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贵范
页数:279页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79111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百科全书式的介绍自然疗法在癌症中的应用的实用工具书,综合传统自然疗法知识和现代治疗癌症观念,引入最先进的自然疗法方案,结合中国人生活习惯,对自然疗法应用于治疗康复癌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作者简介
孙贵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环境与慢性病研究中心主任,职业与环境卫生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197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并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曾留学日本筑波大学和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长期从事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开展生态环境污染与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职业病、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控研究,并将自然医学引进慢病防治工作中来。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十余项,以首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50余篇。以首完成人获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在内的科技进步奖多项。主编和参编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教材多部,现任全国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国际氟研究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会主任委员。获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职业卫生先进工作者。
目录
第一节 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两种观念
一、医学起源的两种哲学理论
二、两种哲学的争论史
第二节 自然医学发展简史
一、自然医学的诞生和发展
二、自然医学的衰落
三、西医学的兴起
四、自然医学的复兴
第三节 自然医学的特色和健康观
一、自然医学的核心理念
二、自然医学的策略
三、自然医学的健康观
四、现代自然医学的创新
第四节 自然医学的疗法
一、自然医学疗法的基本原理
二、自然医学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手段
三、自然医学使用的药物
第五节 自然医学抗击癌症的策略
一、坚信自愈力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二、改变将癌细胞全部消灭的策略
三、自然医学帮助患者增强自愈力的方法
第二章 自然医学对癌症发生的认识
第一节 癌细胞的形成
一、细胞周期
二、基因突变
三、癌基因
四、细胞分裂速度与癌变
五、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
第二节 癌细胞发展成癌症的过程
一、寻找藏身部位
二、阻断或破坏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系统
三、生成肿瘤血管
四、利用机体营养素
五、侵袭其他组织
六、促使癌症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节 从癌症发病的年龄特点看基因突变到蜕变
一、40岁的临界点
二、40-80岁的高峰期
三、80岁后的平稳期
第四节 癌症的易感性
一、机体抗氧化防护能力下降
二、DNA修复功能有缺陷
三、自由基生成因素累积
四、解毒功能障碍
第五节 已知的致癌因素和原因
一、环境化学物质暴露
二、隐藏在体内的外来化学物质
三、病毒感染
四、放射暴露
五、慢性营养不良
第六节 癌症的预防、治愈和康复
一、癌症恐惧的根源和社会舆论场
二、癌症可防可治可康复
三、自然医学的贡献
第三章 助力癌症防治和康复的饮食疗法
第一节 食物的复杂性
一、食物营养素来源及影响因素
……
第四章 助力癌症防治和康复的天然营养素疗法
第五章 助力清除体内毒物的排毒疗法
第六章 助力恢复重建和增强免疫系统
第七章 助力癌症手术疗法
第八章 助力癌症化疗
第九章 助力癌症放疗
第十章 选择你最需要的抗癌营养素
节选
《助力癌症康复1825+》: (一)溶化细胞胶 通常,细胞群中的细胞是由一种胶样物质将它们稳定在其中,介导细胞和细胞之间以及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识别和黏附,这种胶样物质称为细胞胶,其主要成分为整联蛋白或钙连蛋白。细胞胶能防止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真菌侵入到组织的深部,也是对癌细胞侵入的屏障。这个屏障越强,癌细胞越不容易侵入,如果去除这个屏障,就连正常细胞也能侵入到组织中。 癌细胞能够侵入到周围的正常细胞中去,包括侵入血管及其他屏障,其关键因素是癌细胞分泌的一套特殊蛋白溶解酶,称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这些酶在溶解周围结缔组织时,将细胞胶溶化。其中有两种特殊类型的酶MMP-2和MMP-9,可以迅速溶解周围血管的胶原蛋白。研究证明,含有高浓度MMP的癌细胞,更容易浸润和转移。 在对特别容易发生浸润的肿瘤的研究中发现,如黑色素瘤、纤维肉瘤、某些其他癌症和淋巴瘤,都含有大量的MMP。乳腺良性肿瘤在转变成有明显浸润性的癌症时,其MMP-2含量越高,浸润性越强。在对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尽管这些患者术后应用抗雌激素治疗,但原发癌中的MMP-2越高,其复发率也越高,生存期缩短。 机体防止肿瘤浸润的一种方法是围绕肿瘤周围建立起包括血管在内的结缔组织屏障。肿瘤细胞通过这一屏障越困难,其扩散也越不容易。如果免疫系统功能健全,被这一屏障包围的肿瘤可能被长期困在里面。这可以解释在非癌症死亡患者的尸检中,常发现有明显的癌症存在,以及临床上常发现的某些原位癌比较稳定的长期存在的情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有医学专家报告,在80岁左右老年人的尸检中,有约1/4的人身体内患有隐匿性的癌肿,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没有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也就是说,在老年人体内,出现肿瘤是十分常见的事。这与机体围绕肿瘤周围建立结缔组织屏障阻止肿瘤浸润有关。因此,癌症是一种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疾病。 (二)癌细胞转移 癌细胞一旦侵入到血管内,就会漂浮在血流中,按着血流的方向去寻找新的位置定位生长。进入血流的癌细胞,可分泌诱导凝血的物质,这既有利于癌细胞黏附在血凝块上,离开血流定位,又可因凝血增加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临床上对肿瘤患者进行抗凝血措施以预防癌细胞转移。 血流可将癌细胞带到体内各个部位。由于某些器官如肺和肝,具有血流滤过的作用,因此是癌症转移的常见部位。结肠癌常转移到肝,很多癌症也会转移到骨。研究表明,某些癌细胞转移具有组织亲和性,可能通过化学性吸引。同时也有些组织对癌细胞侵入具有抵抗性。例如,大脑和软骨能够强力抵抗肿瘤的入侵。如原发性肿瘤是肺癌,但出现的是脑部症状,之后发现,是肺癌细胞转移并终止在大脑的毛细血管处生长,探查发现,由于大脑的强抵抗力,癌细胞并未能侵入大脑组织中,而是将脑细胞挤向一侧,就像良性肿瘤侵入脑部一样。 在血流中漂流的癌细胞,非常容易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事实上,在血流中生存的癌细胞仅占万分之一左右。为了避开免疫攻击,癌细胞会使用两种策略,一种是分泌前列腺素2(PGE2)的物质,这种物质可强力抑制免疫系统。另一种是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作为敌人是通过癌细胞表面存在的抗原,而癌细胞可产生一种蛋白质,将其抗原覆盖,逃避免疫系统识别。 在血流中的癌细胞是无害的,只有其黏附到微血管的壁上并侵入到组织中才有害。当癌细胞最终附着在血管壁上时,他们必须像浸润的方式一样,动员蛋白酶类溶解血管壁组织,然后透过血管壁进入到新的组织中。 进入血流的癌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CTC)。研究表明,虽然机体内尚未发现临床诊断的癌症,但癌细胞可能已经进入血循环中,因此,通过血液检测CTC的方法正在受到关注。如今CTC检测已进入美国临床检验,不仅可作为癌症预防检测,而且可对已患癌症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及预后判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