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封面

作者:路宝利等

页数:223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41937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5年下半期,恰逢河北省教育厅重大课题申报,遂与团队承接“河北省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这一项目。《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是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承揽此事,主要缘起于吾等所在学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有70余年职业教育办学积淀及全国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河北省职业教育重点研究基地等良好基础,尤其是,由此所带来的使命感使然。况且,“河北学人总须为河北做些事情”。恰逢其时,遂成此愿。  河北职业教育研究规划对于一省而言,至关重要。作为一顶层设计,逐层实施皆起于此张蓝图。故在研究初期,即设定四个研究与撰著原则,即时代性、政策性、学科性、特色性。或言,此四原则需贯彻整个研究之中。  时代性,即要回应时代诉求。其中,“后现代”与“工业4.0”恐怕是当下显著的特征。“后现代”超过了自产业革命之后由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等所表征的“现代性”框架,而将多元化、人本化、柔性化贯彻其中。“工业4.0”即智能制造。针对“后现代”,多尔业已提出“4R”课程,而“工业4.0”也已引发职业教育周遭的警觉。由此,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基本问题需要重新审视,而制度、课程、教学等不同层面皆需变更。  政策性,即要回应政策诉求。职业教育不是社会的全部,也不是社会的主导,而是镶嵌于社会中的一“有机组成”。故制定河北职业教育规划需以社会政策为基本坐标。当下重要的政策即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五位一体”治国框架所衍生的政策指向。如果说,时代性指向世界,政策性则指向中国。若假设河北职业教育政策偏离中国社会这一基本背景,则该规划在指导思想的偏差,势必引发思路上的失误,实施上的冲突,结果上定无效率可言。  学科性,即要回应学科诉求。规划以时代与政策为基本背景没有错误,如若因此而疏漏职业教育学科本身,或可导致规划偏离教育的根本。故制定河北职业教育规划时,需时刻保持学科的自觉。例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特殊性、培养内容的特殊性、培养过程特殊性、培养方式的特殊性等。当然,贯彻学科性不是在“真空”中,而更多是在学科与社会的“张力”中坚守。  特色性,即要回应“河北”诉求。时代性、政策性、学科性三点是任何区域制定规划皆需考量的基本背景。故区域特色成为制定职业教育规划的核心“变量”。凸显区域特色,惯常涵括区域职业教育本身的创制,如河北职教中心;区域职业教育的困境,如河北职业教育学科“瓶颈”;同时包括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如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河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再有,即包括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整体环境,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概而言之,研究采介辩证的思路,即研究当代需从历吏起步,研究职教需从立体着眼,研究河北需从背景揭示。在研究方法上,做到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等综合运用。  在体例布局上,河北职业教育历史、成就与特色、问题与归因、主要参照、SWOT分析、总体战略与主要任务七个部分构成本著的基本框架。其中,逻辑关系如下。  “历史”部分是现实的沉淀,没有对于历史的梳理,难以准确把握河北职业教育的演进趋向。但梳理历史掌握两个原则。其一,聚焦近代史,核心即现代史。因为,该历史时期,社会骤变,职业教育如是。其二,以“特色”概括历史演进。用以替代以时间节点划分的传统方式。如此,与研究主题更加逼近。

目录

第一章 河北省职业教育史
第一节 古代部分
第二节 近代部分
第三节 现代部分

第二章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成就
第一节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结构
第二节 河北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与条件
第三节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与特色

第三章 河北省职业教育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职业教育理念
第二节 职业教育结构
第三节 职业教育资源
第四节 职业教育质量

第四章 河北省职业教育主要参照
第一节 社会参照
第二节 学科参照
第三节 区域参照

第五章 河北省职业教育战略分析
第一节 SWOT:作为分析河北省职业教育战略决策的工具
第二节 河北省职业教育优势分析
第三节 河北省职业教育劣势分析
第四节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机会分析
第五节 河北省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威胁分析

第六章 河北省职业教育总体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战略目标
第四节 战略思路
第五节 战略重点

第七章 河北省职业教育战略任务
第一节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节 全面提升职业技术教育质量
第三节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第四节 强化职业教育发展经费保障
第五节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第六节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从骨干职业学校建设方面来看,河北率先在各县建立起职教中心,1984年,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试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了试办职教中心的申请条件及报批手续。1989年,全国第一所县级职教中心在河北省获鹿县(今鹿泉市)创办,开设专业十余个,承担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生产示范等多项功能。1991年,河北省《关于认真搞好县(市)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或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选拔与配备工作的通知》的发布规范了职教中心校级领导的聘任程序,加强了县级职教中心管理制度建设。至1993年前后,全省在每个县(市)分批次建立起多所高标准综合性职教中心,并通过服务地方、服务“三农”开创出新型办学模式,将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1994年,国家教委于石家庄召开全国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工作研讨会,总结了河北在县级骨干职业学校建设方面的经验,河北省通过在县域设立“融农中、职中、技校、成人中专、农广校、卫校和多种职业培训于一体”①的职教中心,完善了地方职业教育体系,承担了生产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社会职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来看,河北省通过设立职技高师等形式.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农科专业教师,同时在国家教委的要求下编写了大量以农科、工业为主的兼具通用性与实用性的教材。1994-1996年,国家教委先后两次公布试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以加强职教师资建设。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河北省结合本地实际,立足“三农”问题,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开发出农科专业“三三四”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层面加强学生培养的技术性、学术性与师范性,以实现理实一体;在师资培训方面,1989年,国家教委委托河北省举办针对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及农村职业学校校长的培训班,推广了农业技术,交流了办学经验。近年来,河北省实行“1+1+1”模式,通过基地培训、企业实践、校本研修相举办结合的培训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的提升。①  从职教中心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来看,1987年,受国家教委委托,河北省教委组织编写了林果、农学、畜牧兽医3个专业教学计划。同年,全国中专教改座谈会在北戴河召开,提出中等专业学校要把教学、技术服务、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8年,中德唐山农村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实施,在确立5所示范学校(丰南职教中心、乐亭职教中心、迁安职教中心、滦南职教中心、滦县职教中心)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对农机、畜牧、农学、园艺、果树5个试点专业的课程计划、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从而对国内其他职教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起到示范作用。②  从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来看,河北省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建立起改革实验区,由国家重点高校、河北高校、河北中职学校共同合作,通过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广泛推广农业技术,培养农村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河北省还通过灵活的人事政策促使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技术推广与农村职业教育中去以实现科教兴农。  由于河北省职教中心建设取得突出成果,1991~1993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孙起孟先后两次视察河北霸州、任丘、涿州等县(市)职教中心,并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教育事业是发展生产的必要力量等。1993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视察了河北省县级职教中心,肯定了河北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1994~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先后几次至河北省县域(农村)职教中心进行调研,如考察了丰南县职教中心的教学环境、设施及办学规模并提出了相关办学建议。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0577.html