐释、组装。不断增补的脚注,更为过去的经历添加新的层面,像是洋葱,层层叠叠地往外延展。该作品出版当年在《时代》周刊评出的非虚构类小说中位列第四,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目录

第一部:尚未觉醒的

开场白:我的失去

来自学校的信

等级

来自学校的信

女人和爱情之一

来自学校的信

认识时间

来自学校的信

汽车站:1994

来自学校的信

迈克?萨巴图拉的手

家中来信

宽容之缺失

家中来信

现在的他,曾经的他

家中来信

城市和乡村

家中来信

重新进入的问题

大学来信

永恒的灵魂

大学来信

存在依旧是工作

大学来信

女人和爱情之二

大学来信

朋友的盛宴

大学来信

以血思考

老铁匠铺子来信

第二部:主要事件

事件之一:迪莱拉?西尔

事件之二:再轻轻抱一个

事件之三:魔法

后记:1995年,波兰

附录:传记作者和媒体

补篇:给姨妈的信

《经历》译后记

节选

第一部

尚未觉醒的

开场白: 我的失去
“爸爸。”
这是我的大儿子,路易斯,当时十一岁。
“嗯?”
而我的爸爸会这么说:“……呃——嗯?”音调降了下去又扬了起来,说明他着恼了,虽然就一点儿。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说:“呃,我可不就在这儿嘛,不是吗?”对他而言,这“爸爸——嗯”一呼一应显然是多余的,因为我们就在同一间屋子里,本来就说着话,虽说没什么目的(在他看来,也毫无趣味)。我理解他的意思,但五分钟之后,我发现自己叫道:“爸爸。”这一叫,我就得迎接一声特别严厉的应答。我要到了十来岁,才断了这个习惯。孩子需要短促的一点时间,一边让想法在脑子里成形,一边确定得到了大人的注意。
下面这一节选自金斯利第三本也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小说《我喜欢在这儿》(1958)
在《艾米斯选集》(1990)中,金斯利·艾米斯写道:“唯有一次,出于懒惰或是衰退的想象力,我把真人搬到了纸上,写出了众人一致同意的我最糟糕的小说——《我喜欢在这儿》。”我同哥哥菲利普和妹妹萨丽共享题献致词。——原文注
《艾米斯选集》选取了金斯利·艾米斯的非虚构写作,包括书评、广播和书信。:

“爸爸。”
“嗯?”
“载着我们去葡萄牙的船有多大啊?”
“我真不知道。挺大的吧,我觉得。”
“和杀人鲸一样大吗?”
“什么?哦,是的,肯定有那么大。”
“和蓝鲸一样大吗?”
“是的,当然啰,再大的鲸鱼都比得过呢。”
“比鲸鱼还大?”
“是的,大得多。”
“大多少呢?”
“你别惦记着大多少了。我能告诉你的就是大得多。”
马丁·艾米斯作品Martin Amis

经历Experience
停顿了一下后,讨论又继续了下去:
……“爸爸。”
“嗯?”
“要是有两只老虎跳到了一条蓝鲸身上,老虎会不会把蓝鲸弄死了呢?”
“啊,可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你懂吗?如果鲸鱼是在海里,老虎马上就淹死了。如果鲸鱼是……”
“可是假设它们真的跳到了鲸鱼身上呢?”
……“噢,天哪。好吧,我想老虎最终把鲸鱼给弄死了,不过那可花了很长时间。”
“要是是一只老虎呢,那要花上多长时间呢?”
“那就更长了。好了,我不想再回答有关鲸鱼、老虎的问题了。”
“爸爸。”
“哦,这下是什么问题呢,大卫?”
“要是两条海蛇……”
那些有趣得紧的对话,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我的老虎可不是一般的老虎: 它们长着利剑般的牙齿。而且我想象出来的这些对峙角斗比《我喜欢在这儿》中描述的错综复杂多了。要是有两条巨蟒、四条梭鱼、三条水蟒和一条大王乌贼……那时我五六岁。
回过头看,我明白这些问题触及了父亲最深处的恐惧。金斯利拒绝开车拒绝坐飞机,不愿独自坐公交车、火车、电梯(也不愿天黑后,独自待在一幢屋子里)。对坐船,他并不热衷——对海蛇也没兴趣。何况,他不想去葡萄牙,也不想去别的任何地方。去葡萄牙是毛姆文学奖规定,强加于他的。在给菲利普·拉金的一封信中,他称之为“驱逐令”(“非要我出国,非要给我几个钱”)。他因出版于1954年的第一部小说《幸运的吉姆》获奖。二十年之后,我也得了这个奖。
《雷切尔文件》于1973年11月中旬面世。12月27日晚上,在格罗斯特郡和妈妈一起过圣诞的表妹露西·帕汀顿,去切尔特纳姆
英格兰西南部城市。见她的老友海伦·伦德尔。那天晚上,露西和海伦讨论了未来,一起给科陶德艺术学院写了封申请信。露西想继续在那儿学习中世纪艺术。十点一刻,她们分手。到公交车站,三分钟的路。她没有寄出那封信,也没有上公交车。那年她二十一岁。要再等二十一年,人们才会知道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经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